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昨儿发文跳票。
昨天下午三点,媳妇儿带着孩子俩人回国,夫子去机场接机。
简单吃完饭,夫子六点开始做了三个小时关于读硕读博的直播。
本想发文,但实在没选好主题。
娘俩顺道把夫子在西班牙买的《纸钞屋》拼图🧩带回来了。
多说一嘴,《纸钞屋》是夫子截止目前最喜欢的电视剧,没有之一。
夫子留学期间,平时打发时间就净靠这部剧下饭了。
这部剧讲的是一帮“底层”西班牙人民如何通过完美规划抢国库、抢银行,最终实现财富自由,就挺有意思的。。。
夫子的娃儿不到两岁,之前在西班牙入托,跟着孩儿他妈在西班牙读硕。
每天早上九点多娃儿吃完早饭,夫子嫂送他去学校,午饭是我们做好用保温饭盒带着,老师给一直看到下午五点半。
每个月花费250欧元,换算成人民币接近2000多块。
如果给看到晚上七点,是270欧元,换算成人民币是2100块左右。
送娃儿去的这个地方,西班牙当地叫做“guardería”,音译为“瓜得利亚”,意思是托儿所。
托儿所里的老师蛮喜欢我们家的娃儿,听说这次娃儿回国短期不再去西班牙。
老师们恋恋不舍,专门组织托儿所的大小孩子给他搞了个欢送爬梯。
临回国前,夫子嫂又跟托儿所的一名幼师闲聊天,对方特别喜欢孩子。
夫子嫂就问她为啥不自己生一个,对方回答让我们大为震惊。
她一个月收入就600欧,既生不起也养不起。
大家可能没啥感觉,600欧到底啥概念?
相当于一个月4600块钱。
2022年,西班牙人均年工资26948.87欧元,相当于月薪1924.92欧元。
2023年,西班牙最低工资标准已经从1000欧元提升到1080欧元。
但娃儿所在托儿所的幼师收入相当于西班牙最低工资标准的56%。
夫子感慨,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有生存艰难的普通人。
昨天有读者咨询夫子怎么润到欧洲去,普通人,如果没有特殊的生存技能,那是真不建议。
普通人想要出人头地,要么能受普通人不能受的苦,要么能遭普通人不能遭的罪。
昨天,直播间里哀鸿遍野,都是编内编外老师们各式各样的焦虑。
在教育行业呆的久了,其实大家都会被困囿于各自的纠结和认知。
而老师单纯的职业属性,注定我们往往识人不清、阅人不明。
想要跳脱局限的束缚,那就要付出超常的代价。
就像你打了一个小时的牌,却还不知道在座的哪位是菜鸟。
别猜了,结果只有一个,菜鸟就是你。
一切开悟,都要付出代价。
很多编外老师纠结痛苦,到底要不要离开教育行业,教育包括很多行业都有自己的怪圈,本质上跟赌场一样。
赌场里有个非常经典的心理学现象,叫做“赌徒谬误”:
赌徒们在连续亏损后,更倾向于认为下一次一定会赢,认为“这次肯定能翻本”。
我们以股市里的散户为例,一次次加码,只为了弥补之前的亏损,但这个过程中,风险也在累积。
有些人甚至会不断地借钱、加杠杆,想要通过下一次的涨幅来“救自己一命”。
九月底到十月初的股市,波诡云谲,我们已经见识到了太多这样那样的问题。
就像老师们考编也一样,每一次耗尽全力的准备都是“沉没成本”,然后一直耗到35岁危机。
部分幸运者上岸,大部分普通人成为分母。
股市、考公考编,乃至创业都是一样。
创业上的某个项目亏了,但感觉下一把重仓梭哈铁定能赢,赢了人上人,输了上征信。
但结局都大同小异,贷款越积越多,亏损越来越大。
不过哪怕上了征信,很多人依然执迷不悟,觉得是自己的投入不多,努力不够。
这就是典型的赌徒心理:输了不认输,越输越想翻本。
本质上,赌场的赔率和编制的上岸率背后都是一回事儿。
但我们总觉得自己会是那个幸运的例外,也只有经历足够多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幡然醒悟。
你得有看透事物本质规律的能力,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句话可以让你醍醐灌顶。
让你醍醐灌顶让你共鸣的是你背后的经历。
很多人骂夫子坏,骂夫子制造焦虑,但几乎没有骂夫子蠢的。
夫子的文字刺痛了很多人,不是夫子看的透彻,而是夫子过去近四十年的人生:
倒了太多的霉,撞了太多面南墙,跳进过太多的深坑。
夫子的很多分享都是个人的惨痛经历,不经历一下子,有时候很难共鸣。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会。
就像前面聊的那名西班牙幼师一样,她没法儿跳脱出自己“舒适圈”:
没有出众的认知,没有破圈的能力,没有提携的贵人,没有难逢的机遇。
她这一辈子也就只能这样了。
不是说这样不好,她只要能安于现状,其实也挺好。
人这一生最怕的是欲望觉醒,但自己的能力却还在沉睡。
欲望远大于能力,这才是最最痛苦的。
所以很多读者咨询夫子,自己要不要做改变,答案都在大家心里:
问问自己的欲望,看看自己的能力,想要幸福?要么选择降低欲望,要么选择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