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荐一篇最新发表在JAP上的论文《有毒的工作气候:综合回顾和新构造与理论框架的开发》。“有毒工作气候”这一术语通常用来描述一种充满敌意、具有破坏性行为模式的职场环境,这种环境会对员工、团队及组织整体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尽管这一概念在管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文献中屡见不鲜,学术界对其具体内涵、形成机制以及多层次影响的理解却仍不够清晰。该研究旨在探讨“有毒工作气候”的定义,整合现有研究成果,并开发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以阐明其成因及后果。
研究通过综合文献回顾与理论整合的方法展开,参考了管理、心理学、教育学、医疗和军事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的第一步是对现有“有毒工作气候”相关的具体概念(如欺凌气候、虐待型监督气候、不文明气候等)进行整合与归类,基于竞争价值框架重新定义“有毒工作气候”,并确定其关键特征——即员工对敌对行为的集体感知,这种行为损害了个体及团队的福祉。随后,研究从团队理论和事件系统理论的视角,构建了“有毒工作气候”的多层次形成机制,涵盖认知路径、情感路径和行为路径。在认知路径上,研究指出,员工通过社会认知与集体意义建构,形成对环境敌意的共同理解;在情感路径上,负面情绪(如压力、愤怒)通过削弱团队凝聚力进一步加剧工作气候的有毒性;在行为路径上,团队内部的互动、协作及信息交换会强化这种共同感知。研究还特别强调了组织中领导行为、团队规范及事件触发(如突然的冲突或政策变化)在“有毒工作气候”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最终得出了几项关键结论:“有毒工作气候”是一种集体层次的环境现象,其形成不仅受到个人特质和团队特征的影响,还与组织政策、文化及关键事件的触发密切相关。其后果涵盖多层次的消极影响,包括个体层面的工作满意度下降和离职意向增加,团队层面的绩效下降与团队凝聚力削弱,以及组织层面的生产力损失和财务表现恶化。研究呼吁学术界和实践者关注“有毒工作气候”这一议题,通过干预领导行为、改善组织政策以及增强团队内的积极互动,共同遏制这一现象对职场健康的危害。
唧唧堂学院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