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向少年儿童讲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如何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这几节思政课尝试以“行走”破题。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行走的社会场景确定为田间地头,学习任务是回家秋收,互动话题是现场识五谷,教学工具是大型玉米收割机。
“推动全社会崇尚英雄、缅怀先烈、争做先锋。”行走的社会场景是城市街道。学习任务是寻找烈士的名字,互动话题是我们没有忘记英烈的名字,教学工具是家乡的地图。
“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行走的社会场景是社区或乡村,学习任务是为爷爷奶奶们在纸上清晰地画出手机操作的步骤,互动话题是重阳节给老年人的温馨提示,教学工具是智能手机教程。
“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强化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行走的社会场景是广场,学习任务是了解童谣背后的秘密,互动话题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教学工具是皮筋。
实地调研、志愿服务、务实建言……组织中小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民情、 增长知识才干,想法当然是很好的,但做起来困难重重,特别是安全、经费、时间的问题。
“行走”的思政课,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有:一,在思政课堂上“行走”,着眼社会发展的真实需要设置学习任务和互动话题。二,在校园活动中“行走”,鼓励学生制作思政手工作品,鼓励教师制作和使用教具模型,比如“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魔方。三,以班级为单位,派出代表,组成3-5人的小队,利用周末的时间,比如,“进村考五谷”的活动就可以这样安排。四,以校园网为原点,联合周边企事业单位、社区场馆,打造“15分钟大思政步行圈”。
行,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行得通。走,是要用脚步去丈量,是要“走心”。将价值立场转化为具象实践,不断延展思政课堂的教学“半径”。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刚开始教学时,更多关注的是教法,渐渐地,关注到学法,而现在,会把一些经历放在“行法”、“走法”上。让思政课“行”在路上,“走”入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