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知乎上有个问题挺有意思:保险经纪人只能卖小公司的保险产品?我在日常的咨询接待中,同样发现消费者对保险经纪人有一些“误解”,或者是在一些保司代理人的“误导”宣传下,说保险经纪人卖的都是小公司的产品,后续不好赔。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让柳爷作为专业保险经纪人,略感“委屈”的话题。
本文分为4个部分,阅读需要5分钟。
1、 什么是保险经纪人?
2、 保险经纪人都和哪些保司合作?
3、 到底什么是“大”公司?
4、 保险公司靠谱吗?
01
什么是保险经纪人?
我们先来回答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什么是保险经纪人?和保险代理人有什么区别?
官方的定义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法条我放在文章尾部,大家感兴趣可以拉到最后看,这里柳爷讲大白话:
保险代理人[1][2]:只能卖一家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类似于药企的医药代表。
保险经纪人[3]:根据客户需要,按需全网搜寻适合的产品,可能是多家保险公司的不同产品的组合,类似于医院的医生。
比如我感冒了,医药代表他们公司只有1种感冒药,无论适不适合我,都得卖给我,因为他没有别的药;而医生,可以根据我的年龄、胖瘦、慢性病史,选不同的药来给我吃,这个治疗方案会更加适合我。
从官方的定义就可以看出,代理人是典型的卖方思维,因为某个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只能卖自己公司的保险产品,需要运用一系列营销策略销售产品;
而经纪人更像是买方思维,基于不同客户的需要和利益,去提供保险服务。
说白了,就是经纪人是和客户站在一个阵营,只是有更专业的知识傍身,可以帮助客户更客观、中立、公正地挑选保险产品。
02
保险经纪人都和哪些保险公司合作?
拿我所在的明亚保险经纪公司来说,我们和一百多家保司合作,签约了千余款保险产品。
(明亚保险经纪公司合作的部分保司)
这个图片里仅仅是举例了一部分,是不是看到了很多熟悉的身影:中国人寿、平安、泰康等等,所以,保险经纪人合作的公司不是没有名气哦。
经纪人所做的事情,只有一个,就是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保险配置。而不是唯“品牌论”,只集中某家公司的产品进行推销。
03
到底什么是“大”公司?
有人会说,这个图片里,除了上面我熟悉的这几家,剩下的还是“小公司”,你这是以偏概全。那剩下的看起来“没什么名气”的真的就是小公司了么?
国内的保险公司可以大致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就是老牌内资公司,代表公司有: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泰康,太平洋等,不论是注册资本,还是保费规模,说他们是“大公司”不为过。
第二类:合资类保险公司,内地资本和外资实力雄厚的合资,代表公司有:工银安盛人寿,中英人寿,同方全球等。
比如工银安盛人寿,是工商银行与全球最大保险集团安盛集团,中国五矿的合资,注册资本125亿,真的是“家里有矿”的那种有钱公司。
比如中英人寿,是中粮集团与英国保险集团英杰华的合资。
比如同方全球,是同方集团与荷兰全球集团的合资。
从 2013 年 7 月起,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简称 FSB )每年都会评选出9 家「大而不能倒」的保险公司。这 9 家大公司由于业务范围广、经营情况复杂、影响人口众多,对全球金融系统和社会的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6、2017年全球“大而不能倒”保险公司名单
第三类:国内新兴的内资保险公司,成立时间较短,往往小于20年,但是从注册资本的实力来说,公司实力雄厚,要知道,我国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可是实缴制哦。
比如华夏人寿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本153个亿,总资产已达到500亿。
比如天安人寿成立于200年,注册资本150个亿。
比如百年人寿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本77个亿。
这样的注册资本是什么概念呢?一直号称自己是“大”公司的*邦人寿,注册资本才37亿。
所以我们消费者眼里的公司“大小”是有一定局限性和主观性的。
保险公司作为金融公司,大都闷头发展业务,并不会把很多成本放在广告营销或者产品说明会宣传上,从而给了投保人“小”的印象。
而事实上,不论是股东,还是实力,这些所谓的“小”是真大佬啊。
04
保险公司靠谱吗?
所以说,成立一家保险公司不仅得有钱,还得有相应专业的人,综合素质要求很高。
这也是为什么人寿保险牌照一直是各大公司哄抢的对象,毕竟物以稀为贵嘛。
再来说说买保险最关注的一点:需要理赔的时候,保险公司没钱了怎么办?
根据最新的2021年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第六条和第八条人[6][7]:,对于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提出了要求:
不符合上述任意一项要求的,为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
这一点怎么理解呢?就是说在破产清算的情况下,保险公司的资本(也就是可以很容易变现的钱)不能低于50%,公司的整体财务资源不能低于需要的100%。
换句话说,在特别极端的情况下,出现了所有人需要集中理赔的情况,比如汶川地震这种大的自然灾害,保险公司也得保证有足够的钱用来理赔。
我们的监管爸爸,也就是曾经的银保监会,现在的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可是一直在盯着各家公司的哦!如果偿付能力不达标,那很简单粗暴处理:停止销售产品,直到资本充足,偿付能力达标为止。
有人要问了,假如停止销售新产品,保险公司还是没钱了怎么办呢?那就请出保险行业的“最后一道”风险防范法宝:保险保障基金。
保险保障基金不只是一个基金,还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由财政部100%控股,保险公司每笔业务都提取会一笔钱放入进去,当保险公司经营不善、资不抵债、破产倒闭时,从基金中拿钱出来进行救助,保障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我们国家保险业发展的三十多年来,还没有保险公司倒闭的先例,但是保险保障基金曾经出手,挽救过新华人寿、中华联合保险、安邦保险于水火之中的故事还是在江湖上经久不衰啊。
保险保障基金处置案例
2006年,新华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仅为61.32%,严重不足,2007年,保险保障基金出手相助,出资28亿,接管了新华的40%的股份,成为了新华人寿的第一大股东。2011年,新华保险在沪市和港交所同步上市,2022年的保费收入达到1630亿,根据2022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新华的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41%和240%,风险综合评级为AA级。
2007年,中华联合保险亏损了64个亿,严重资不抵债。2009年起,保险保障基金开始参与中华的风险处置任务。最终出资60亿,帮助中华顺利健康运营。
(资料来源: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官网)
2017年前的安邦集团,销售了大量的三年期的短期高现金价值的产品,到了2020年集中兑付期,保险保障基金接管后,注资608亿,对安邦之前发行的1.5万亿元中短期存续理财保险全部兑付,没有发生一起逾期和违约事件,切实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之后,安邦保险解散重组,更名为“大家保险”,经营也重回正轨,保单的利益毫无影响。
也就是说,保险保障基金就是保险公司的最后一道防线,这个防线的主人是我们的国家,万一出现极端情况,基金会出手救助,消费者不用担心。
所以,总结一下,不论是什么样的保险公司,都是非常安全、非常靠谱的。
至于保险经纪人做的保险方案,性价比这么高,会不会“便宜没好货”呢?关注柳爷,我们下期再接着聊。
参考资料: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CLICK TO SEE YOU LOOK THE B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