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 | 保险大咖都可能搞错的医保报销
文摘
财经
2024-11-13 20:20
北京
写本文的起因是,我的一位老客户委托人,旅游的时候胳膊扭伤,治疗完要在公司的补充医疗系统里,理赔报销的时候,发现自己看病发票不会看,发票上一堆数字不知道怎么填。我和助理每个月都要处理一些理赔案例,小到猫抓狗咬的意外险,大到上百万理赔款的重疾险,今天就拿这位委托人在北京的门诊发票,说说看病发票的这些数字,都是什么意思。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只有纳入医保目录的,医保才能报销。 2023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里,总数达3088种,其中,西药甲类药品395个,中成药甲类药品246个,其余为乙类药品。
2、诊疗项目
即使是进医保目录的甲类药和乙类药,他们也并不是100%医保付钱,我们一分钱不付。甲类,100%纳入医保,北京的发票叫「无自付」,但是也是按比例报销的,以北京职工医保为例,只报销70-97%不等 。这一点,很多保险从业者都会搞错,误认为100%纳入医保=100%报销。乙类,先自己支付一些,比例在5%-30%左右,剩下的95%-70%纳入医保,再按70-97%不等报销。北京的发票叫「有自付」。乙类定额支付:
比如前面发票的挂号费(医事服务费),看起来是70元,但是个人自付10元,有60元是医保报销的。
乙类按比例支付:
比如做头部CT,一次135元,个人支付8%,剩下的92%纳入医保,再按比例报销。
那这里面,即使是属于医保范围,也可能产生需要自己花的钱了: 即使是属于医保,可以报销,但这打底的1800,得自己花。 比如甲类药医保报销了97%,剩余3%依然我们要掏的。前面说了,乙类中,不属于医保报销范围,自己有一笔要先负担的那笔费用。比如前面挂号费的例子,医保报销60元后,自己掏的10块,就是自付二。多说一句,如果全年你的自付一和自付二,加起来超过了1万五,是可以抵税的,之前的文章可翻翻:自费,是完全不属于医保报销范围的部分,包括药品(俗称丙类药)和诊疗项目。相较于医保目录的3088种药,丙类药已经有153937种,占药品种类的98.2%!在北京,这些自费的费用在发票上,会标注「全自付」,最终花了多少钱,会在最下方的「个人自费」项目有汇总。随着医保个人账户的推行,大家可能觉得,我看病没让我掏钱,是不是就是没花钱呢?按照前面的说法,个人自付一和自付二,我们都要花钱的,个人自费项目,全部都要花钱,也就是上面的蓝色框的金额,加起来是我们一次就医花的钱。但为啥有的时候看病,感觉我没掏钱呢?因为绿色框里:「个人账户支付」过了。这笔钱,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钱,只是存在医保账户了,和咱们兜里掏出来的,支付宝微信扫码的,红票票,一样。如果有商业医疗险,我们要关心能报销多少,是两个蓝色框加起来有多少,即个人自付+个人自费部分。而不仅仅是「个人现金支付」这里面的数字。如果你只关心这个数字,忘记了个人账户支付的钱,钱会少拿很多哦。我知道看完这篇文章,可能你还有疑问,可能还是不会看发票,甚至可能还是不知道怎么理赔商业医疗险。没关系,写这篇文的另一个目的是,让你知道,在看不懂发票,不知道怎么理赔的时候,可以扫码找我帮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