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性别/性与种族的连续判断中的灵活性
在六项预先注册的研究(N = 1,292;从大学主体池和Prolific Academic招募)中,我们调查了基于即时情境信息和个人经验,面部感知在性别/性与种族维度上的变化。在研究1a和1b中,我们发现当将刺激从男性到女性连续排列时,顺性别参与者以双峰方式对典型的性别/性面孔进行排序,并且在放置中间性别/性的面孔时显示出较少的共识和更大的错误。我们在研究2中复制并扩展了这些发现到种族。在研究3中,我们测试了排序模式是否可以受到先前经验的影响,并发现跨性别/非二元性别参与者在排序中间面孔时比顺性别异性恋参与者显示出更少的错误。最后,在研究4和5中,我们测试了顺性别参与者对连续体上中间面孔的判断是否受到他们被要求排序的具体情境的影响。在这里,我们发现改变排序框架以包含第三类别在放置中间面孔时比仅提供两个类别标签或两个类别和中点的线时导致更少的错误,这表明新的感知类别可以在感知任务中快速且成功地被采用。这些数据表明,长期的生活经验和快速的实验干预都可以塑造我们对性别/性与种族的思考。(PsycInfo数据库记录(c)2024 APA,版权所有)
Atwood, S., Gibson, D. J., Briones Ramírez, S., & Olson, K. R. (2024). Flexibility in continuous judgments of gender/sex and rac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53(12), 2931–2950. https://doi.org/10.1037/xge0001512
在多语言社会中儿童基于语言的教学偏好
世界上大多数人口是多语言的,然而儿童基于语言的偏好大多在西方单语言环境中进行了研究。本研究调查了生活在印度海得拉巴的4至8岁儿童的语言偏好,海得拉巴是一个多语言地区,拥有泰卢固语(该州的官方语言,也是该州许多儿童的母语)和英语(一些学校的授课语言)。我们向儿童展示了新奇的物体,并探究了他们从不同说话者(泰卢固语、英国口音英语或印度口音英语)那里学习的选择性偏好。此外,本研究通过操纵学习目标(即,表现目标与享受目标)和学习内容(即,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物体与文化物体)来评估儿童偏好的灵活性。儿童显示出对说英语的人比说泰卢固语的人的偏好,这种倾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种偏好对于表现学习目标和STEM学习内容尤为明显。此外,母语是泰卢固语的儿童显示出的英语偏好不那么明显。这项研究的结果为多语言环境中基于语言的偏见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首先,它们强调了说话者熟悉度和说话者地位的双重和交叉考虑,这些因素指导儿童选择从谁那里学习。其次,结果表明儿童在教学环境中基于语言的偏好是灵活的,因为儿童会策略性地整合社会线索(例如,基于语言的态度)和情境线索(例如,学习目标)。(PsycInfo数据库记录(c)2024 APA,版权所有)
Bashyam, S., Colomer, M., Santhanagopalan, R., Kinzler, K. D., & Woodward, A. (2024). Children’s language-based pedagogical preferences in a multilingual societ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53(12), 2951–2961. https://doi.org/10.1037/xge0001497
选择最合格的候选人会不公平吗?了解社会经济优势和劣势会减少对精英治理的公平感知,并增加对组织内社会经济多样性倡议的支持
尽管今天大多数美国人认为精英治理是公平的,但我们认为这些感知可以通过人们是否了解他人生活中存在的社会经济优势和劣势来塑造。在五项研究(N = 3,318)中,我们发现人们能够将申请者背景中的社会经济不平等与他们对特定基于功绩的选拔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性评价联系起来。了解到一个申请者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而另一个在不利的环境中成长,使得自由派和保守派都相信,否则相同的基于功绩的程序和结果明显不那么公平。重要的是,了解起点不平等导致对促进组织内社会经济多样性政策的支持增加。(PsycInfo数据库记录(c)2024 APA,版权所有)
Goya-Tocchetto, D., Kay, A. C., & Payne, B. K. (2024). Can selecting the most qualified candidate be unfair? Learning about socioeconomic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reduces the perceived fairness of meritocracy and increases support for socioeconomic diversity initiatives in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53(12), 2962–2976. https://doi.org/10.1037/xge0001525
探究接触多样性对婴儿社会分类的影响
人类通过归纳推理了解世界,将关于个体的信息推广到类别中的其他人。实际上,到了婴儿期,单语儿童期望说相同语言的人(而不是说不同语言的人)在食物偏好上是相似的(Liberman等人,2016)。在这里,我们询问那些接触到语言多样性的婴儿是否更愿意跨越语言群体界限进行信息推广。为了测试这一点,我们进行了归纳推理任务,并收集了人际和邻里层面上接触语言多样性的数据。拥有更多语言多样性社交网络的婴儿更有可能将食物偏好推广到不同语言的说话者身上。然而,这种关系在邻里多样性中并未见到。我们讨论了这项工作对于理解偏见的发展及其基于早期社会经验的可塑性的影响。(PsycInfo数据库记录(c)2024 APA,版权所有)
Immel, B. A., & Liberman, Z. (2024). Probing the impact of exposure to diversity on infants’ social categoriza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53(12), 2977–2984. https://doi.org/10.1037/xge0001517
种族对社交互动中印象形成的影响:一种工具性学习解释
种族如何影响我们通过直接互动形成的印象?在两项预先注册的实验(N = 239/179)中,美国白人参与者与黑人和白人玩家进行了一场金钱分享游戏,基于概率性奖励强化学习任务,他们选择与玩家互动,并收到关于玩家是否分享的反馈。我们发现,尽管两组之间的奖励反馈相当,参与者对白人玩家相对于黑人玩家形成了更强的奖励偏好——这种模式在那些内部动机低、不愿无偏见反应和高显性偏见的参与者中更为明显。这种种族效应在奖励学习中体现在参与者的行为选择偏好上,而不是他们对群体成员奖励率的自我报告感知上。计算建模表明,种族通过两种机制影响工具性学习:种族(a)影响白人参与者对黑人与白人玩家行为的初始预期(即先验)和(b)导致参与者根据不同的学习率更新对黑人和白人玩家的奖励表征。这些发现表明,种族可以通过直接社交互动影响印象的形成,并引入了一种工具性学习框架来理解群体间互动中的偏见效应。
Traast, I. J., Schultner, D. T., Doosje, B., & Amodio, D. M. (2024). Race effects on impression formation in social interaction: An instrumental learning account.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53(12), 2985–3001. https://doi.org/10.1037/xge0001523
从个人视角看忠诚:一项关于忠诚的跨文化原型研究
忠诚被认为是人们道德生活的核心,但人们对忠诚意味着什么的看法却知之甚少。我们采用了原型方法来理解哥伦比亚和美国人民对忠诚的表征,以及这些表征如何中介对忠诚归因和对忠诚违规行为的道德判断。在七项研究(N = 1,984)中,我们发现忠诚的联想意义在跨文化中存在相似性(研究1),但在与忠诚相关的特征的中心性(研究2)和忠诚表征的潜在结构(研究3)上发现了差异。哥伦比亚人用更一般的道德特征来代表忠诚,而美国参与者则用人际承诺来代表忠诚,这与当前对忠诚的理解形成对比。通过比较忠诚和诚实的表征,我们确定忠诚概念化的差异反映了对忠诚而非更广泛道德的不同思考方式(研究4)。此外,哥伦比亚人比美国样本的参与者更倾向于将一般道德特征的个体归为更忠诚(研究5),并且更有可能将不忠诚的价值观归类为与忠诚相关(研究6)。虽然原型特征的中心性预测了将规范违规行为归类为与忠诚相关,但原型结构的差异解释了对此类违规行为的道德判断严重性的差异(研究7),这表明忠诚表征具有类似的功能,尽管这些表征在结构特征上有所不同。
Murray, S., Carmona Díaz, G. M., Vega-Plazas, L. S., Jiménez-Leal, W., & Amaya, S. (2024). Loyalty from a personal point of view: A cross-cultural prototype study of loyalt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53(12), 3002–3026. https://doi.org/10.1037/xge0001623
评估“母语者”身份对语音研究经典发现的影响
在语音研究中,只选取自报为“母语英语者”的参与者是一种常见做法。尽管有关母语和非母语听众在语言处理差异方面的研究(参见Lecumberri等人,2010年的综述),但大多数旨在建立通用发现(例如,测试口语词汇识别模型)的语音研究仅在样本中包括母语者。“母语英语者”标准不仅定义不明确,而且还排除了历史上代表性不足的群体参与语音感知研究,通常没有注意到这种排除是否可能影响研究结果。本研究的目的是实证测试使用不同的纳入标准(“母语英语者”与“非母语英语者”)是否以及如何影响语音感知研究中几个著名现象。五百名参与者在安静环境和中等背景噪音水平下完成了单词(N = 200)和句子(N = 300)识别任务。结果表明,无论“母语英语”说话者身份如何,语音感知研究中的多个经典发现——包括噪音水平、词汇密度和语义上下文对语音可理解性的影响——都持续存在。然而,这些效应的某些幅度在不同参与者群体之间有所不同。综合这些结果表明,研究人员应仔细考虑母语者身份是否可能影响结果,并根据每项研究的情况做出关于纳入标准的决定。(PsycInfo数据库记录(c)2024 APA,版权所有)
Strand, J. F., Brown, V. A., Sewell, K., Lin, Y., Lefkowitz, E., & Saksena, C. G. (2024).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native speaker” status on classic findings in speech research.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53(12), 3027–3041. https://doi.org/10.1037/xge0001640
分析性种族术:基于种族的平均值创造了对种族主义感知中的虚幻群体差异
社会科学家用来理解和解构支撑种族主义等级制度心理基础的研究实践,当依赖于种族术时可能会适得其反。种族术意识形态假定了种族的现实性,这种假设塑造了研究设计和推断,对理论和实践目标都不利。我展示了种族术是如何在试图量化不同种族化感知者(例如,黑人、白人、拉丁裔)对社会政治刺激的感知差异的研究中显现的。量化感知的典型分析侧重于比较群体平均值,这假设了离散的“种族”的存在,其感知可以通过平均值充分概括。在三项研究中,我使用方差分量分析对不同种族化感知者对反移民推文的种族主义评级进行了分析(N = 1,211),结果表明即使在种族类别之间存在感知的平均差异,种族类别内部的分歧也远大于一致性。这种分析显示了分析实践如何加强关于种族本质的不同假设,其中一些假设固化了种族类别是稳定内聚群体的幻觉。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在他们的工具箱中添加方差映射,并关注种族化作为一个动态过程,来改善他们的分析推断,并避免产生固化种族的人们对感知的卡通形象——这是心理学研究种族和种族主义、基于群体的信念和反种族主义研究努力中所需的改进。(PsycInfo数据库记录(c)2024 APA,版权所有)
Martinez, J. E. (2024). Analytic racecraft: Race-based averages create illusory group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of racism.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53(12), 3042–3061. https://doi.org/10.1037/xge0001673
对种族社会构建的早期发展洞察
社会将人们归入种族类别的方式具有深远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后果。建立种族界限的一个框架是基于血统,这在历史上被用来创建刚性的种族类别,特别是在被归类为白人方面。第二个框架是基于肤色,肤色在家庭内部和一生中都可能变化,因此更有可能模糊种族界限。这些关于种族的不同文化信念的持久性要求它们被传递给每一代新人,但在儿童时期对它们的跨文化发展研究却很少。参与者(5至12岁的儿童,N = 123)来自美国,那里血统模型更为普遍,或来自巴西,那里肤色模型更为普遍。在这两个国家,5至7岁的儿童都认同肤色决定种族的信念,例如,通过将肤色不同的亲生兄弟姐妹归入不同的种族类别。然而,在10至12岁的儿童中,种族概念出现了分歧,美国的儿童转向基于血统的分类,而巴西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强烈地支持基于肤色的分类。这些不同的观念在提及白人种族分类时尤为明显:巴西的年长儿童坚持将肤色较浅的人归类为白人,即使他们有非洲血统,与美国的年长儿童不同。这些发现为种族分类系统的发展和文化影响提供了重要见解。(PsycInfo数据库记录(c)2024 APA,版权所有)
Amemiya, J., Sodré, D., & Heyman, G. D. (2024). Early developmental insights into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ac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53(12), 3062–3073. https://doi.org/10.1037/xge0001670
协调情绪对关系记忆的相反效应:行为、眼动追踪和脑成像研究
情绪对记忆的影响广泛而强大,但并非一致。尽管人们普遍认为情绪增强了对单个项目的记忆力,但它如何影响相关上下文细节(关系记忆,RM)的记忆仍然存在争议。流行的观点认为情绪损害了RM,但也存在证据表明情绪增强了RM。为了协调这些分歧的结果,我们进行了三项研究,包括以下特点:(1)以更高的特异性测试RM,区分主观(基于回忆)和客观(项目-上下文匹配)RM准确性,(2)通过眼动追踪和任务操作考虑情绪-注意力交互,以及(3)使用集成项目-上下文内容的刺激。挑战流行观点,我们识别了增强和损害效应。首先,情绪增强了主观RM,单独的以及通过准确的客观RM确认。其次,情绪通过注意力捕获损害了客观RM,但在使用眼动追踪数据统计考虑注意力效应时,情绪增强了RM准确性。第三,当参与者在编码过程中被提示关注上下文细节时,情绪也增强了RM,可能通过增加项目-上下文绑定。最后,从部分参与者记录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显示,情绪增强的RM与内侧颞叶(MTL)和腹外侧前额叶皮层的活动增加有关,以及MTL和腹外侧前额叶皮层-MTL功能连接的增加。总体而言,这些发现协调了关于情绪对RM相反效应的证据,并指出可能的训练干预措施,通过促进项目-上下文绑定和减少记忆去上下文化,以增加健康功能、创伤后应激障碍和老化中RM特异性。(PsycInfo数据库记录(c)2024 APA,版权所有)
Bogdan, P. C., Dolcos, F., Katsumi, Y., O'Brien, M., Iordan, A. D., Iwinski, S., Buetti, S., Lleras, A., Bost, K. F., & Dolcos, S. (2024). Reconciling opposing effects of emotion on relational memory: Behavioral, eye-tracking, and brain imaging investigation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53(12), 3074–3106. https://doi.org/10.1037/xge0001625
方差(未)解释:实验条件和时间依赖性在感知和认知任务的线性模型中解释的反应时间变异性比例相似地小
任何一系列感觉运动行为在速度和准确性上都会从一次重复到另一次重复出现波动,即使感官输入和运动输出要求随时间保持不变。这种波动在实验室神经认知任务的反应时间(RT)系列中尤为突出。尽管它们无处不在,但试次间波动仍然知之甚少。在这里,我们系统地分析了各种神经认知任务中的RT系列,量化了总体试次间RT方差中有多少可以通过三种经常在行为和神经科学研究中调查的变异源来解释:(1)实验条件,用于诱导变异中的系统模式,(2)短期时间依赖性,如连续试次之间的自相关,以及(3)实验块和会话上的长期时间趋势。此外,我们还检查了这些源解释的方差在多大程度上是共享的或独特的。我们分析了来自30种不同认知控制和基于感知任务的1913个独特的RT系列。平均而言,这三个来源共同解释了总方差的约8%至17%。实验条件平均解释了约2.5%至3.5%,但与时间依赖性没有共享解释的方差。因此,RT试次间波动的最大部分仍未被这三个来源解释。未解释的波动可能采取非线性形式,这些形式没有被一般线性模型(GLMs)捕捉到。它们也可能部分归因于可观察的内源性因素,如脑活动和身体状态的波动。然而,一定程度的随机性可能是神经生物系统的特征,而不仅仅是干扰。(PsycInfo数据库记录(c)2024 APA,版权所有)
Perquin, M. N., Heed, T., & Kayser, C. (2024). Variance (un)explaine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nd temporal dependencies explain similarly small proportions of reaction time variability in linear models of perceptual and cognitive task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53(12), 3107–3129. https://doi.org/10.1037/xge0001630
控制的曲线:任务难度对认知控制的非单调效应
U形曲线在心理学中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基本概念,特别是在动机账户和认知控制的理论中。在这项研究(N = 330)中,我们实证检验了任务难度与控制适应之间非单调、曲线关系的预测。借鉴动机强度理论和控制的预期价值框架,我们假设控制强度会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而增加,直到达到最大可容忍水平,之后会减少。为了检验这一假设,我们进行了两个实验,使用类似Stroop的冲突任务,系统地操纵干扰项的数量来改变任务难度。我们评估了控制适应,并测量了主观任务难度。我们的结果揭示了感知任务难度和控制适应之间的曲线模式。这些发现为动机强度理论和控制的预期价值理论提供了实证支持,强调了任务难度和认知控制之间关系的非线性。
Bognar, M., Gyurkovics, M., Aczel, B., & van Steenbergen, H. (2024). The curve of control: Nonmonotonic effects of task difficulty on cognitive control.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53(12), 3130–3142. https://doi.org/10.1037/xge0001637
不清晰的不道德:低自我概念清晰度增加道德脱离
这项研究考察了自我概念清晰度(即拥有清晰、自信定义、内部一致且稳定的自我信念)对道德行为的影响。七项预先注册的研究(N = 3,373)记录了低(与高)自我概念清晰度减少道德行为(例如,捐赠、志愿服务、税收合规、在激励游戏中的诚实)的情况。这种效应发生是因为低自我概念清晰度增加了道德脱离,导致人们在不损害自我概念的情况下以道德上有问题的方式行事。作为支持这一潜在机制的证据,我们展示了自我概念清晰度对道德行为的影响是通过状态道德脱离中介的,并且在以下情况下减弱:(a)在特质道德脱离低的人群中,(b)在特质道德身份内化高的人群中,以及(c)在存在荣誉承诺提示道德参与的情况下。然后我们展示了这种效应只有在亲社会行为与个人价值观一致时才成立。总体而言,这些发现为自我概念和道德自我调节的文献做出了贡献,并对如何在社会中促进道德和遏制不道德行为提出了启示。(PsycInfo数据库记录(c)2024 APA,版权所有)
Wang, J., & Touré-Tillery, M. (2024). Unclearly immoral: Low self-concept clarity increases moral disengagemen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53(12), 3143–3160. https://doi.org/10.1037/xge0001654
唧唧堂学院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