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家人们在聊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农村老家,有不少空置的老房子,由于长时间没人居住,坏得特别快。
今年9月,我和摄像老师们回家,妈妈准备了一大桌子家常菜。席间,郭老师和我爸妈聊起了这个现象。他们的聊天富有智慧,特记录如下,以备《逻辑与思维》的思政课。
没人住的房子先坏掉,有人住的房屋反而寿命更长,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猜各位朋友最容易想到的是,人们对房屋的日常维护。没错,这是至关重要的。
说起维护,家人们提到了一种存在于传统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帮工。比如,我们家的房屋每年都需要进行一次大的修缮,一时半会也找不到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施工队,依靠一个家庭的力量又很难办到。
这个时候,家族邻里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它考验着一个家庭在这个村庄的人缘,因为,这个家庭要去寻找别的家庭来支持,而这种帮忙一直都是义务的,大家在一起我帮你,你帮我,然后坐到一起,共享饭食。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活仪式,它的意义远远要高于对居住空间的营造,它是一种维系社会生活的烟火气。
这也是家人们在聊天时,让我感到很吃惊的地方,就是他们在生活实践中锻造出来的思维,是很厉害的。
有人住的房子,会在室内生生火取暖,这种烟火气会使得房屋保持干燥,避免发霉、虫蛀。
有人住的房子,会使得房子的温度和湿度维持在让人感到舒适的范围内,这种烟火气可以避免很多问题。
在思政课教学的备课过程中,我有时会采用这样的思维模式:如果没有什么,会怎么样?比如,对于全盘否定“应试”的观点,我会思考,如果没有应试教育,我们的教育会怎么样?对于人和城市的依存关系,我会思考,就如果没有人类,我们的现代化城市会怎么样?
回家,在饭桌上,听家人们说说话,总是会让我耳目一新,让我这个在城里待久了的游子,找回那份质朴和初心。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他们的这些话,值得和大家一起品读:
一个人,老说自己忙,没有时间陪另一半和孩子,这个人不太可能有大出息。
吃点亏不要紧的。
现在这个社会,“有点虎”、“太实诚了”,这是顶级夸人的话。
该干什么干什么。
越是饿的时候,吃饭越不要着急。
慢点。
人活的就是事儿。
冻死不烤灯头火,吐口唾沫是个钉。
出门观天,进门看脸。
早点去吧,万一晚了呢。
眼是懒蛋,是好汉。
天上掉馅饼,肯定砸死人。
会过去的。
放假,回来不啊?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