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完麦子,我就往南走 | 学习社的交流

文摘   2024-11-03 00:02   吉林  
每当我们把目光放在分数之外、冠军之上,往往能发现更珍贵、更有意义的内容。“种完麦子”,我就往南走”,今天的讲座,就让从老奶奶的这句话开始吧。

每个月周五晚上,不同年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赶来的交流研讨。在报告结尾,这样一段话,赢得了大家自发的掌声。
“大学不过是,麦子熟了几次,就走你正在走的路吧,人生没有无用的经历,只要我们向前走,天总会亮,你可以没有光芒万丈,但是不要停止发光,相信自己,你也会灿烂一场。”
这场报告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模拟了一次“家长会”,分享了坚持两个月、涵盖全员的、课余时间的辅助和记录。提前1天公布第2天到办公室考查背诵的篇目、人员、时间,做好记录,最大的启示是,不着意于具体分数,更关心分数背后的能动、坚定,能让教育更深刻、更快乐。
第二部分,展示了十月下旬至今的思考,主要是关于思政课教学如何不让听众觉得是念文件、喊口号。我提出了三个设想。
设想一:在以始终坚持人民为中心的教学中,尝试模拟12345热线,听民声、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一些同学搜集群众的烦心事,在课堂上模拟拨打12345热线,另一些同学接听电话、耐心回答,能解决的就地解决,不能立即办理的,找到相关负责部门,最后给出反馈。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态度礼貌、用语规范、实事求是。如“请放心,您反映的情况我已记录下来,会联系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查实,帮助您解决好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以点带面,梳理分析群众反映热点问题,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推动由解决“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转变,这就叫“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设想二:电视剧《追风者》中,沈图南和沈近真兄妹的一段对话,让人印象深刻。沈近真说:“只有共产党才能建立新中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不合理都应该有人站起来,去改变,去打破,去重造。为此,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可以牺牲生命”,她的这番话,没有人会觉得是喊口号,是那样的有力量,让人钦佩。
推想开来,在思政课教学中,如果脱离了伦理关系、脱离了现实具体的人和的社会关系,理论就是冰冷的文字。如果放置于伦理人情中,理论就有了生命力。一种理论只有存在于人身上,存在于人生方向和道路的选择上,存在于人的能动作为中,才能显示力量,才是鲜活的,否则,就是干瘪的。而一种科学的理论,终究会与更多人保持不可分、不可断、不可离的关系。
第三部分,介绍了2024年我的写作尝试、课堂作品、时政述评、媒体活动、讲座报告。下面是关于这部分内容的几条记录:
要写学习社,就要写它谈及张桂梅老师和那部电视剧“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点头认可。就要写它一起朗诵“”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四句小诗。就要写它介绍的投稿邮箱、备课方法,“人工智能时代如何不落下老年人”vs“重阳节,我教爷爷奶奶用手机”。
要写学习社,就要写它《一堂思政课》的电影中,从20后到90后思政课教师“上好思政课”的群像。就要写它了解林则徐、白居易、屠呦呦、莫等闲、何曾惧这些名字背后的期待。就要写它渴望的眼神、真挚的掌声、蓬勃的面貌以及那句“我们一起合张影”的邀请。
要写学习社,就要写它“共建共享的课堂,奋发向上的一群青年,我很庆幸在最好的年纪,奠定了我爱学习敢担当敢拼搏的基础。让我成为超越自己设想的人,真的很神奇”的故事。就要写它好课不厌百回改、好书不厌百回读、好的内容毫无保留分享的慷慨。


一位同学说:我突然想到黄文秀的话:“很多人从农村走了出去就不想再回来了。但是总有人要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以及有一档电视剧,我前段时间看的,叫《去有风的地方》,有人说,“你们出去的原因,就是他回来的原因”,样的信仰带给人们的某种驱动的力量。
最后,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介绍了一些投稿邮箱、纪录片、选题备课干货,希望大家找到成长赛道,下面是部分幻灯片以及获取链接:
思政教学资料包(5册含课件、教学记录等)
高考政治复习图(7册含知识清单、试题解析等)


往期文章推荐

思政课问得好,才能让人闪闪发光

原来悟空才是最懂思想政治教育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图景和记录(上)

强国先强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思政课教学思路

一节哲学复习课,何以能驱散困意、干货满满?

今天公开课如果能再加一句话,我最想说

教育部命制的2024年高考思想政治主观题设问和答案研读

思政课教师可以怎么讲“中华民族共同体”?

要是想讲“联合利剑-2024B”演习

思政课教师的观察力、感知力、捕捉力

各国的政体

杨妞花:个人之勇与国家之勇 | 一堂好课

中国人有多么会起名字

作为青年思政课教师,这是我一直在读的

新质生产力的思政课怎么上?听听几位大学生的想法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学亮点:以“文化认同”为根脉


青春遇见思政课
读书笔记、生活感悟、教学心得……奋斗一直在路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