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速递 | 区域创新活跃度影响下的乡村住宿企业创新策略与成长差异——基于代理人模型的仿真研究
文摘
旅游
2024-09-28 08:03
北京
文章源自团队组会交流时看到的一则“旧闻”。20世纪 70 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为了探究纽约人口的居住分布是否会出现居住隔离现象,通过假设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期待自己的邻居是与自己同类型的人(人种、收入等),利用铅笔在纸上进行了模拟(一个非常简单的代理人模型,ABM),得出了著名的谢林居住隔离模型(Schelling segregation model),结论很出乎意料,随着人们对同类型邻居期待比例的升高,居住隔离现象并未明显出现;相反,当期待比例达到一定阈值时,反而会出现一种不稳定的混居状态(图1、图2)。这种反直觉的现象在复杂系统科学中被称为“涌现”,即在复杂的自组织系统中,由“异质性”主体间交互产生的整体现象并不一定与微观个体的行为逻辑一致。注:图1、图2为笔者基于谢林模型的规则编写交互代码,在NetLogo 6.2.2软件上进行300回合的模拟后得到。
事实上,乡村旅游产业实践同样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新技术、新市场、新组织形式、新需求不断涌现,不断推动乡村旅游地形成了一种内外部政府、目的地营销组织、企业、社区、协会、市场等多元主体的相互依赖、有机互动所形成的自组织体系和动态网络。因此,市场的变化、政策的出台、经营行为的创新和改变等,结果是否如愿,以及这些行为如何改变和塑造乡村旅游产业也同样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研究团队在相关课题的资助下长期关注乡村旅游发展,并在黄山市黟县持续开展了多年的实地调研活动。团队日益认识到乡村旅游创业小企业的重要性,他们不仅链接着游客市场和目的地,承担了大部分的接待和服务工作,而且也不断的创新和迭代中,推动着整个乡村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但研究团队也发现,乡村旅游创业经营是一件难事。去年刚调研的企业,今年就已换人,乡村旅游小企业更新快,但创新少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乡村经营者对是否创新以及如何创新这一问题存在较大分歧。部分乡村经营者认为在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甚至有不少民宿经营者表示每隔两至三年就要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改进与升级,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同时,也会有一批经营者更愿意安守现状,抑或是在某种潮流形成后进行模仿式创新。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倘若投入较大成本进行自主式创新活动,如果效果较好,便会在短期内被其他经营者模仿甚至超越;而如果创新效果不好,则不仅不能获益,还会因此蒙受损失。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当地经营者与外来经营者对创新的态度上也存在差异。当地经营者通常基于自家宅基地开展经营活动,不仅节省了房租与员工成本,而且在经营困难时,通常会选择让老人留守进行经营,而年轻人则外出务工;同时,在这一群体中,除少数乡村精英外,多数经营者都不擅长创新。因此,当地经营者往往是依靠更低的经营成本以及更强的韧性在市场中存活。反之,外来经营者面临着更高的经营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不善的企业极其容易被挤出市场(调研过程中遇到过开店仅3个月便停业转让店铺的例子)。总体来看,能够正常经营的外来企业会表现出更强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愿。上述现象似乎与创新势必带来良好收益的一般认知有所偏离。乡村旅游的复杂系统是否存在“涌现”现象,乡村旅游小企业创新会带来何种结果,并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话题,而且乡村旅游企业也为透视乡村旅游地系统的演化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切入口。与此同时,以往很多研究不仅有探讨经营者个体属性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的微观研究;也有区域、宏观环境因素对企业成长的分析,可以认为乡村旅游企业创新及成长问题已构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体系。但乡村旅游诸多因素相互交织,互相影响,共同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复杂而又密不可分的乡村旅游系统,在面对个体创新行为与整体系统的响应和反馈上,很多研究尚存在一定的缺憾,即无法在同一个研究体系内整体性的考虑宏、微观关联、主体异质性、多主体交互等问题对个体乡村旅游企业的创新及成长产生的影响。正是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驱动下,使课题组萌发了使用ABM方法,构建一个连接乡村旅游创新系统与小企业创新主体行为选择的异质性多主体仿真模型,通过模拟,来探究区域创新活跃度与乡村旅游企业创新与成长的复杂关系。研究的开展过程是:首先,通过实践调查与理论参考,构建企业创新与成长关系的理论模型;之后,基于理论模型细化各主体、各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并在NetLogo 6.2.2软件中编写相应的逻辑规则;随后,通过采集现实数据与仿真结果进行比较,确定仿真模型与现实情况的拟合程度是否达标;最后,通过预设情境的方式,在ABM构建的“虚拟实验室”中进行计算实验研究。
其中,研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提高仿真模型与现实世界的拟合程度。一方面,课题组通过大量实地调研,力求获得更为翔实的现实数据,2021年12月12—16日和2022年9月3—7日,课题组多次前往黟县宏村、西递、南屏等地区对住宿企业经营者及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经营者问卷及游客问卷各发放300份,其中,回收经营者有效问卷283份,包括本地经营者225份、外来经营者58份;回收游客有效问卷283份。另一方面,在构建理论模型与仿真模型的过程中,课题组通过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结合乡村旅游创新实践、征询相关专家意见等途径,对模型进行反复修改,最终形成一个可接受的仿真模型。
经过对比,在50m精度下有67%的仿真企业的空间位置与现实中的企业分布拟合,在150m精度下拟合率达到84%。可以认为本研究的仿真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现实情况,能够作为“虚拟实验室”用于后续的计算实验研究。
利用上述基于代理人模型(ABM),文章对黟县本地及外来住宿业企业与游客的动态交互过程进行了仿真,通过预设3种不同的区域创新活跃度模拟情境,对选取不同创新策略的企业的成长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笔者团队得到如下结论。(1)区域创新活跃度对企业成长的整体作用呈现非线性特征;(2)区域创新活跃度的提升将加速乡村住宿企业的分化;(3)在复杂的乡村旅游实践中不存在何种创新策略能保证企业必定成功;(4)本地企业与外来企业在区域创新活跃度与创新策略的交互作用下呈现不同的成长特征。这些结果也表明,在乡村旅游这个复杂的自组织系统中,由异质性主体间交互产生的行为结果与微观个体的行为逻辑同样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区域创新活跃度的提升效果并非“普惠”的,而是会对不同个体产生差异性影响;同时,采取同一创新策略的企业也会因个体能力、竞合关系、区域创新活跃度等要素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结果。
在研究贡献方面,文章从区域产业层面的区域创新活跃度与微观个体层面的住宿企业创新策略的动态关联视角,探讨了二者对乡村住宿企业成长的交互作用,发现这些动态交互作用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区域创新活跃度与企业创新策略对异质性的微观个体的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异。相较于回归分析,文章不仅探讨了区域与个体层面的交互作用,并且能够观察其中可能存在的非线性涌现现象;相较于质性方法,文章则通过仿真模拟,使研究结果能够可视化、动态化展示。随着旅游相关领域的研究趋于成熟,ABM会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已有理论研究成果,加深对旅游实际中复杂现象的理解与认知。
感谢《旅游学刊》编辑部给予团队此次分享交流的机会。感谢匿名审稿专家们专业、耐心且细致地评审,使得文章经过多次修改后,在概念界定、逻辑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提升与改进。同时,感谢编辑老师们的细心校对与帮助,使本文存在的表述、格式等不足得到了改正,提升了论文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最后,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旅游创新创业系统的结构、时空演化与运行机制研究——以黟县为例”(42071196)和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皖南乡村民宿创业者的文化智力、社会责任及对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AHSKQ2019D013)对本研究的资助。
刘法建, 郭宗坤, 宫瑞杰, 等. 区域创新活跃度影响下的乡村住宿企业创新策略与成长差异——基于代理人模型的仿真研究[J]. 旅游学刊, 2024, 39(9): 62-76. [LIU Fajian, GUO Zongkun, GONG Ruijie, et al. The impact of regional innovation activity on innovation strategy andgrowth of rural accommodation enterprises: A simulation study based on agent-based modeling[J].Tourism Tribune, 2024, 39(9): 62-76.]
技术编辑 || 梁琼妹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硕士研究生图片如有版权保护请与我们联系,E-mail: lyxk@vip.sina.com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科类)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权威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欢迎转载,转载请联系《旅游学刊》编辑部授权
(lyxkw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