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激活3D电极上锌金属的空间受限沉积使锌离子电池实现长期稳定性

学术   2024-09-21 15:00   北京  

1.背景介绍

水性电解质的高安全性、低成本以及锌的良好电化学匹配性,使得锌离子电池(ZIBs)在大规模储能领域竞争力极高,然而,在剥离/电镀循环过程中锌阳极的随机枝晶生长会导致隔膜失效(短路)问题,严重限制了水基ZIBs的长期可用性。3D导电基体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锌枝晶,但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隔膜一侧仍会出现不可控的枝晶。本文通过结合聚合物衍生陶瓷(PDCs)3D打印和表面局部激活策略,实现了一种具有空间限制锌金属沉积特性的局部激活3D电极,该电极消除了靠近隔膜一侧的枝晶,即使在高电流密度和高容量下,它也表现出超过300小时的循环寿命,显示出吸引人的可用性。并且,设计良好的Zn@CuSnAg/SiOC-SR电极可以轻松地扩展到4 cm2以上的面积,当与VO2/C电极匹配时,可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实用性。

2.图文概要

1.电极设计理念:金属成核和生长过程(a)二维电极,会受到表面形态和化学状态的强烈影响,导致金属成核不均匀,最终形成金属枝晶导致隔膜失效;(b)全局激活三维电极随着循环时间的增加,金属的均匀沉积减弱,最终在表面形成较弱的枝晶;(c)局部激活三维电极中允许金属以均匀状态沉积,同时确保金属在空间上局部化并远离顶部表面沉积.

2.局部激活三维电极绝缘和高导电部件的制造与表征:(a)SiOC、敏化SiOC(S-SiOC)Cu/SiOCCuSn/SiOCCuSnAg/SiOC的制造过程及相应的表面形貌和锌沉积后的表面形貌;(b)XRD;(c)XPS;(d)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成核过电位,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成核过电位增加,锌均匀成核和生长的难度增加。由于成核过电位低于锌箔,锌沉积均匀可控;(e)1.0 M Na2SO4中的析氢电位CuSnAg/SiOC较低的析氢电位表明其能更好地抑制析氢;(f)2.0 M ZnSO4中,电流密度为1.0 mA/cm2的库仑效率当锌沉积在CuSnAg/SiOC上时,前10个循环的平均库仑效率达到97.04%,表明其可逆性优于其他样品.

3.(a)局部激活三维电极的结构设计与制造:(a)对比板状结构、无蜂窝结构沉积(HC-free)、蜂窝结构空间受限沉积(HC-SR)、原始三重最小表面结构梯度0.34–0.44无沉积(P-G-free)和原始三重最小表面结构梯0.34–0.44空间受限沉积(P-G-SR)在恒定电压沉积模式下的锌沉积厚度P-G-SR结构显示出更高的可用性;(b)CuSnAg/SiOC电极的制造过程;(c)900秒恒电压锌沉积工艺后,各种结构的CuSnAg/SiOC电极在1 mA/cm2下的锌剥离曲线,在相同的沉积工艺下,无论空间是否受限P-G CuSnAg/SiOCP-0.34 CuSnAg/SiOC的锌负载量相对较高(d)不同结构的CuSnAg/SiOC电极在恒定电压沉积模式下的锌沉积情况(数据基于实验和模拟)P-G CuSnAg/SiOC-SR结构展现出最高的平均库仑效率,表明其在锌镀覆/剥离过程中具有优异的稳定性。然而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容量出现衰减(e)CuSnAg/SiOC电极的锌沉积特性与部分结构比较示意图作为局部活化3D电极的P-G CuSnAg/SiOC-SR能够实现锌金属的空间受限沉积(f)不同结构上H2OZn的吸附能,吸附能的组合表明该表面对H2O呈惰性,对Zn呈活性,表明CuSnAg对于稳定的锌镀覆/剥离具有高可用性.

4.P-G CuSnAg/SiOC-SR中锌金属的空间受限沉积: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的(a)锌箔和(b)P-G CuSnAg/SiOC-SR载体上的电流密度分布和锌沉积厚度,二维板状电极在电解液中的锌沉积是自由且不均匀的,P-G CuSnAg/SiOC-SR内的锌沉积是均匀的,上表面没有锌沉积;通过原位光学显微镜拍摄的(c)锌箔和(d)P-G CuSnAg/SiOC-SR载体上锌镀覆和剥离过程的图像锌箔的顶表面,一旦达到600秒,就会立即出现粗糙且不均匀的锌沉积,并伴有明显的凸起。剥离过程后,锌箔的顶表面并未恢复到原始状态,仍存在不均匀的凸起,这表明其可逆性差P-G CuSnAg/SiOC-SR载体电极厚度几乎保持不变,比例尺:500 μm.

5.基于P-G Zn@CuSnAg/SiOC-SR的对称电池性能评估;(a)对称电池测试配置示意图;(b)锌箔和P-G Zn@CuSnAg/SiOC-SR锌沉积状态的对比;(c)锌箔和P-G Zn@CuSnAg/SiOC-SRArrhenius曲线和活化能P-G Zn@CuSnAg/SiOC-SR中的互连3D结构和CuSnAg层促进了锌离子的转移;对称电池在以下电流密度下的长期恒流循环性能:(d)1.0 mA/cm2,容量为0.82 mAh/cm2P-G Zn@CuSnAg/SiOC-SR保持稳定的循环,寿命长达2100小时(e)10.0 mA/cm2,容量为8.2 mAh/cm2P-G Zn@CuSnAg/SiOC-SR可以维持350小时的锌电镀/剥离过程,而锌箔和ZnSn@Zn箔的寿命较短(f)1.0 mA/cm2,容量为8.2 mAh/cm2,在低电流超高容量下循环寿命为400小时(g)与其他类似文章的循环性能对比,该电极的长期循环稳定性仍显优越.

6.基于VO2/CP-G Zn@CuSnAg/SiOC-SRZIBs的电化学性能(a)1 mV/s的扫描速率下的循环CV曲线证实了放电/充电过程中存在多步氧化还原行为;(b)Nyquist在高频范围内,VO2/C//P-G Zn@CuSnAg/SiOC-SR全电池的电荷转移电阻较小;(c)VO2/C//Zn箔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GCD曲线;(d)VO2/C//P-G Zn@CuSnAg/SiOC-SR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GCD曲线在较低的电流密度下,VO2/C//P-G Zn@CuSnAg/SiOC-SR的放电容量高于VO2/C//Zn;(e)循环性能,在大多数电流密度下,后者的放电容量高且不发生短路;(f)长期循环性能,表现出良好的长期稳定性;(g)VO2/C//P-G Zn@CuSnAg/SiOC-SR不同器件尺寸下的GCD曲线(h)相应的光学照片,随着器件尺寸的增大放电容量也会增加;(i)VO2/C//P-G Zn@CuSnAg/SiOC-SR在单个、四个串联和四个并联2 cm2器件的GCD曲线;(j)四个尺寸2cm2VO2/C//P-G Zn@CuSnAg/SiOC-SR串联可轻松点亮1.2工作电压3VLED.

3.总结

本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设计原则,即局部活化3D电极,以实现金属的空间限制沉积,从而基于该原则构建了P-G Zn@CuSnAg/SiOC-SR阳极。采用3D打印和无电沉积策略精心设计的P-G Zn@CuSnAg/SiOC-SR阳极实现了Zn的空间限制沉积。顶部表面的绝缘SiOC使得Zn在阳极内部实现空间限制沉积,这种方法完全防止了上表面的Zn电镀和剥离,从而消除了3D电极中的顶部生长”Zn枝晶。P-G Zn@CuSnAg/SiOC-SR对称电池在1.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以0.82 mAh/cm2的容量实现了超过2100小时的寿命,超过了大多数近期研究3D阳极。VO2/C//P-G Zn@CuSnAg/SiOC-SR全电池在1 mA/cm20.4 A/g)的电流密度下表现出0.66 mAh/cm2244.4 mAh/gVO2/C)的初始容量,并在800次循环后保持了80.5%的容量保持率。同时,基于P-G Zn@CuSnAg/SiOC-SR电极的组装器件可以轻松放大并扩展,显示出优异的实用性。P-G Zn@CuSnAg/SiOC-SR电极为实现长期稳定的实用锌离子电池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解决方案。更难能可贵的是,具有空间限制金属沉积的局部活化3D电极的设计原则为金属电池中合理3D主体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标签浏览原文

电化学人
传递前沿科学,启发创意思维。🌴 这里既有电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有电化学领域(电池,超级电容器,电催化)的最新前沿动态。让我们一起学习、交流、创新、进步,做一个货真价实的电化学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