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这样做广告的
文摘
2024-06-28 08:12
山西
在没有报纸没有电台的古代,中国人做广告吗?回答是肯定的,只是那时还没有广告一词,有的只是贴心的攻心战。著名的北京“同仁堂”药店创立于清康熙七年,由乐家建立,故有“乐家老店”之称。经营状况时好时坏,至道光十一年破产,典质于朱姓人家。同仁堂的第5代传人乐印川为了赎回祖业,自办广仁堂,经营得法,赢利可观,终于将同仁堂赎回。此时的同仁堂虽是一家老店,但在众多的老店中并不十分突出。乐印川惕励奋进,首先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用他的话说,“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可以质鬼神,可以应病症”。同时他也深知,酒好也怕巷子深,必须利用各种方法扩大同仁堂的知名度。
清代惯例,北京城每年要掏挖排水沟一次,每次费时一月。当时北京城无路灯,夜晚街道漆黑一片,挖沟时沿街遍布泥水,行路困难,不时有人不小心跌进沟里,弄一身泥水。乐印川见此情景,便在街边挂上一排排灯笼,上写“同仁堂”字样,天黑点亮,彻夜不熄。这大大方便了行人,往来行人无不心存感激,“同仁堂”之名由此不胫而走,成为人们美好的记忆。每逢大比之年,全国各地的举人齐聚北京,“同仁堂”便乘机向举人们赠药。虽然所送不多,却因药效显著,举子们又都是各地上层人士,影响力大,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每年四月二十八日药王生日,“同仁堂”更是大摆宴席宴请各界人物;还请名角唱戏,市民观者如云。至于冬设粥厂,夏送暑药,办义学,施义财等,同仁堂更是不甘落后。这些都是无形的广告,而且直达人心的,同仁堂由此声誉日广,成为驰名海内外的大药店,至今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