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艳苓丨古村红霞耀沂蒙

旅行   2024-10-04 06:00   北京  

初至常山庄时,正值雨后初霁,一抹红霞挂在天边,温柔地唤醒了这座经受了数百年风雨洗礼的沂蒙古村。

常山庄位于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曾是沂蒙山根据地的中心。村庄三面环山,清溪交织错落,成为沂蒙腹地一幅别具风韵的画卷。

若说这幅画卷的底色,我想应是青碧。初至常山庄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翠色。尚未进村,远远望去,周边峰崮一片碧绿。及至入村,更是碧翠绿盈目,曲曲折折的小巷深处,银杏、国槐、柿树皆郁郁葱葱,藤萝、野草、瓜秧更是蓬蓬勃勃,绽放出无限生机。有幸偶遇沿幽谷而下的山溪,水流清泠明澈,能荡涤人心一般,穿行于石丛沟涧,携草色树影争流。我暗想,造化自然当真是个神奇的画师,寥寥数笔,竟将寻常风景勾勒得葱郁苍翠,别具一番韵味。

前行不远,在路旁一处茅檐下,偶遇一位写生的学子。我们忍不住好奇,近前驻足观看。本以为画上会是一片郁郁葱葱,不想却只看到几个棕黄色块,竟连一丝翠色也无。

我心下纳罕,不顾冒昧,好奇地问:“这里到处都是绿色,你为什么画黄棕色呀?”

年轻人笑笑,却面露疑惑地说:“绿色?你看这附近的房子、路,不都是黄色的吗?这种原汁原味的古村风光很难得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恍然大悟,是呀,我初至时只看到满眼皆翠,这是大自然赋予常山庄的生命原色,可这座沂蒙古村经历过数百年风雨,庄户人家朝夕劳作的生活刻痕,那些古拙的棕黄、浅黄、土黄、灰黄、黄褐,早已成了古村的地道本色。

我冲他笑了笑,于檐下驻足良久,看着各种型号的画笔在画纸上来回涂抹,一片片温暖的黄如秋叶翩翩落于纸上,手指轻巧飞舞如蝶。

循着年轻人画纸上的黄,沿土路石径拾级而上,我们一头闯入常山庄的烟火人间。时光在此留下的雪泥鸿爪,无一不着黄色。脚下的泥土小路是土黄色的,低矮的茅屋是斑驳的黄褐色,摆在路边售卖的箩筐等器物是浅黄色,小院里默立着的苇编粮囤、水缸、桌凳、磨盘,都覆着一层时光的沙尘,一派经受过旧日光阴的灰黄之色。一处院子的檐下挂了几穗金黄的玉米,大约是为影视拍摄准备的道具,饱满的玉米粒透出一种生活的温润。

跟随时光的脚步一路向前,常山庄的黄愈发深厚起来。鏊子上,石磨磨出的米浆在一双巧手的指挥下灵动地游走,片刻即成一张张金黄脆韧的煎饼。米浆是浅黄色的,煎饼是金黄色的,热气腾腾的,是古村的人间烟火。我们买了一些煎饼,把常山庄的地道本色拥入怀中。抬头付钱时,赫然发现,卖煎饼的村民的脸也是黄棕色的。那是一种被阳光和土地滋养过的颜色,饱含生命的活力。他们都是面朝黄土的农民,都深深爱着这片黄色的土地。

各种深浅的黄,被岁月的刻刀镌进常山庄的骨子里,遍布古村的街巷、屋舍、器具、饮食,以及人。我有些感动,原来,这才是这座百年古村原始的生活底色。

行至前方一处院落,在一片温厚的黄色中,几个鲜红的大字——沂蒙红嫂纪念馆映入眼帘。

移步馆内,我们踏入红色的海洋。支前妇救会,惊心动魄火线桥,乳汁救伤员的红嫂明德英,创办战时托儿所的沂蒙母亲王换于,深明大义的沂蒙六姐妹……我的目光不觉被墙上沂蒙红嫂的照片吸引。她们大多穿着土布斜襟上衣,双唇紧抿,皮肤黝黑。从她们的眼睛里,我看到了慈爱和善良,看到了坚定和勇敢。红嫂,她们不是某个人,而是一群人,是这片厚重的土地滋养出的无数善良坚毅的女性共同的名字。

“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在一块展板前驻足,刚刚听过的红嫂故事仍久久回荡在耳畔,我不觉湿了眼眶,几行鲜红庄重的字似乎在眼前跳跃起来,像熊熊燃烧的火焰,像一颗颗火热炽烈的红心。

常山庄应该是红色的,我蓦地心生此念。

走出展馆,日光愈盛,我不禁抬头望去,方才的一抹红霞已悄然晕开,像一朵朵开在天际的映山红,绮丽旖旎。想起方才走过的斗牛院、大戏台、地主大院,我愈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常山庄是红色的,这里处处都曾撒下红色的种子。

忽而,隐约听到有歌声传来:“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胸前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我们循着歌声一路向前,远远望见一座低矮的茅草屋前,一位老者正边拉二胡边激情澎湃地唱着。他的声音并不清越,却充满力量,像是红色的旌旗在迎风飘扬。

待到近前,已是一曲终了,老者开始向围观者讲古,说的就是我们方才已听过的故事:沂蒙红嫂用门板和血肉之躯在汶河上架起火线桥,助战士们火速奔赴前线……大家都深深沉浸于老人的讲述中,似乎眼前就是红色的桥、红色的人、红色的心、红色的精神。

听完故事,我们踏上归途,身后又传来嘹亮优美的歌声:“人人那个都说嗨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是老者旁边的一个姑娘在唱《沂蒙山小调》。她大约是被老者的歌声和故事感动了,情难自禁。歌声间隙,不时夹杂着热烈的掌声。而我们,已经快要走出这座沂蒙古村。

眼里潮润润的,我不禁抬头望向天空,这才恍然发觉,常山庄的上空,满天霞光正艳,雨后初霁时的那一抹红霞早已化作满天瑰丽的彤霞,映得整个天穹如火如荼,璀璨斑斓。不觉间,整个古村都披上一层淡红色的霞霭,绿树笼着红光,黄土映着红辉,连我与同伴脸上都被霞光映红了。

原来,常山庄终究还是红色的。这是多少沂蒙儿女的鲜血和汗水染就的颜色,哪怕那抹红初时再淡再薄,终能以星星之火而成燎原之势,以善良坚韧和家国大义挺起常山庄人的脊梁。恍惚间,我仿佛看到红心热血的红嫂正从霞光中走来。

插画丨呱咕
编辑丨栖竹

中国旅游报副刊
《中国旅游报》“江山”副刊逢周五见报,主要选登山川风物和人文景点游记、旅行随笔、节令小品文。原“乡村周末”专版更名为“江山·特别策划”,仍为固定主题约稿,隔周二推出,我们将不定期更新征稿启事,敬请关注。统一收稿邮箱:lf@ctnews.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