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授法治国家的思政课时,我曾在课堂上设计了“反网络暴力”的讨论环节。反网络暴力固然不是什么重大教学主题,但在我看来,它的现实需要很强烈,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今天,我们顺着那节课,说说两位受害者的“后续”。
思政课上的课堂讨论:如何拉开我们与网暴的距离
要想把“反网络暴力”讲清楚,积蓄防范和反对“网络暴力”的,停留在道德层面、法律层面显然都不够,这已然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有着深层次的情绪根源和技术问题。2023年9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2024年,央视新闻《向网络暴力亮剑》系列微视频,剖析多起网暴典型事件,其中中,《高考前的风暴》,讲述了曾经因“高考百日誓师热血演讲”而被网暴的女孩,已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她用实力反击伤人于无形的网暴之恶。曾经在2023年全网热传的“高考百日誓师演讲”短视频,演讲人正是符文迪,当时她是湖南的一名高三学生。视频上网后,引来了大量对她讽刺挖苦的评论,有的人用难听的话嘲笑她的表情,还有的上升到了对她精神、人格层面的攻击。符文迪的演讲会引发这么大的风波,她母校的老师同学也都很意外,因为当天的现场反响其实非常热烈。她的班主任田老师回忆,当天他自己都感觉热血澎湃,受到激励的作用非常大。听完演讲的同学们也纷纷表示,“学习的那种热情也起来了,后来看到她被网暴就觉得非常荒谬。”“同样是寒窗苦读,明灭暗灯,我们凭什么甘于人后?同样是披星戴月,夙兴夜寐,为什么不能是我为人先?”这篇演讲稿是符文迪自己写的,正是她自己观点和情感的流露。符文迪的演讲吸引了现场的一名记者肖磊,他被符文迪的演讲所鼓舞,于是将镜头转向了演讲台,网上后来流传的视频正是他拍摄的。肖磊没想到,这条视频很快就火爆全网,但传播效果却偏离了他的初衷。不少自媒体转载时,截取符文迪表情最夸张的瞬间,或者用引发争议的标题来吸引眼球;甚至还有的制作符文迪的表情包,在视频里加入搞笑元素重新剪辑。一直关注着网络评论的肖磊,亲眼见证了网暴发酵的过程。“网暴的施加者不在乎你是谁,只为宣泄自己的情绪”。田老师介绍,自己差点要把手机给摔了,“因为这个小孩子,你这么讲她,她如果是心理承受能力稍微差一点,那这个学生可能就毁掉了。”在老师和校友眼中,符文迪是个积极乐观、温柔亲切的人。符文迪校友说:“我当时看到她被网暴很震惊,我没有想到他们对一个高中生的恶意这么强烈。”符文迪爸爸说:我不理解,就是几分钟的演讲,你怎么就说别人长得漂不漂亮,或是心理上不健康?这纯粹是一种诬蔑或者是伤害。你不认可她,不鼓励她,但是请你们不要伤害她。对符文迪来说,她并不在意攻击相貌的言论,但是有人说她“被洗脑”“魔怔了”“是高考机器分数机器”,这才是对她最大的误解。当时,符文迪一家人也曾经想过发声,但经过考虑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符文迪的妈妈说,现实生活中别人欺负孩子,还可以去找家长解决问题,在网络中被欺负,让她手足无措。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开解她,安慰她。对符文迪来说,有家人的支持就够了,“因为他们是我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们不会倒戈”。这次网暴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发生在高考临近的特殊时期。符文迪当时要面对的,实际是网暴和高考的双重压力。如果符文迪的高考成绩不理想,网友也会以此为噱头,符文迪的压力也随之而来:“我当时有一种‘一定要让自己做得很好’的压力,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困扰。”从网暴发生到高考结束的100天,对符文迪来说既短暂,又漫长。当符文迪走出考场的时候,有一个她没想到的人在外面等着她,是拍摄视频的肖磊。他没有带摄影器材,只带了一束鲜花。回首那场风波,符文迪也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她讲述,有不少同学也曾经遭遇过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网络暴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从周围的世界里得到足够的支撑。正因为这样,在网络世界里遇到困扰时,不少同学选择不告诉家长和老师。“我从10岁可能就已经经历过这种网络上的语言暴力。”“一个群里面的几个人骂我,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回应他。”“他那时候还发了一张带刀子的图片,那个时候我才上初一、初二,还是觉得非常恐慌和恐怖。”“我之前其实有跟我父母稍微提过一点点,但是他们的观点是属于那种,就是说你把手机关掉,不去看它不就行了吗?”“这方面的东西就不敢跟他们讲,因为知道他们对于这方面是排斥的。”“我爸爸也经常跟我说,女生内心一定要强大,你不能因为别人说你两句,懂吧,就会觉得自己很没有用。所以面对这种事情,我有时候表面会装作很无所谓。”作为网暴亲历者,符文迪希望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告诉大家,一定要对网暴的伤害给予足够的重视。“经历网络暴力的人肯定是需要帮助的,它比生活中的压力还要特殊。一定要意识到,对网络暴力感到伤心甚至绝望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符文迪最终以645分的成绩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开启了大学生活的她,并没有因为曾经的网暴而排斥互联网,也没有因此而排斥媒介。相反,她选择了新闻专业。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谈及其个人遭遇的“流量”和“污名化”,他表示:“不可能任何事情都按照个人意愿去解决,天一直是亮着的,但太阳总有照不到的角落,像我这种人,本身就应该承担比别人更多的委屈。针对农夫山泉的舆论风暴,梳理如下: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逝世后,互联网上,大家自发纪念他。但是,一些自媒体炒作、收割,大搞“一拉一踩”,转向对另一家民营企业农夫山泉的网暴。同时农夫山泉还因产品包装被无端揣测,舆情不断发酵,陷入舆论漩涡。起初,网友质疑农夫山泉“背刺老东家”。各类营销号、自媒体开始不断翻炒两家公司的旧怨。网络开始流传“农夫与蛇”的故事,钟睒睒和农夫山泉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遭遇网友激烈声讨和批判。农夫山泉微信公众号发布题为《钟睒睒:我与宗老二三事》的文章。然而,钟睒睒的回应并没有让自己走出舆论风暴,互联网抵制农夫的热度也迅速再次铺开。在网友看来,宗庆后是“脚踏实地、勤恳宽厚的民族企业家”,而钟睒睒是其对立面,话题也从两家公司的竞争上升到民族情结的高度。网上对农夫山泉的口诛笔伐,并没有停留在与娃哈哈的恩恩怨怨上。后来,有网友发文质疑,农夫山泉的产品充斥着日本的“倭风”设计。农夫山泉客服对此作出回应,但回应并未平息舆情。随后,网友们挖出,钟睒睒的儿子钟墅子是“美籍”,也成为了公众对农夫山泉口诛笔伐的导火索之一。质疑声此起彼伏,对农夫山泉的舆论征讨也逐渐蔓延到了商业的版图。很多小超市商店因为舆论环境被迫下架农夫山泉产品。众多网红也加入了围剿农夫山泉的抢流量大军之中,有博主把农夫山泉直接倒进马桶里,说农夫山泉只能冲厕所用;有博主义愤填膺对着一瓶农夫山泉高喊“滚出中国去”。网络上对农夫山泉的“倭风”讨伐也愈演愈烈,不断升级的战火甚至还蔓延到了娃哈哈以及其他国民品牌上。有人指出华为的 LOGO ,也有问题;有网友晒出娃哈哈的经典产品“AD钙奶”,指出“小红点是什么?细思极恐。我真有点不清楚”,还有网友称,打开京东后发现不对劲,京东倒过来念就是东京。对于这场舆论风暴的反应,主要有:一是认为对农夫山泉的质疑是捕风捉影和非理性的。二是认为农夫山泉事件是流量对企业的围猎和绑架。三是批评民粹“扣帽子”集体狂欢影响民营企业信心。四是认为当前民营企业应对舆论风险存在明显的短板。五是建议公权力适当介入以及惩处网络暴力等措施。六是认为抵制农夫山泉是正常市场行为,不应过度干预。七是呼吁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让商业回归商业。有观点认为:从任何角度看,宗庆后逝世和农夫山泉之间都没有任何逻辑关系。只是我们的舆论场从来都是不要逻辑,只要情绪。炒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以行云流水的手法炒作。整个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经不起推敲,但是都准确地动员了舆论情绪,实现了无事生非的“完美效果”。浙江官方媒体、浙江日报旗下账号涌金楼发表《市场那么大,容得下两瓶水》,表示“编故事”“扣帽子”的行为只会让民营企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让企业失去了恒心和信心。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宣传”也发文《爱国情怀岂能这样消费》,呼吁停止“只看立场、不论是非”的倾向。有学者认为,这一事件无疑伤害了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其最大的危害性在于撕裂民营企业家群体,挑动了非左即右、非黑即白的舆论情绪,人为地制造了不利于社会和谐的矛盾对立。这种挑动民间情绪的舆论其实就是网络暴力,针对网络暴力,要加大事后追惩,只有这样,在网络环境下才不至于人人自危,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才能够得到更好保障。还有人认为,如今民营企业即使不犯错,也一样有可能会付出昂贵的代价。如此风气,我们不仅是赶走外资,恐怕内资也开始想要逃离。经此事后,当下的投资环境给人留下了风险系数极大的印象。凤凰网刊文《谁来保护民企合法权益》指出,杭州市监局等部门至今不出面回应,不是一个明智举动。法律要为争议划定边界,而不是纵容它越界。凤凰网财经刊发文章称,理想的商业竞争应该是公平、透明和基于市场力量的。无论是农夫山泉还是娃哈哈,只要为消费者提供好产品,那就应该是好企业,让商业回归商业。2024年11月20日,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就被“网暴”问题发表了题为“共同捍卫网络舆论的文明价值”的发言。他强调:所有文明的规则和准则,应该为各色人等提供无差别的公平和公正,这些规则和准则应该明确无误地公布于众,约束他人,也约束自己,“文明社会要让强者不孤,让弱者无惧”。(本文综合整理自央视新闻、新华每日电讯、红网、凤凰网、浙江宣传、浙江日报等,希望对老师们备课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