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说过,找不到工作的人可以先结婚生娃。
要夫子说,敢这么建议的专家真汤姆是个人才。
1.结婚对数创新低
这两天最热的话题是结婚数量史低。
2024年三季度的婚姻登记数量创了单季度历史最低。
之前有机构预测今年结婚对数大概在650万左右,前三季度这么低,第四季度大概率不会有报复性结婚登记。
机构当前能做的就是抓紧下调预期。
公众和地方之所以高度关注结婚对数,是因为咱们这片土地的文化属性。
结婚不一定生子,但想要生子或早或晚你就必须得结婚。
未来也许会改变,但就当前来说,这是文化属性决定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孩子少了,结婚的少了,背后的原因是真的结不起。
2.百姓真的结不起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样也决定婚姻问题。
结婚这个事儿,少不了“一情两基”,感情是支撑,工作、家庭是基础。
要么是真爱,这个非你不嫁,那个非你不娶。
要么有经济,咱俩门当户对,财富势均力敌。
如果没有足够的感情基础,那么走向婚姻的路上,除了对比,就是算计。
这就还没给你算要解决的房子、车子,还有未来的五金、彩礼。
网上有热心网友贴出来彩礼最高的省份排名,夫子觉得数据失真。
网友可以在评论区聊聊身边各自省份、城市、身边的结婚成本。
不过结婚本质上就是花钱,花大钱:
摆酒举办婚礼?什么档次的酒店?一桌多少的标准?
买房多少预算?房子要买多大的?是不是学区房一步到位?
买车大概什么价位?什么水平?是国外油车还是国产电动?
学校到底公立私立?什么层级?安不安排课外辅导和兴趣?
当然,你说你有人格魅力,什么五金、彩礼,摆酒、婚礼,买车、买房,兴趣、学区,通通不用考虑。
夫子能做的也就只有默默竖起大拇指,道一声兄弟你真牛X。
3.结婚生养很艰难
说一千道一万,结婚、生育不容易。
某程老总说反婚反育言论泛滥成灾,严重危害公共利益和国家人口安全。
其实老总这么说,真的挺丧良心,老总不想想,年轻人为啥反婚反育?
这就跟专家的批评一样:年轻人为啥越来越不愿意吃苦?
好好的一个人,放着好日子不过,为啥要吃苦?
要跟老总一样有钱有地位,啥样的对象找不到?
年轻人选择不结婚不生育,仅仅是因为不想吗?
想想都困难,结和生那就更困难。
很多读者都知道,夫子出国读博顺便结了婚、生了娃。
今天揭晓答案,当初这么选恰恰就是没钱,夫子当时浑身上下存款全部只有六万块,你没看错,就六万。
不光五金、彩礼、结婚,还有摆酒、生娃、换房,就这六万,拿命整吗?
感谢出国的这段经历,简直就是夫子整个人生的转折点。
夫子读博、老婆读硕,外加生孩子,学费、生活费、请月嫂,前前后后一年多,花了至少二十多万。
也多亏这一年多的时间,拿时间换空间,夫子得以变着花样去搞钱。
两年多时间,海南房价自由抛物体式下跌,夫子得以无痛换房。
开拓了副业,覆盖语培,留学,自媒体,非盈利等各种业务。
感谢房价下跌,没人催我买房了,感谢经济不好,大家觉得我有份工作也不错。
想想,全是汤姆的黑色幽默。
4.结不结你说了算
催婚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催生。
养是谁主导,那生就应该是谁说了算。
多年前的标语,夫子就觉得说的挺对:
庄家稠了苗瘦小,孩子多了难养好。
一旦养不好,结果既残酷又残忍。
对于家庭来说,你的孩子是小公主、小王子、小天使。
但对于社会来说,他们仅仅只是小牛马,仅此而已。
根据《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测算:
2022年中国内地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万元,相对于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倍数仅次于韩国。
我们是上图育儿成本排行里唯一的非发达国家。
如果想要提升结婚率,得解决彩礼、住房问题,还得提升就业率。
如果想要提升生育率,得解决托育服务,加大个税抵扣、现金补贴。
除此之外,还有男女平等的育产假,教育医疗投入,女性就业权益等等。
短期来看,基本无解,要走的路太长,要解决的问题太多。
年轻时候,夫子惭愧的催过婚催过育,但既没出钱也不出力,只是动动嘴皮。
关于结婚生育这事儿,咱不再催别人,也请别人别再催咱自己。
如果结婚生子是社会责任,那请社会履行抚养义务。
如果结婚生子是个人意愿,那请社会尊重个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