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宝昌局铸造“咸丰重宝当五十”大钱性质定位之赏析

文摘   2025-01-28 19:33   四川  

     咸丰大钱版式纷杂却铸额不多,其祖钱,母钱及样钱,均为极难得之物。


     老朽有一枚江西南昌大清寶昌局铸造的“咸丰重宝”当五十大钱,应属存世稀少之品。

      其书法大气,笔透隶意,形制又超普通当五十大钱。从币文笔划走向观察,其币文笔划字口立面深峻,离地章高度约1mm,且手雕工艺精湛,雕刻痕迹明显。

      从背满文“寶昌”之“昌”字书写方法,系笔尾带“勾”版。

     藏币缘宽,穿廓细,内壁有拔模斜度,内壁精修,修整痕可见。

      地章平整,但已生有老道熟旧坚实的暗红和黑古漆包浆颗粒,裸露处有鎏金迹象。

      外轮修整光滑,有沿轮走向一致的修整纹,整体观察应属开门见山之品。但对是雕母,母钱还是铸成样币,难以定位。


      查张炯伯《后素楼清钱谈》云:

     “咸丰改铸大钱,局中监督,拟制样品多种,以备钱法堂侍郎审择,选定后,发局作式铸成母钱,即以母钱印范开铸。


      又有光绪二年(1876年)出版的《大泉图录》(鲍康著)刊有“咸丰重宝当五十钱,宝源局铸大小三品”。 其雕母“其穿孔非钱局人不能凿”。 雕母具有一下特征:

      钱文非常精美,用手雕刻而成,文字细瘦高挺;字口深峻;笔画刚劲、有力;地章光洁,全身无铸造痕迹。穿孔大都是雕凿之后再锉光而成。


      业内有人研究撰写在《收藏界》杂志的文章《雕母工艺特征及真伪识别讨论》所述:    

     雕母钱的刻工规范和精度有三个标准:

     1,钱体的面、肉,文字、穿孔的侧面完全没有砂眼,每一处都应平整、光洁(可能氧化层加深颇色),直线和平面可以达到机床加工的水准。有些雕母钱的钱肉隆起或可以看到规则的刀痕。

      2,文字侧面、轮内侧、廓外侧面形成一定的倾斜。各朝、各帝时期雕母刻制倾斜度不同,这是雕母的关键特征。即使经过流通磨损的雕母,也只是伤了表面,在文字侧面、底部的线条特征是磨不去的。

      3.“口”字或三笔中间的深处,应是标准的几何线条。如口字呈对角线形,长方口呈信封装,三笔相交为三角形,相交面和线工整流畅。


     根据上文描述的特征对照,藏品部分特征符合,但并不全部符合(如外缘上凹痕;币文线条无拔模斜度),因而仍难以对其铸造性质定位。


    是品“咸丰重宝”直径51mm,厚3mm,外缘宽7.2mm,穿9.5mm,廓1.2mm,字高0.8-1.0mm,重41.55克。容积法计算比重高达13g/cm3。


      大清铜币的铸造材料主要是黄铜。官版材质为以铜75%、锌20%、锡3%以及其他混合,母钱含铜纯度要高许多。


      但据史料记载,另外还有一种用金、银、玳瑁、白铜等材料精制的宫廷呈样钱,形制较大,钱体也较厚,当属皇家喜庆用钱,这种钱币铸量非常少,质量极佳。如真采用这些材料配制铸造出的铜币,材质比重一定高于铜材比重8.9g/cm³,才有可能达到前述比重值。


      再以听音法验证其材质,其音非铜币尖利,而音浑厚又有余音缭绕,悦耳动听。

      

      再由表面金黄,包浆有暗红等状态综合判断此藏品材质可能确实异常,证明此品非同一般,系雕母,母钱或样币是也!

 


    2025年元月28日龙年除夕撰稿于成都

西夏辽金明清民古钱研究交流
建此号仅为做图做文介绍本人藏品,与同好交流切磋。文中观点均系个见,不忽悠任何人!关注我者,可帮其对所藏作初鉴,但绝非定论,真伪尚需藏家自辩。再次声明本号不做交易!本号来去自由可关可取,但勿出言不逊,带酸带讽,无理判假,令人生厌,一律拉黑不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