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型人格与文学
序 言
与文学相遇,不只是欣赏与评判,也是不同人格对世界的独特解读。
无论你是逻辑严谨的建筑师、感性细腻的调停者,还是热情洋溢的表演者,每一种性格,都能在文学阅读与文艺评论中找到共鸣。
来探索,发现专属于你灵魂的文学表达!
通过16种不同的性格视角,揭示我们如何感知、诠释和体验文学。
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个性化的文学探索之旅!
今天登场的是:
INFJ(提倡者)——坚定的理想主义者。
建议阅读此文前先测试自己属于哪种人格类型
(网上搜索“16型人格测试”,测试你的人格,免费的)
INFJ(提倡者)的文学观
INFJ's Perspective on Literature
心灵与理想交汇,文学是灵魂深处的呼唤
INFJ
提倡者
INFJ(提倡者)天生敏锐而富有洞察力,喜欢关注人类的内在情感、复杂心理及社会中的深层次矛盾。
他们偏爱那些充满情感共鸣、探索人性本质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涉及个人成长、心灵救赎、道德抉择和社会不公的作品。像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经典作家作品,因其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深刻的主题,往往深得INFJ的喜爱。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人物在面对逆境时的内在挣扎,还折射出广泛的社会问题和哲学命题,启发他们思考个人与世界的关系。
在创作中,INFJ作家通常善于捕捉微妙情感和细腻心理,能够以独特视角揭示生活的本质,并表达对人类美好品格的坚信。他们的作品中常包含一种温柔的理想主义,即便在描写苦难与黑暗时,也会在文字中透出一丝救赎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温情。他们创作的主题往往关乎人性的挣扎、灵魂的成长,以及人们在绝望中的挣扎与觉醒。提倡者希望自己的作品不仅是情节的叙述,更是一种心灵的探索,能让读者感受到深层的共鸣和情感的触动,甚至激发读者对社会责任、道德判断以及生命意义的思考。
这种创作动机通常源自INFJ作家对世界的深切关怀和道德责任感。他们希望借由文学的力量,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些改变。尽管这种愿望有时会让他们显得过于理想化甚至沉重,然而这份理想主义也正是他们创作中的独特之处。他们深知文学是反映人类心灵的镜子,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帮助他人找到心灵的方向,或是理解生活中的阴影与光明。这种责任感与同理心,使得提倡者的作品在展示人性温暖之余,往往也带有一种悲悯的宽容和抚慰人心的力量。
INFJ 作家们
威廉·福克纳
艾米莉·狄金森
陀思妥耶夫斯基
詹姆斯·乔伊斯
三岛由纪夫
潘向黎
INFJ的文学大师实在太多,其他人格作家不要紧张,先下单两套《十月》压压惊。订阅方式详见下文。
INFJ
《十月》作家中的INFJ
THE INFJ Writer in October Literary Journal
潘向黎
Pan Xiangli
潘向黎,小说家,文学博士。现任中国作协全委、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获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庄重文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作品集奖、朱自清散文奖、报人散文奖、新批评优秀评论奖、花地散文金奖、钟山文学奖、人民文学奖、郁达夫小说奖、十月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川观文学奖、凤凰文学奖等文学奖项。短篇小说六次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
出版长篇小说《穿心莲》,小说集《白水青菜》《轻触微温》《女上司》《上海爱情浮世绘》等,随笔集《茶可道》《看诗不分明》《梅边消息:潘向黎读古诗》《古典的春水:潘向黎古诗词十二讲》《人间红楼》等,共三十余种。
代表作1
《上海爱情浮世绘》
人民文学出版社
首发态1
《睡莲的香气》
《十月》2021年第4期
《上海爱情浮世绘》包含九篇相对独立却又彼此关联的小说,九篇小说,九个故事,聚焦生活在具有摩登气息上海的男男女女,在他们的人生起伏、情感回转中描摹当代中国青年的生存图鉴。《荷花姜》巧妙地将故事背景设置在一家餐厅内,借用这一环境里主人与客人间半生半熟的结识,透视出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间半明半暗的关系,《旧情》中爱的失而复得,《觅食记》中两位“重度脸盲症”患者的歪打正着,《睡莲的香气》里中年人的秘密,《梦屏》里的各式各样的临阵恐婚,《你走后的花》中的爱而不得,漫长等候,柳暗花明。九个爱情故事共同构成了当下上海某种爱情的场景,是作家对不断变换的浮动的世界的文学表达。
代表作2
《白水青菜》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一个男人曾经拥有一个十分温馨、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平淡但不失真。然而,一个名叫“嘟嘟”的女孩的出现却给这个“白金家庭”带来了动荡。男主人在诱惑和欲望之间无法平衡,怀着一种新奇接受了这个女孩,并从此开始了新鲜刺激的生活。新鲜的爱情、新鲜的疯狂、新鲜的住处、新鲜的气氛,好像连他自己都成了新鲜的。几个月的时间过得像飞一样,他完全陶醉在两人世界里。他得意忘形了,他身不由已,毫无顾忌地从原有的“家”走出去,又走进了另一个新的“家”。
潘向黎 & 《十月》
Works in October
短篇小说:《睡莲的香气》
短篇小说:《桥上的第二圆舞曲》
影响力报告
Impact Report
十月文学奖
鲁迅文学奖
人民文学奖
百花文学奖
朱自清散文奖
……
中国李庄杯·第十八届“十月文学奖”授奖词
《睡莲的香气》以普鲁斯特关于物质与记忆的观点为依托,探讨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在网络上与人谈论文学与艺术开启了一位中年男人在繁琐婚姻之外的想象。当一个个词语变成记忆的开启者,生活便转向另一种隐秘的希望。然而当揭掉虚拟世界的面纱,人物迎来的却是如同伊卡洛斯般的坠落。潘向黎以浪漫主义概念的幻灭向读者展示着生命中必须直面的携带痛感的幽默。
第二十届“百花文学奖”授奖词
批评界习惯用古典浪漫来描述潘向黎的写作,而忽略其写作的现代性。事实上,关于现代人的情感,关于人性的深度,叙事的空间性开拓是必不可少的。在几个场景的横截面上,《荷花姜》的空间性叙事有效打开,在心理的微妙波折中、在情爱的隐秘纠葛中、在性灵的枯萎绽放中,直抵某类都市人的生存真相。
# 潘向黎谈写作
“物质如果那样实在地堆砌起来,会影响人物的自由行走。”
——节选自《那些光洁芬芳的可人儿》
(《一路芬芳》创作谈)
那一年,《一路芬芳》发表后,好几个朋友和熟人来问:你写的是我们报社吗?问的人,分布在不同的城市,不同性质的报社。我说:不是。他们说:你不要骗我们啦,明明就是。我说:真的不是,不会是。因为我一向有个原则,不把生活中真实的人和事“如实 ”搬进小说里。他们或者如释重负或者有点失望地说:喔,你不是写我们啊,对啊,你是虚构的,你从来不在作品里“卖朋友”。
我确实不在作品里“卖朋友”,这个习惯并非出于现实生活中对人的感情,而是出乎一种职业判断和职业自尊心:在我看来,把生活中真实的人和事“如实”搬进小说里,既是对小说写作者的想象力的自我讥嘲 ,也构成了对“小说”这种虚构艺术的某种不敬。
朋友们相信了我的话,但是他们仍然忍不住对我絮絮地说起了他们身边的故事,他们那里的李思锦,他们那里的罗毅,他们那里的海青,他们那里的姜礼扬,以及他们的结局……我当时觉得有点啼笑皆非,而现在想起来,一个小说引起别人这样直通现实的联想,应该说明作为一个虚构作品,它和生活的血脉是相通的,气息也与当时的“当下生活”比较切近吧。
而我当时深切的感触有两点:第一,在许多职场或者事业领域中,男性对工作虽然付出很多心力和时间,但往往当成一种晋身之阶,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们的真正追求往往是出人头地功成名就;而女性,往往却是真的热爱正在进行的工作本身,工作顺利进展与能力得到肯定,就已经足够让她们安心地一直努力下去。第二,对男性和女性来说,感情的重要性并没有先天的截然的区别,主要还是个体的差别(包括同一个人不同阶段的区别)。生活中大多数男性会觉得罗毅是对的,天经地义,没有必要“只是为了一个女人”给自己的仕途和前程带来麻烦;但是也不乏姜礼扬这样,遇到真正对的人,肯把感情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的男子。这样的男子,更懂得内心世界的不容侵犯,更懂得时间的不可回溯和美好情缘的稍纵即逝。当看到男子将自己明显优于女子的磅礴之力全然投入爱情之中,总是让我觉得他们是将男子的力和美协调发挥到了极致。
有读者认为我明显地赞美了姜礼扬,而讥嘲和轻视了未能免俗的罗毅,其实并非如此。我固然是更欣赏身上带着理想主义光芒的人,但是我对罗毅这样的人也充满理解,体恤,同样不乏欣赏。他不但有能力有品位,而且还是很理性很坚忍的,作为一个人他对自己很有要求,作为报社领导,他大多数时候能够大局出发,公私分明。作为同事,或者上司,遇到这样的人,几乎可以算一种幸运。只有一条,如果哪个女人把他当作一个男人来倾心了,注定是一场辛苦的战役,而且注定很少胜算——这与这个女人好不好关系不大,和“感情”在这样的人内心所占位置关系极大。
至于海青,经过练习,她可以是任何职场的胜者。这样的人,因为现实,所以绝不抒情,也不矫情,走的都是笔直的路,手段特别犀利,因而人生会特别高效。“海青拿天鹅”,这样的女子不是天鹅,是雕的一种,是猛禽。
作为“聪明人”,她自己的“危险”在于,在最需要爱情和友情的年纪,不一定能够放下复杂和算计,去遇到真正的爱情和友情;她的隐患更在于,到了中年或者老年,可能会发生比较严重的自我质疑和精神上的幻灭。毕竟,“聪明人”早晚会活成一个明白人,到那时,她所明白的,可能是“生命不能承受”的。
还记得写这个小说时技术上的小心思:细节上我是很关注时尚的——因为时尚风潮里面包含了时代心理的密码。所以李思锦所用的姜味香水和镶水晶的披肩都是有现实原型的,是那一年意大利奢侈品牌 BVLGARI 新推出的香水以及仿水晶老牌Swarovski新推出的时髦物件。这个小说里,李思锦应该是对时尚敏感而且挑剔的,所以我暗暗地把时尚而且适合她的东西给了她。而罗毅送的,我内心的设定是他也想让李思锦高兴的,所以应该价值不菲,但是他对女性时尚不会懂得太多,他比较随机地走进了一家晶光闪烁的店,然后听从女店员的推荐买下了当季新品。这个披肩其实并不适合整天忙碌的职业女性,而且上面的水晶都是人造的,也就是说:很美,但却是假的。这里面,当然是有暗示的。
有读者来向我求证,然后问我为什么不写出品牌的名字。我当时这样回答:当然不会写出牌子的名字,为什么要替人家做广告?真实的想法是:物质如果那样实在地堆砌起来,会影响人物的自由行走。
现在回头看《一路芬芳》,觉得里面的人物都是我的朋友,我依然喜欢他们。只不过,那些光洁芬芳的可人儿依然生活在那个光洁芬芳的时空里,而我已经走远了。
抢订《十月》《北京文艺评论》精品双刊!
✦ ✦
✦ ✦
全 年 订 阅
《十月》
《十月·长篇小说》
《北京文艺评论》
任意一种,享九折优惠;
任意两种,享八五折优惠;
全部三种,享八折优惠。
凡全年订阅全部三种期刊的读者,无条件获赠“十月文创”一件,您也可以选择在我社微信店铺在售期刊中任选2种代替文创产品(合订本除外)
十
月
征订
赶快扫码进入微店,
加入购物车吧
赶快扫码进入微信小店,加入购物车吧
“ 一份刊物与一个时代 ”
发表在《十月》并获得佳评的那些作品,不仅记载着一个时代思想所达到的深度,也记载着一个时代艺术所达到的精度。
——谢冕
“ 新时代长篇小说与《十月》 ”
《十月·长篇小说》发表的作品有:林白 《妇女闲聊录》、莫言《生死疲劳》、石钟山《锄奸》、冯唐《朱裳》、刘醒龙《天行者》、叶广芩《状元媒》、徐则臣《北上》、乔叶《宝水》、刘亮程《本巴》、麦家《人间信》……
“ 文艺批评的北京声音 ”
这份刊物(《北京文艺评论》)的特点在创刊号上就已经开始体现,那就是着眼于当下,着眼于未来。对当下和未来的高度敏感,是特别需要的,也是现在很多学术刊物缺乏的。
——李敬泽
♡ 感谢您的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