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荐一篇最新发表在PNAS上的论文《实物援助比现金更仁慈吗?—金钱与食物援助对社会情绪与援助接受度的影响》。近年来,全球援助机构在提供人道援助时,逐渐由传统的实物援助(如直接提供食物)转向了现金援助。这种转变被认为能提高援助的灵活性和成本效益,使受援者能够根据自身需求灵活使用援助资金。然而,这种“现金优于实物”的观点主要从经济效率角度出发,很少考虑受援者的心理和情感体验。为此,该研究旨在探讨对于食物不安全的受援者而言,现金援助和食物援助在情感体验和接受意愿上是否存在差异。
研究团队设计了五个实验,包括在肯尼亚的实地实验和在美国的在线情境实验。在肯尼亚的实验中,研究团队与当地的行为经济研究机构合作,在内罗毕的基贝拉贫民区招募了500名食物不安全的参与者。研究将这些参与者随机分为两个组:一组获得现金援助(约5美元),另一组获得等值的食物援助。在实验过程中,参与者首先被告知可以领取一项援助,然后研究团队记录了他们是否选择领取该援助,并在领取后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他们的情感反应。在美国的四个在线实验中,研究团队采用了假设性情境,让参与者设想自己处于食物不安全状态,然后随机分配到“接受现金援助”或“接受食物援助”的情境中。在部分实验中,研究还增加了“援助来源”变量(慈善机构或政府),以考察不同援助提供方是否会影响受援者的情感反应和接受意愿。
研究结果显示,与现金援助相比,食物援助更能引发受援者的正面社会情感,如被关心和被重视的感受,而现金援助更容易导致羞耻感等负面情感。此外,受援者对食物援助的接受意愿显著高于现金援助,尤其是在援助来自慈善机构时更为明显,而当援助来自政府时,这种差异有所减弱。研究表明,尽管现金援助在成本上更具优势,但实物援助可能更有助于提升受援者的心理体验和接受意愿。这一发现为人道援助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视角,即在设计援助形式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应关注受援者的情感体验和心理需求。
唧唧堂学院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