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后,白昼日渐增长,而夜晚渐渐缩短。今年的冬至时间是12月21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一)。
俗谚云:“冬至大如年。”冬至当天,民间多有祭祖、祭冬、画“九九消寒图”等习俗。北方地区多吃饺子,南方则以汤圆为主,广东潮汕地区还有吃冬节丸的食俗。
冬至饺子香
□ 付振强
冬至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传统习俗。为什么冬至这一天要吃饺子呢?这里固然有“舒服不如倒着,好吃莫过饺子”的原因,但主要还是缘于“防冻耳朵”的传说。冬至过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人们担心冻坏耳朵,又因为饺子外形酷似耳朵,于是就有了“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谚语。此外,民间还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既然过年要吃饺子,那冬至吃饺子也就顺理成章,其中当然也包含了祈愿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用意。
冬至的夜晚,当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你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放嘴里,最先触碰味蕾的,是那一弯温润软滑的面皮,接着更令你心花怒放的,是随之而来的那一兜馅儿香破茧而出。你不禁微眯起双眼,享受着面香裹着馅儿香还有醋香混合的气味在口中肆意流淌,那一刻的幸福感受是其他食物不能给予的。
饺子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来自它的馅儿,这也是一只饺子的灵魂所在。冬至正值青口大白菜上市的季节,来上一碗热腾腾的猪肉白菜馅儿水饺,鲜香、爽脆、汁多、温滑,应季应景,正当其时。
包饺子需要提前做一些准备。首先是和面,饺子面要和得软硬适中。软了饺子捏不成个儿,硬了则捏不严实,容易跑馅儿。面和好后,还要蒙上屉布醒一会儿,利用这段时间就可以打馅儿了。肉馅儿讲究用葱姜水来打,水要慢慢放,聚拢的筷子头始终顺一个方向搅拌,待到有肉香散出,陆续放入酱油、葱花,继续搅拌到馅料丝丝相连,完全融为一体。再将挤过汤的白菜碎末放入调好的肉馅里,加入少许精盐充分搅拌,直到肉香和白菜的清香完全释放出来。
准备工作做完以后,就进入包饺子的阶段。包饺子永远是一个欢乐的时刻,冬至的夜晚,一家人围坐桌前,揪剂儿的、擀皮儿的、包的,各有各的分工,忙而不乱。温暖的灯光下,大家聊趣事说见闻,除了擀面杖的轧皮儿声,就是不时响起的一阵阵欢声笑语。
包饺子也有一些讲究。有人喜欢大馅饺子,喜欢往里拼命填馅儿,这样“挤”出来的饺子像圆滚滚的猪娃子,东倒西歪没个正形儿。而捏饺子就不同了,两头封口,一溜碎褶儿,捏出来的饺子个个呈月牙儿状。摆在盖帘儿上,像极了婴儿娇嫩的小脚丫。这样的月牙儿饺子即便煮熟入了盘,也依然顺溜软滑不变形。
“赶饺子下锅”更是一门学问。饺子要依次排队下锅,一股脑倒进去容易粘在一起。饺子要用勺子的背面沿锅边顺一个方向推着走,为防溢锅,煮饺子还要时不时“点”一些清水。锅开了,有胆大的饺子不断涌上来,冒个头后又一头扎回锅底。饺子汤也不甘寂寞,像奔涌的温泉水,转眼就漫到了锅边,沸腾着要溢出来。这时候用不着慌张,只需舀一勺清水浇上去,汤立刻就从沸腾变平息。但只消一会儿,那汤又会翻滚上来。重复几次上面的操作,直到一个个饺子都鼓胀着漂起来,就可以关火了。笊篱下锅,热腾腾的饺子便扑棱棱地落进了盘里。
冬至吃饺子还需要一点仪式感。一盅小酒,几个蒜瓣,醋也不能缺席。轻轻在饺子上咬开一个小口儿,立刻就有一道油汁流淌出来,蜿蜒汇入醋碟后,浮萍一般飘起一圈圈油花儿。这会儿谁还能按捺得住呢?赶紧“哧溜哧溜”顺滑入肚,顿觉通体舒畅,满口溢香。十几个饺子吃完,明明已经有饱腹感了,仍意犹未尽。来一碗热乎的饺子汤“溜缝儿”,完了还是忍不住,又捏起一个饺子扔嘴里。
饺子的妙用有时就是这么神奇,当你拖着疲惫的身体或是情绪不佳地踏进家门,一眼落到案板上白花花雪一样的面粉时,内心顷刻间就会被软化。特别是看着月牙一样的饺子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盖帘儿上,煮沸的锅里饺子欢快地浮上来又落下去,你纵有天大的不愉快,也会瞬间烟消云散。热气腾腾的饺子不仅能果腹,还能给人传递一种温暖和幸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们之所以喜欢在冬至吃饺子,大抵也有这层含义吧。
一碗节丸随冬至
□ 何小雯
潮汕人过冬至,少不了一碗经典的冬节丸。潮汕人将冬至称作冬节,并把冬节当小年来过,俗谚有云:“吃过冬节圆,就算大一年。”“冬节圆”即冬节丸,可见冬节丸对过冬节的潮汕人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冬节前两天,潮汕人就开始为过节忙碌。竹箶、和面盆这些做冬节丸的用品,被主人家早早从角落里翻出来清洗。山涧、水渠、小河,随处可见洗竹箶的女子。水声潺潺,言笑晏晏,纤纤擢素手,哗哗洗竹箶。水珠如链如帘,映着女子姣好的面容,汇成一幅洗箶图。随后,女子们三三两两归家,竹箶在手,或提,或挑,或顶,穿村走庄而过,阳光穿透竹箶,落影成画,和女子的影子搭在一起,像流动的皮影戏。
冬节前的潮汕村庄是会唱歌的。冬节前一天,潮汕人的梦被一阵又一阵“笃笃笃”的音律唤醒,那是人们舂米的声音。追求手作,在共同劳作过程中增进家庭感情,这是潮汕人过节的意义之一。故而,不管碾米机兴起与否,过节时,人们大多自己舂米做粉。笨重的石臼安坐在院子里,等着人们来和它唱歌。家庭成员高矮不一,舂米用的木杵因此也长短不一,重量不等。木杵大多用坚硬的栗木制作而成,中间较细较滑,便于双手紧握。舂米时,一家人各持一木杵,围臼而立,走圈而舂,你舂我舂,院子一片静,唯有舂米声。舂米的力度因人的大小而异,长者沉稳厚实,孩童清浅飘荡,深深浅浅,波浪线一样,谱成一支欢乐舂米曲。若你有缘经过,上前去舂上几把,“笃笃笃”的音符如春水,定能抚慰你心头动荡的思亲之绪。
冬节当天,潮汕各地都弥漫着冬节丸的甜味儿。节日吃汤圆,在其他地方也是常有的。和旁的地方不同的是,潮汕人的丸子讲究家人亲手制作,若是去市面上买来速冻丸子充数,那是会被人笑话的,也失去了吃冬节丸的最大意义。冬节吃丸,寄寓着潮汕人的众多祈愿:长者添寿,孩童添岁,人丸两圆,家族和睦……一家人团团圆圆是重家庭的潮汕人心底最大的渴望。冬节,一家人齐齐整整制作品尝冬节丸,和乐融融,温馨满溢。
这种美好的家庭欢乐,体现在一幅“父子公孙丸”图上。冬节前一天,晚饭后,人们就开始动手做丸。妇人将洗好的大竹箶摆放在桌子上,用开水将糯米粉加糖和成粉团,放在和面盆里静置一会儿发酵。潮汕人喜欢喜庆的颜色,逢年过节做的吃食里头,少不了红色的点缀。故而,冬节丸除了主打的糯米白,还有点缀的红曲粉。妇人会弄两个不同颜色的面团,任君选择。开始“挲圆(搓圆)”了!一家老少围着大竹箶团团坐,各自捏取粉团,双掌含着粉团快速转圈圈,将粉团搓成弹珠状的冬节丸,放进竹箶里摊晾。丸子大小是不一样的,老者搓的丸最大,孩童搓的丸最小,按照年龄不同,搓出大小不一的丸子。这叫“父子公孙丸”,象征着岁暮之际,一家子老老少少都圆圆满满在一起。看吧,那大竹箶里密密麻麻、白白胖胖、大大小小、团团圆圆的冬节丸紧紧挨在一起,不就是一家人密不可分的深情吗?
冬节当日一早,阿嫲就起床煮冬节丸了。对吃的味道和卖相都极为讲究的潮汕人,是不允许清汤寡水来煮丸子的,须得色香味俱全的甜汤来搭配。最简单的是红糖姜水,烧水煮开,放红糖,撒削成末的辣姜,汤好后下丸,煮熟即可,甜甜辣辣的味道,和冬天很是相宜。最常见的是红糖紫薯芋圆汤,切成丁的紫薯、切成四方的芋圆和冬节丸搭在一起,五颜六色,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最精美的是东京丸姜薯汤。东京丸由潮汕东京薯制作而成,形状特性如西米,小小粒,煮熟变透明。清水煮开,下入东京丸,煮至透明,加入白砂糖,再加入削成薄片的白色姜薯,翻一翻,煮至姜薯卷起即可。另起一锅,清水煮沸,下入冬节丸煮开,待丸子变肥变软浮在水面跳舞,即可捞起放入东京丸姜薯汤中,捏小撮桂花点缀,增添一抹金黄的柔和,让人心生温暖。
在揭阳普宁,冬节丸是将粉团搓成长条,用剪刀剪成两头尖尖的大米状,寄寓着人们对来年五谷丰收、阖家团圆的期望。不管冬节丸的形状如何,人们的心愿往往大同小异。辛苦忙碌一年,求的不过是家人在旁,灯火可亲,一碗冬节团圆丸随冬至而至,冬至福至,所有的美好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