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一只会说晋南土话的八哥

文摘   2024-06-29 07:41   山西  

山西省新绛县天主教堂,建于灵丘王府东花园之上。


读《聊斋志异·鸲鹆》,读到一句熟悉的晋南家乡方言: “臣去呀!”我走啦!尽管只是三个字一句话,仍感到十分亲切,禁不住为之会心一笑。

鸲鹆》一篇,说的是有人养了一只善于说话的八哥,走到哪里都带在身边。这天快到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没了盘缠,正愁苦间,八哥说:"为啥不把我卖给王府,卖个好价钱?”主人说:“我怎么舍得!”八哥说:“不妨,你在城西二十里大树下等我就是。”主人带八哥进城,一番表演,轰动全城,王爷闻讯,把他们召入王府。讨价还价间,王爷问八哥:“愿意跟我走吗?”八哥乖巧地回答:“愿意!”八哥还偏袒王爷,说:“给他十两银子就行了!”王爷如愿买下八哥,与八哥对答半日,十分满意。八哥说:“我要洗浴!”王爷打开鸟笼,让八哥在金盆里洗澡。洗毕,八哥飞到屋檐下,一边抖擞羽毛,一边与王爷喋喋不休说些闲话,待羽毛干燥,就翩然而起,操晋声道:“臣去呀!”飞到城西与主人会合了。

古文里虽然偶然间也会有方言词汇出现,但仅限于词汇,能明确标明是某地方言,且是完整一句话的,极为罕见。这句“臣去呀”的“呀”,在晋南方言里是时态助词,表示某行动马上开始或已经开始,即将完成。比如与人聊天乏困了,就一边站起来一边说:“我睡呀。”早上出门碰见熟人问:“你做啥呀?”回答:“我上班呀。”或者说:“我上地呀”,“我赶集呀”,“我割草呀”,诸如此类。大致相当于“我去上地了”,“我去赶集了”,“我去割草了”的意思。

鸲鹆(qu yu),指八哥。全文如下,不喜文言可绕过。
王汾滨言:其乡有养八哥者,教以语言,甚狎习,出游必与之俱,相将数年矣。一日,将过绛州,而资斧已罄,其人愁苦无策。鸟云:“何不售我?送我王邸,当得善价,不愁归路无资也。”其人云:“我安忍。”鸟言:“不妨。主人得价疾行,待我城西二十里大树下。”其人从之。携至城,相问答,观者渐众。有中贵见之,闻诸王。王召入,欲买之。其人曰:“小人相依为命,不愿卖。”王问鸟:“汝愿住否?”言:“愿住。”王喜。鸟又言:“给价十金,勿多予。”王益喜,立畀十金。其人故作懊恨状而去。王与鸟言,应对便捷。呼肉啖之。食已,鸟曰:“臣要浴。”王命金盆贮水,开笼令浴。浴已,飞檐间,梳翎抖羽,尚与王喋喋不休。顷之,羽燥,翩跹而起,操晋声曰:臣去呀!”顾盼已失所在。王及内侍,仰面咨嗟。急觅其人,则已渺矣。后有往秦中者,见其人携鸟在西安市上。毕载积先生记。

蒲松龄是山东人,从未到过山西,他如何懂山西话的?原来,这故事是由一位叫毕载积的朋友提供的。毕载积,名毕际有,载积是其字,山东淄川人,与蒲翁同乡,蒲翁在他家执教多年。毕际有之所以能提供这个故事,因为他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任稷山知县(与新绛县相邻),两年后离任。他也是听一位叫王汾滨的人讲的故事。王汾滨,从名字看应该是新绛一带本地人,具体已不可考。

故事里的王爷,是真有其人,还是虚构?查阅相关史料,明代绛州确曾有过一位王爷,称灵丘王。灵丘王朱逊烇,是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第六子,原住晋北,于天顺五年(1461)迁徙至绛州。今新绛天主教堂就是在灵丘王府花园原址上建造的。灵丘王代代相传,至隆庆三年(1569)被废黜。

由此看来,《鸲鹆》一篇细节上或有虚构,但整体看,毫无疑义是件发生在明代的真人真事。《聊斋志异》里还有毕际有提供的一篇《五羖大夫》,也是发生在晋南的真人真事。


野老谝闲
说古道今,消闲解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