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小雪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第2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即太阳到达黄经240°时。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
这个节气之所以叫小雪,是因为“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用“小雪”来比喻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
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
立候现象
古人把小雪分为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
二候天腾地降
三候闭塞成冬
小雪的前五天,“一候虹藏不见”:
“虹”就是彩虹,和雨水有关,意思是说,进入小雪节气后,因为温度下降的原因,雨变成了雪。而当天上不再下雨的时候,自然也就没有了彩虹。
小雪的第六天到第十天,“二候天腾地降”:
古人认为,天为阳地为阴,而在小雪之后,阳气上升阴气下沉,阴气渐多阳气渐消。
小雪的最后五天,“三候闭塞成冬”:
这时候,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食俗
忙腌菜,过年正好吃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食俗。小雪时节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十月朝,糍粑碌碌烧
在南方,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有的地方将糍粑制作成圆形,象征着丰收、喜庆和团圆,有的地方又称为“年糕”,寓意吉祥如意。
“十月朝,糍粑碌碌烧”,“碌碌烧”是非常形象的客家语言。“碌”,是像车辘那样滚动,意思指用筷子卷起糯米粉团,像车辘那样前后上下左右,四周滚动粘上芝麻花生沙糖;“烧”,即是热气腾腾。吃糍粑一要热,二要玩,三要斗(比较),才过瘾,才能体味“十月朝,糍粑碌碌烧”的农家乐趣。
十月豆,肥到不见头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干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说到晒鱼干,一般要选大鱼,因为小鱼一晒没多少肉。买回鱼后,把鱼去鳞,若鱼身较大,应在脊背骨下及另一边的肉厚处,分别开片,使卤水易于渗透,然后将鱼身剖腹,去掉内脏。将鱼清理干净后,一般不拿水清洗,那样鱼容易坏,如果想洗,洗后必须把水沥干、擦干。
然后,将盐、花椒、大料、陈皮、小茴香放入锅中炒至微黄,均匀抹在鱼的内外两侧,调料多少依自己口味而定。抹完后,便可以将其平放在一个相对较大的容器里面,在阴凉处进行晾置。4到5天后,将容器内的鱼上下翻个,以便调料均匀吸收。如此再过四五天,便可将鱼挂在阴凉通风处,想让鱼干到什么程度都行。一般两三个月后便可取下来,剁成段,用保鲜膜包起来放入冰箱。
刨汤肉,美味迎新年
“小雪杀猪,大雪宰羊。”这是民间农村的风俗习惯,每到小雪、大雪两个节气,村民们便开始杀猪宰羊准备年货。无论哪家宰畜,邻居、亲朋都要过来帮忙。杀了猪,东家要用腌酸菜、卤豆腐、宽粉条、沙土豆做一锅猪烩菜,再配上米饭、小菜,略备薄酒,邀请四邻聚餐,寓意团结、和睦、万事兴旺。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刨汤肉”,指的是刚刚宰杀的猪,经过开水煺掉了毛。虽说已经是死猪了,但是,人们要趁着猪肉还没有完全冷却,也就是还没变成僵硬的肉块前,还是热呼呼,软绵绵的劲儿,即烹制做成各种美味的鲜肉大餐,就叫“刨汤肉”。
温馨小提示:
小雪节气中,天气时常阴冷晦暗,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所以应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北方开始供暖后,室内变得更加干燥,小伙伴们请要注意多喝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