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这么搞下去,老师们加速分化是迟早的事

科技   2024-10-17 21:09   海南  

今天的文章算是答读者问。


读者给出了几个关键词:中职、在编、读博、大专、学历贬值。


到底留在中职,还是努力考博再进个大专?



这事儿没有完美的答案。


夫子之前拿投资和教育做类比,两者的底层逻辑共通。


不管你是做投资,还是搞教育,想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只有一个办法:


让自己身处“下行风险很小,上行空间很大”的环境当中。


大白话就是进可攻,退可守。


今天我们从投资的角度去解读,然后从教育的领域去深入。


“下行风险很小”


风险小意味着战术保守不激进。


拿投资来说,就是最大限度的保住本金,降低失败的代价。


这不是让我们拒绝一切风险,相反,这是提醒我们,在承担风险、面临失败时,让风险和失败的代价可控。


“上行空间很大”


空间大表明着战略长远有潜力。


就财富和成功来说,就是寻找那些有巨大成功潜力和高回报的机会。


一旦成功,得到会比付出的更多,也许是名誉、财富,亦或者其他形式回报。


那么,回到教育领域,于一位在编老师而言,读博这事儿到底符不符合“下行风险很小,上行空间很大”这个范畴。


答案不言自明。


现在我们针对教育行业,尤其是中职学校,进行一场深入而全面的市场调研。


从生源、师资、学校、稳定、发展五个维度去做分析。


1.生源


生源的减少和分化,是未来所有学校都将面临的大趋势和大变革。


下到学前、义务教育、中职,上到高中、高职高专、大学,陆续都会受到影响。


2.师资


师资不断升级。


学前师资本科化,义务教育硕士化,大学博士博士后化。


绝大多数中职还是以本硕师资为主。


3.学校


夫子之前写过中职的一系列文章。


中职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普职分层”比普职分流更可怕!


中职学校的数量不断减少,面临着升级、裁撤并转等等。


4.稳定


稳定都是相对的。


如果你所在的学校竞争力不强,面临上述所说的升级、裁撤并转。


你本身的学历、职称、科研等等将决定你的未来走向和分流。


5.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


学校这个圈子不存在绝对“理想”的环境,哪怕“理想”,你也要时刻保持警觉,不断地学习和调整策略。


你在自己的舒适圈能打,不意味着在挑战区也能打,唯有持续地适应和优化,才能确保我们始终处于有利位置。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所以,回到开篇中职在编老师的个人困惑,到底怎么选?


“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得。”


就目前的工作稳定和发展来说,中职的收入和退休都没问题。


但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会怎么样,没人能帮你给出精准的预测。


夫子也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教育,写过一系列的文章。


美国、日本、韩国都有现成的作业。


不过从别人的悲惨经历中学习深刻的教训,总比在自己的经历中学习要好。


老话说得实在:“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夫子总是鼓吹老师们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很多人觉得这是过度内卷和焦虑。


但如果老师自己都做不到终身学习,那咱还是合格的老师吗?


自我内卷本就是老师的天然属性。


老师们只有不断地吸取新知识和新信息,才能不断的升级自我,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进而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创造确定性,从而降低风险。


一个人最大的远见,就是提前一步,把一切都安排好。


就老师这个职业而言,分化已经加速到来,信息、科技、短视频等全面冲击。


老师的权威早已被解构。


你去看任何一个学校,几乎都是二八分化,真正发自内心有危机感有行动的只有一小撮人。


大部分老师都只是嘴上喊喊、身体懒懒,接着再继续重复的一天。


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


主动卷,被动卷,提前卷和到了眼前不得不卷,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就像提问的那位读者,你读与不读、变与不变,都不能改变学历贬值、老师内卷的大趋势。


有备则无患,凡事提前准备好,你才能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面对任何挑战。


想都是困难,做才是答案。


入世做事、磨炼心性才是人生修行的不二法门。

酱油哥张夫子
意识觉醒,身体先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