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状元公的厚脸皮生涯

文摘   文化   2024-12-03 06:26   海南  

     说古道今

     消闲解闷 




五千年中华史,厚脸皮的代表人物是谁?

邓绾(wǎn),字文约,成都双流人,宋仁宗庆历年间的一位状元公。这是位绝顶聪明,却没有观点没有是非,只有利益的人物。乍入官场,他的仕途不算得意,辗转数年,只做得一个宁州通判,也就是个副厅级的地方官。要命的是,宁州地处大西北(今甘肃庆阳),远离政治中心不说,还与西夏国接壤。西夏是个不讲信用的国家,把大宋视为唐僧肉,不时咬上一口。宁州的地方官不好做,掉脑袋是分分钟的事。邓绾正思谋着逃离苦海,机会来了。

什么机会呢?原来宋神宗即位,由王安石开始变法。新法虽有皇帝支持,却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一班大臣的激烈反对。孰是孰非,事关民生疾苦,国家兴衰,但邓绾才不理会这些,他只是看见一个大潮迎面扑来,是他乘着潮头走出宁州,走向国家权力中心的大好时机。苦思冥想一番,他用状元公的生花妙笔,一连向朝廷上了十余个条陈,歌颂皇帝的无比英明,歌颂王安石新法的无比正确。至于新法实行后的诸多弊端则讳莫如深,一字不提。他语重心长写道:“陛下!当今宰相王安石乃是姜太公再世,史上罕见的良相。陛下能得如此贤相辅佐,实乃国家之大幸!青苗法、免役法一颁布,我们宁州百姓无不欢欣鼓舞,感谢皇上的恩泽。新法在宁州如此受欢迎,可知在整个大西北都受欢迎;在大西北如此受欢迎,可知普天下都欢迎!陛下不要受那些浮言碎语的影响,坚持变法不要动摇!”他还连写多篇诗歌,极其肉麻地歌颂皇上,歌颂新法。这些报告字面上是写给皇上的,实际上最先看到的当然是王安石。果然王安石如获至宝,立即把邓绾推荐给神宗皇帝。神宗立即颁旨,命驿站快马接邓绾进京。

邓绾到京,立刻蒙皇上接见。当时宁州正遭西夏入寇,神宗皇帝就先问邓绾前线的战事情况,看看这位状元公才思如何。邓绾不慌不忙,做了个既详细又明白的汇报,听得神宗皇帝连连点头。从朝堂下来,邓绾擦把汗,就去见王安石。虽是初次见面,二人却如老朋友般一见如故。

邓绾开挂了!一班大臣却讨厌这个来自大西北的马屁精,想把他早点赶走。这天,趁王安石斋戒休假,副相陈升之召见邓绾,说道:“朝廷的意见,目下宁州战事正紧,急需你这样熟悉边情的官员去赴任。你不做通判了,快回宁州做知州去吧!”官升一级,按说是好事,但这哪是邓绾的心思!不过,若换个人,会婉转地找些理由,比如在下才疏学浅,不胜任啦之类,但邓绾却想也没想,直戳戳道:“朝廷急火火把我叫到京城来,难道就这么打发走了?”说得几个大臣目瞪口呆。原来,宋朝的官员最讲谦抑,即便升官的任命下来了,也都要推辞再三才好上任。如“包青天”包拯那样的人物,就因为没怎么推辞就接任了新官,被欧阳修狠狠弹劾一通。谁见过邓绾这样公然伸手要官的主儿?所以惊得几位大臣目瞪口呆,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好半天才有人问道:“那阁下你想做什么官?邓绾理直气壮回答:“起码还不做个馆职吗?”也就是要做皇帝身边的人,进入国家权力中心。

第二天,邓绾的正式任命下来了,果然如其所愿,任命为“集贤院校理、检正中书孔目房公事”。这官名读来怪异,直白地说,就是进了类似翰林院那样的机构,成了王安石变法的参谋。邓绾一句推辞的话也没说,就兴冲冲上任去了。笑话很快便传遍了开封城,邓绾的四川老乡们先是笑,接着便纷纷大骂起来。邓绾听了,淡然一笑道:

“笑骂从汝,好官我自为之!

随你们去笑去骂,这么好的官职我自管去做就是了!

不料这不经意间一句话,一落地便铿锵有声,顿成千古名言,世世代代流传下来,震动了一代代华夏子孙的脑壳。中华五千年史,厚脸皮多如牛毛,但有实践又有理论且名载史籍的,就寥寥可数了,邓绾因此可称为史上厚脸皮第一人,亦可称为厚黑学的杰出理论家。他一生写过的无数文字都失传了,流传下来的,就此一句话。

邓绾先是追随王安石去变法,后来王安石下台,又投靠吕惠卿去反对王安石。神宗皇帝渐渐也识破了此人的真面目,斥责他奸邪;不过邓绾到底还是官至集贤院学士,要算一位响当当的北宋大臣了。邓绾的两个儿子也都得乃父真传,都以厚脸皮闻名于世,写入了史书的奸佞传。

野老谝闲
说古道今,消闲解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