易宇 | 探寻猫儿峡

文摘   2024-08-01 12:40   重庆  


探寻猫儿峡

【作者简介】

易宇男,1982年生,重庆人,历史学硕士,重庆社会问题研究所,主要从事重庆历史地理文化研究。

【全文刊载于《中国人文田野》第10辑,成都:巴蜀书社,2020年,第203-209页,注释从略

初中上地理课时,学到长江在经过重庆时,分别穿越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三座山脉形成三个峡谷,即猫儿峡、铜锣峡、明月峡,也被称为重庆长江三峡。猫儿峡作为重庆长江三峡的第一峡让我十分好奇,为啥叫这个名字,有什么寓意?儿时坐火车路过此峡,我每次总是仔细观察窗外,希望能发现什么特别的风景。读研时,在阅读《蜀水经》时,发现关于猫儿峡的记载:“江水又东经大茅峡,俗称猫儿峡,亦称青石尾,有栖真洞,相传茅君栖隐处。”那时候我知道了猫儿峡的由来,栖真洞、青石尾这些地名便深深印在我脑海里。这个承载我儿时记忆、学生时代梦想的地方又唤起了我的探索欲望,使我萌生了前往猫儿峡一探究竟的想法。

一、铜罐驿

通过资料搜集和先期探路,在2020516日,利用军哥书屋讲座的机会,我带领大家一起穿越猫儿峡,通过现场讲解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猫儿峡的古往今来。

早上9:58,大家乘坐5612次列车从菜园坝出发,沿着成渝铁路前进,于中午11点抵达此次考察的起点铜罐驿火车站。铜罐驿火车站原名冬笋坝,曾经是古巴国的一个重要聚落,1954年西南博物院在此发掘了一个大型巴人墓葬群,出土了包括船棺、青铜剑、桥形币在内的大量文物,为我们了解古巴国历史提供的重要物证。

铜罐驿火车站原为成渝铁路上一个拥有7股到发线的三等站,1951年建成通车后,这里成为一个重要的货物中转站。当年綦江的煤铁通过綦江铁路运到对岸的猫儿沱,然后渡江在这里重新装车后运往重庆,以供工厂和城市日常生活所需。1959年白沙沱长江大桥通车,綦江的煤铁不再需要在猫儿沱中转,铜罐驿火车站逐渐衰落。不过,随着70年代襄渝铁路的修建,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无法穿越中梁山,所有火车都是经过西铜线进入重庆,铜罐驿的地位再次提升。80年代中梁山隧道建成通车,铜罐驿火车站地位一落千丈,如今已经成为四等站的它,只有那7股到发线还证明了当年的辉煌。

讲述长江险滩的位置

在铜罐驿吃过午饭,便沿着铁路前进,此时已经是正午,烈日当空,十分考验大家的体力。《蜀水经》中记载从铜罐驿火车站到猫儿峡口先后经过“梅子口、虎跳口、红岩碛、鸡心石、荷叶滩、铜罐驿、猫儿碛、观音碚、斑竹沱”,而“观音碚,著名险滩也”。如今沿着铁路前进,沿途只见长江水平静地流淌,已经完全看不到了古籍中记载的险滩。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长江航道的整治,文献记载的险滩早已消失,只有那矗立在江边的绞滩站遗址仿佛还在诉说当年行船的艰难险阻。

铜罐驿火车站
铜罐驿老街

沿着铁路走了3千米多,来到了铜罐驿老街,这里才是历史文献中记载的铜罐驿。铜罐驿又名铜罐水驿,曾是明代巴县境内长江上三个水驿之一,万历九年(1581)被裁撤。这里曾是长江上一个重要水驿,也是江津顺江场向北进入巴县的一个重要津渡。但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铜罐驿开始慢慢萧条,特别是成渝铁路在冬笋坝设立铜罐驿火车站,使冬笋坝一步一步繁华起来,1955年3月冬笋坝建镇,1985年6月冬笋坝镇改名铜罐驿镇,原铜罐驿乡被裁撤并入冬笋坝镇,铜罐驿的地名至此时起就彻底发生迁移,老铜罐驿逐步淡出历史舞台,只有那孤零零的青石板路还诉说当年的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

二、猫儿峡

离开铜罐驿老街,继续沿着铁路前进,穿越了铜罐驿隧道来到猫儿峡口。今天的猫儿峡在古代其实是由两个峡组成,一个叫大茅峡,道光《重庆府志》中记载:“《元统志》有栖真洞,在巴县西八十里大茅峡内。相传茅君升仙于此,故名。峡曰大猫,洞曰栖真。朱锡谷曰:按《列仙传》,大茅君,名盈,字叔申,茅濛之孙,汉地节中,得道于金陵句曲山。此当是传会,俗呼猫儿峡。王渔阳《蜀道驿程记》:过猫儿峡,连峰叠嶂,亏云蔽日,一山突起,石棱刻露,其色青碧,曰青石尾,长年云,夏秋水涨,石尾没,则舟不敢行。”《蜀水经》中记载:“此峡石坚,棱齿错愕万状,嘘云吐月,孔窍玲珑,悬空瀑布,雪飞风鸣雷吼,四时不辍,形既奇特,而江水直捣峡根,盘涡漩转,舟最难行。”一个叫峰穷峡,“峡口有蜂窝子,大水激而为漩,舟轻则出,舟重则没”。峡口处有一个提水泵站,坐落于莲花碚上,此碚石向长江中延伸。观察周边的航道,发现轮船大都沿着长江南岸航行,很可能莲花碚外存在暗礁,由此分析,莲花碚很可能就是古籍中记载的青石尾,此乃猫儿峡第一险要。

远眺猫儿峡

离开提水泵站,沿着废弃的成渝铁路进入猫儿峡,很快就来到了著名的煤窑桥。煤窑桥是成渝铁路上的一座石拱桥,修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也是新中国第一枚铁路建设邮票原型取景地。1987年成渝铁路电气化改造后,因其附近线路曲线半径过小而废弃。如今桥周围已杂草丛生,只有通过无人机航拍才能勉强看见全桥的真容。

废弃的煤窑桥

穿过煤窑桥继续前进,来到了蜂窝子隧道前,此处有一个界碑,是大渡口区和九龙坡区的分界线,同时也是大茅峡和峰穷峡的分界线。长江在此由于受到峡谷的束缚,加之江底有许多暗礁,江水变得有些湍急,江面上出现许多漩涡,故名蜂窝子。如今航道经过整治,航行条件大大改善,原来漩涡大都消失,只有靠近山崖边的江面能看到少许漩涡。如今的蜂窝子隧道是由以前蜂窝子和王爷庙两个隧道构成,后来为了防止山石崩落影响火车运行,遂将两个隧道合二为一。隧道中间有小路可以走到江边,看见山崖上有个洞,当地人称王爷庙洞,据说里面曾经有座王爷庙。在洞的旁边还刻有“岷江一束”四个大字,据传乃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苏轼自四川眉山去汴京途中,于此停舟上岸祭拜时手书,被王爷庙的僧人刻于崖壁之上。随着时间的流逝,山崖上的字迹已经斑驳掉落,如今勉强能看见“岷江”二字。从隧道旁沿着一条小路上去便看见一个山洞,当地人称月亮洞。月亮洞是一巨大天然溶洞,入洞约50米有一大厅,抗日战争时期是国民政府21兵工厂火工车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作为战备调度所和库房。

王爷庙洞

穿过蜂窝子隧道就来到石场火车站,这里地处中梁山脉,盛产石灰石。成都铁路局最先在此处修建采石场生产道砟,故得名石场。此后重钢、小南海水泥厂也在此处开采石灰石用于炼钢和生产水泥。
离开石场火车站继续前进,穿过金家崖隧道便走出了猫儿峡。望着江对岸的珞璜镇,想到《蜀水经》中记载:“江水又东北经峰穷峡。石壁刻句曰:终古迟新月,半边碍夕阳。俗称落黄镇,即古珞璜峡” 。如今望过去,不但没有看见石壁上的题刻,就连石壁本身都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建的码头。古人留下的遗迹已经消失,剩下的只有书中的记载还能让人记住曾经的历史。

峰穷峡(珞璜峡)

穿越猫儿峡的整个行程中,没有看到古籍里记载的栖真洞、青石尾和悬挂在山崖间的瀑布,实在有点遗憾。尽管现在有人说月亮洞便是栖真洞,也有说刻有“岷江一束”的王爷庙洞是栖真洞,但是根据古籍记载和实地考察,我认为都不是栖真洞。首先,猫儿峡在古代是由大茅峡和峰穷峡组成,栖真洞是位于大茅峡内,而明月洞和王爷庙洞都位于峰穷峡内,位置不对。其次,我在前期探路时,询问过周边的居民,据说峡内并没有什么较大的山洞,只有几个后来开采煤炭开挖的矿洞,我还一路爬到山顶寻找此洞,但是一无所获。后来想到栖真洞很可能原本就是一个传说的山洞,本身是不存在的。后人在探寻栖真洞未果的情况下,对猫儿峡的定义发生了变化,误以为猫儿峡是山中岩石长得像老虎,故名猫儿峡。如清代乾隆年间文人张问陶在《猫儿峡》诗这样描述:“石斓文章出,横空半壁蹲。山容留禹凿,峡意仿夔门。洞杂精灵守,林荒虎豹尊。人烟可断续,一犬吠云根。”晚清文人赵熙有《猫儿峡》一诗:“乡中往往讳言虎,地是古志毛虫处。兹山嶙嶙唤作猫,奇哉江津此门户。高逾江面知几里,刀截悬崖无寸土。年深注水作肉色,铜锈瓜皮结钟乳。自泸州下多小山,惟少岷山天一柱。翩翩小儿穿绿衣,突遇黄斑耸肩股。大抵论山如论文,第一雄奇次媚妩。以此问猫猫不驯,铜官驿前驾飞橹。”在清代中后期就出现了认为山岩长得像老虎故名猫儿峡的观点,可见当时栖真洞就可能已经看不到了。随着成渝铁路从峡谷穿过,对周边的地形地貌又有了较大的改变,使栖真洞无踪可寻,也让猫儿峡的最初得名缘由成为了一个无法寻找定位的传说

峡谷中探索大茅洞

三、白沙沱

沿着铁路穿过白沙沱镇,就来到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二桥的白沙沱长江铁路大桥。该桥于195912月通车,是川黔铁路的起点,也是四川盆地第一个南向的铁路通道,打通了四川盆地同华南地区的联系。2019年该桥停止使用。旁边的新白沙沱长江特大桥是世界上首座六线铁路钢桁梁斜拉桥和首座双层铁路钢桁梁斜拉桥,它的建成标志着盆地的南向通道更加畅通,与华南、云贵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

新旧白沙沱大桥

离开白沙沱大桥,来到这次行程的终点小南海站。小南海岛原名龟停山,同治《巴县志》中记载:“龟停山,六甲,城西六十里,岷江之中,宛若龟形”,后因与浙江南海普陀山相似而得名。15年前我在小南海变电所定检的时候,曾经有幸上岛一游,看见岛上还有观音庙的遗址,根据遗址的分布,可以想象当年岛上香火旺盛的景象。如今小岛已经无船可去,只能远观遥想。

龟停山(小南海岛)

四、结语

此次穿越猫儿峡全程11公里,用时5小时,跨越九龙坡、大渡口两区,尽管有很多古迹没有看见,但是也有不少收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领略到先人记载的精髓,而让自己的眼界更加开阔。

考察路线示意图
《中国人文田野》征稿启事
END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西南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中国人文田野》编辑部

编辑 | 池泽佳雨

编审 | 宋亮

审核 | 马剑

西南史地研究
本号为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暨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