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荐一篇最新发表在PSPB上的论文《千禧一代与婴儿潮一代:现实威胁与象征性威胁的非对称模式驱动美国代际紧张关系》。美国千禧一代(1981-1996年出生)与婴儿潮一代(1946-1964年出生)之间的关系,经常被描述为充满冲突和紧张。千禧一代常被认为懒惰、自私且不尊重传统,而婴儿潮一代则被批评为贪婪、自满,甚至剥夺了年轻一代的经济与资源机会。然而,学术界认为,代际身份是否能够真正反映个体间的显著差异仍存争议,许多研究强调,这种差异可能更多地由情境因素和生命阶段的不同决定。本研究旨在探讨千禧一代与婴儿潮一代之间的代际紧张关系,并通过群体威胁理论揭示这种紧张的心理机制,同时尝试设计有效的干预措施以缓解这一社会问题。
研究分为三部分展开,综合了探索性调查、相关性研究和实验干预的多层次方法。首先,通过一项探索性调查,研究者让千禧一代与婴儿潮一代对各代群体的态度进行评分,并评估其他世代对其利益的威胁感。结果显示,千禧一代和婴儿潮一代彼此的负面态度显著高于对其他世代的态度,且双方都将对方视为主要威胁来源。接着,研究者在相关性研究中进一步细化了威胁的来源,将威胁分为现实威胁(如资源竞争、经济机会被剥夺)和象征性威胁(如文化价值观冲突)。研究发现,千禧一代对婴儿潮一代的敌意主要由现实威胁驱动,而婴儿潮一代对千禧一代的敌意则更多源于象征性威胁。这表明两代人的冲突具有非对称性,其心理根源各不相同。最后,通过实验干预,研究者设计了一种新颖的方式来削弱代际紧张。他们通过向参与者传递有关代际分类非科学性的信息,并强调年龄连续性与普遍性(即年龄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自然阶段),试图缓解双方的敌意。结果显示,这种干预有效地减少了双方的威胁感,并改善了对彼此的态度。
研究表明,代际紧张的背后存在深刻的心理机制,千禧一代和婴儿潮一代的敌意来源于不同的威胁感知。这一研究不仅为理解代际关系提供了理论框架,还提出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干预策略,具有重要的社会实践意义。
唧唧堂学院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