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今天话题之前,先说点轻松的。
整个十一长假,夫子不是宅在家里喝茶看书刷剧,就是出去买菜聚餐钓鱼。
包括但不限于买海鲜、零食、玩具,跟朋友聚餐,给孩子买玩具,以及给丈母娘家寄水果。
国庆六天总共花了2782.16元。
至于十一为啥不出去?
跑过不少地方,心累了人麻了,也审美疲劳了。
大部分城市,犹如复制粘贴:一样的建筑、一样的 logo、一样的商品。
想都不用想,千篇一律的无脑复刻,城市景观日渐趋同。
清一水的蓝牌牌、绿牌牌写着:我在哪儿哪儿很想你。
想个毛线呐,归根结底最想念的是你口袋里的人民币。
更不用说价格最高的酒店,以及门票、吃饭、购物都巨贵的5A级景区。
所以,今天的人,为啥画不出从前的山水画,写不出从前的山水诗。
那是因为山水没了,变成了风景、风景点,甚至雷同的风景区。
好在夫子物欲不高,再加上又有拖延症,所以很多东西拖着拖着也就把钱省了。
教员以前说过: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那些安慰你形势一片大好的人,那些提醒你牢记居安思危的人。
他们到底谁是敌谁是友,这事儿见仁见智。
毕竟,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反驳夫子的,好的坏的,夫子都虚心接受,争就是你对,辩就是你赢。
一时对错输赢无意义,我们要的应该是洞悉事物的本质规律,洞察纠结复杂的人性。
你要追问夫子了,未来教育要面临的复杂挑战究竟是哪方面的问题。
答案是我们新出生人口的降幅和降速远超夫子的想象。
我们既做横向对比,也做纵向对比。
横向对比各国,截止时间选择2023年,推算各国新出生人口减半各自用了多长时间。
横向对比,我们依次选择亚洲、欧洲、美洲、澳洲等四大洲。
亚洲选日本、韩国、印度、印尼,
欧洲选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
美洲选美国、加拿大、巴西,
澳洲选新西兰、澳大利亚。
亚洲
1981年至2023年,日本花了42年,新出生人口由152.9万减半至75.9万。
2012年至2023年,韩国花了11年,新出生人口由48.5万减半至23.5万。
印度、印尼截止目前,新出生人口尚未出现减半情况。
欧洲
1973年至2023年,葡萄牙花了50年,新出生人口由17.3万减半至8.7万。
1975年至2023年,西班牙花了48年,新出生人口由67.2万减半至33.7万。
英国、法国截止目前,新出生人口尚未出现减半情况。
此外,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巴西,澳洲的新西兰、澳大利亚,截止目前,新出生人口也尚未出现减半情况。
纵向对比,2016年至2023年,我们只花了7年时间,新出生人口由1883万减半至902万。
这里面总人口最多的日本巅峰期也不过1.28亿,不足我们的十分之一。
总体而言,我们基数最大,降幅最高,降速最快。
这事儿既没有参考,也没有先例,未来会面临什么谁也不知道。
谁的现在承诺都比不上你眼下稳定的工作和口袋里踏实的收入。
至于未来可能会发生啥?夫子以前的文章里已经提过很多次。
一定会是万分复杂、极具挑战,因为我们的地方差异太大了,人口降幅太多了。
作为老师,提前准备做好应对,终究是没错。
你要问夫子怎么做,夫子正在做的是:
高筑墙(读博、职称、科研、头衔),
广积粮(储蓄、写作、副业、赚钱),
降欲望(降负债、降欲望、降杠杆)。
至于夫子为啥对老师失业、生存这事儿这么敏感?
那是因为20多年前,夫子亲身经历过学校倒闭、学生分流、老师失业。
脑海中至今立体环绕的还是身边新同学们笑嘻嘻的问夫子:
哎哟喂!你们的学校怎么倒闭了?!
彼时的夫子还分辨不出同学们是讽刺还是关心。
不过这个世界很多东西,你只要没体验过,就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
就像九月份的超强台风摩羯,还没登陆,夫子就如临大敌,四处抢购东西。
夫子的父母不理解,很多没经历过台风的北方人也觉得少见多怪。
夫子经历过三亚的海燕,海口的威马逊,没感受过超强台风之前,夫子的心态跟他们一样也是看戏。
亲身感受过一次之后,夫子就老实了,家人们也都老实了。
夫子强调的是事实,敬畏的是客观规律。
很多网友质疑,那万一夫子错了怎么办。
要是夫子错了,那可就太好了!那就意味着老师不失业,学校不减少、情况在变好。
谁会拒绝一个美好的未来呢?
不管未来好与不好,“高筑墙、广积粮、降欲望”都已经成为夫子的人生信条。
当你的能力还不足以匹配你想要的东西,那也就意味着准备迎接痛苦的降临。
尽可能的降低欲望,追求极简,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