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可以怎样讲“六尺巷”的故事?
文摘
2024-10-22 18:11
吉林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来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桐城,走进了六尺巷。六尺巷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何会成为旅游胜地呢?思政课教师可以怎样讲述“六尺巷”的故事呢?史书记载,清朝康熙年间,住在桐城的张家人,与邻居吴家发生宅基纠纷。张家人给在朝中做大官的张英写信求助,张英收信后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收信后豁然开朗,主动退让三尺,吴家人深受感动,也退让三尺,两家各退三尺而成“六尺巷”。时至今日,六尺巷的智慧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所依托的正是中华民族的相互礼让、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常说,“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首先,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六尺巷”的故事讲授文化载体的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重点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治国理政、待人接物的启迪。其次,思政课教师还可以借此解读相邻关系的法律规定。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也可能是一个命题材料。最后,思政课教师还可以通过六尺巷的故事,提炼人民群众关于共建、共治、共享的智慧活水。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及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调解的办法解决。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如今,桐城不仅成立了“六尺巷调解室”,还在实践中总结出了“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让“六尺巷”的故事,通过思政课堂,走出桐城,走出安徽,走向更广阔天地,走向少年儿童的心灵,在新时代凝聚共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