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2C和Mo2CO2作为钠/镁离子电池阳极的理论研究

学术   2024-09-12 10:31   江西  

1.研究背景

全球技术革命和电子信息的发展促进了锂离子电池(LIBs)等高能存储设备的广泛研究,过渡金属碳化物/氮化物(MXenes)在其阳极材料应用中已表现出卓越的性能。然而在LIBs由于存在安全性、高成本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挑战,且受到锂资源储量的限制,钠离子电池(SIBs)和镁离子电池(MIBs)因其与LIBs相似的电化学特性被视为其互补技术。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探讨了NaMgMo2CMo2CO2单层上的性能,包括几何构型、电子结构、离子扩散特性、开路电压和理论比容量,以此来研究Mo2CMo2CO2作为SIBsMIBs电极材料的应用潜力

2.理论计算方法

研究中,利用Vienna abinitio模拟软件包(VASP)完成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采用平面波赝势(PAW)方法,电子-离子相互作用能截断值设为500 eV。为每个结构模型建立了具有20 Å真空层厚度的3×3超晶胞,以防止周期性重复图像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构优化和电子结构计算采用常规的以Γ为中心的3×3×112×12×1大小的 k点网格对布里渊区进行采样。几何优化的容差设定为最大离子,Hellmann-Feynman力设在0.01 eV/Å以内,总能量差设在5×10-5eV/原子以内。将IVDW设置为11,以进行Grimme提出的使用零阻尼的DFT-D3范德华力修正方法。声子色散采用有限位移法表示,通过VASPPhonopy软件包组合实现。吸附过程中的电荷转移可以通过计算电荷密度差(CDD)来表征。特定数量的电荷转移通过采用Bader电荷分析来确定。通过使用VASP中实现的爬升助推弹性带法(CI-NEB),可以计算与金属离子扩散过程相关的过渡态和最小能量路径或势垒。

3.图文简述

1.优化后的Mo2C MXene二维结构: a) Mo2C单层的侧面图和b)俯视图,上层和下层的Mo原子分别标记为Mo(1)Mo(2).

表1.Ef :Na/MgMo2CMo2CO2不同结合位置上形成能;Q :离子吸附H位的电荷转移,其中H位位于由三个Mo(1)原子和三个C原子组成的六边形的中心空位上.

2.a)Na@Mo2C; b)Mg@Mo2C; c)Na@Mo2CO2以及d)Mg@Mo2CO2状态的总态密度(TDOS)和分波态密度(PDOS).根据图分析表明,所有吸附单层在费米能级处的态密度主要由钼的d轨道决定.

3.Mo2CMo2CO2单层的电荷密度分布(CDD),其中黄色和蓝色部分表示积聚和电子耗尽(等值面=0.002 e/Å3),由表面周围电荷聚集的存在和离子的吸附表明电子正从Na/Mg转移到底物区域.

4.Na/Mg原子在a-c) Mo2Cd-f) Mo2CO2上的扩散路径和能垒.由此可确定Mo2C (O2)表面两个最近的最佳吸附位置之间有三种潜在的扩散途径.

5.a) Nab) Mg在衬底上的开路电压(OCV)计算值的变化c, d) Nae, f) Mg吸附在Mo2C(O2)上的几何结构侧视图.据图,钠在Mo2C(O2)和镁在Mo2CO2上的OCV随着吸附原子数量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但它们斜率不同。OCV降至零的点表示吸附达到饱和,即阳极中的吸附原子浓度达到最大值。因此可得出结论,钠在Mo2C(O2)上的吸附浓度高于镁。与Ti3C2O2(1.48 V)相比,Na@Mo2CNa@Mo2CO2Mg@Mo2CO2的相应平均电势分别为0.05 V0.05 V0.58 V,这使得它们非常适合需要低充电电压的应用。当吸附原子浓度超过1时,Mg@Mo2COCV窗口接近1 V,这可能在充放电过程中形成金属晶体,从而危及整体安全性,故须严格控制Mg原子在Mo2C表面的覆盖率.

4.总结

本研究通过考察Mo2CMo2CO2在几何构型、结构稳定性、形成能、导电性、金属离子吸附、扩散行为、电压和存储容量等方面的性能,探讨了它们作为SIBsMIBs电极材料的应用潜力。NaMgMo2C上的低迁移能垒表明其具有较高的迁移率和可逆性,凸显了Mo2C作为电极材料的潜力。在Mo2CMo2CO2的情况下,预测的Na/Mg离子电池阳极的合适平均开路电压范围以及这些材料上NaMg原子的最高浓度进一步支持了它们在SIBsMIBs中的优异电化学性能。这一发现激发了人们对具有离子电池应用优势特性的替代MXenes电极的进一步研究。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标签即可跳转浏览原文

电化学人
传递前沿科学,启发创意思维。🌴 这里既有电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有电化学领域(电池,超级电容器,电催化)的最新前沿动态。让我们一起学习、交流、创新、进步,做一个货真价实的电化学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