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出征。执行此次载人飞行任务的三名航天员中,有两位“90后”。自2003年以来,已有多少宇航员被送入太空?中国航天员是怎样炼成的?对我们有什么启发?让我们一起走进载人航天“英雄谱”。
从“第一人”到“更多人”
国际上管航天员叫宇航员astronaut。因为中国的成功,我们造了一个新词叫taikongnaut。据统计:到2024年神舟十九号发射,中国已将24名航天员累计38人次送入太空。特别是这样几项“第一”,广为人知。
2003年,神舟五号,杨利伟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访客。
2008年,神舟七号,翟志刚成为第一次实现“太空漫步”的中国人。
2012年,神舟九号,刘洋成为中国第一位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女航天员。
2013年,神舟十号,王亚萍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授课”教师。
2021年,神舟十二号,中国人第一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2022年,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两个航天员乘组第一次实现“太空会师”。
2023年,神舟十六号,桂海潮成为我国空间站第一位载荷专家,也是我国第一位首位非军人航天员。
2024年,神舟十九号,王浩泽成为我国第一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这些“第一”的背后是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对梦想的不断追求,充盈着人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激扬着追梦逐梦的万丈豪情。从“太空好声音”到“课堂好声音”
54年前,无数中国人守候在大喇叭下、收音机旁,共同欣赏一首熟悉的旋律——《东方红》。和以往不同,这一次,《东方红》来自遥远太空,由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奏响。五千年的等待,在这个幸福且有尊严的国度,化成“中国好声音”,传向了整个地球,也传向了深邃浩渺的星空。让我们在声波中触摸载人航天发展脉搏。“中国人怎么不行啊?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这是钱学森面对质疑时的回答。“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这是杨利伟写在日志上的心声。“我已出舱,感觉良好!”这是翟志刚“太空漫步”后自信的回答。”哇,外面太漂亮了,老亮了。”这是刘伯明面对美丽星球时的真情流露。“同学们,你们好。现在我们是在远离地面三百多公里的天宫一号实验舱里向大家问好。”这是王亚平在“天宫授课”的开场白。“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这是央视元宵晚会上,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以古筝带来的表演。此曲只应天上有!“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天宫课堂”上的好声音,不仅是“宇宙级”科普公开课,更是一门生动的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课。
宁可备而无用,绝不用而无备
为了梦想,你可以坚持努力多久?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邓清明的答案是25年。他直言:“25年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作为航天员,坚守飞天初心、永不停歇训练,是我的常态,更是我的姿态。”不止邓清明。1998年,我国第一批航天员中,还有人一直在为“飞天”准备着,他们是吴杰、赵传东、李庆龙、潘占春、陈全。“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他们的名字虽然鲜为人知,但他们的恒心值得我们致敬!俗话说:“不怕无能,就怕无恒”。必定有一颗矢志不渝的恒心,铆定一个目标、沿着一条道路、鼓足一身气力,用无数次平凡坚定的奋斗,以无数次激情无悔的付出,闯出一片新天地。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前进道路上,要搬走“绊脚石”。一是习惯于对别人的成功之路充满艳羡,对自己的脚下之路却迷茫不已。二是妄想能毕其功于一役,不愿坐“冷板凳”、不敢走“长征路”,稍遇挫折就打“退堂鼓”。三是做不到善始善终,跟着感觉情绪走,紧一阵子松一阵子,缺乏长期主义的责任感。王安石有一篇游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一个理想的时代,必将会平等地照亮每一位前行者的道路。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愿我们都能拥有“不懈怠”的力量,笃定专一走好脚下路,尽心竭力干好手中事。人生最美丽奇绝的风景,一定与向上攀登的有志者同在。
教学资料推荐
思政课问得好,才能让人闪闪发光
原来悟空才是最懂思想政治教育的
我们还想听——思政课面向学生讲经典的几个教学片段
今天公开课如果能再加一句话,我最想说
三尺讲台 雄心万里:参加第四届高中思想政治卓越课堂观摩会归来
教育部命制的2024年高考思想政治主观题设问和答案研读
思政课教师可以怎么讲“中华民族共同体”?
各国的政体
中国人有多么会起名字
思政课可以怎样讲“六尺巷”的故事?
杨妞花:个人之勇与国家之勇 | 一堂好课
搞清政体、会答大题——《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备考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