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铜质鎏金“咸丰通宝”当五百,当千面值雕母钱的讨论

文摘   2025-02-05 00:00   四川  

     大清咸丰时期,各铸币局铸钱称谓混乱,不按规定形制胡乱称谓。把当五百或当千称作“通宝”的情况各局皆有。尤其是寶福局。其他寶巩局,寶伊局,寶河局,寶陕局也有。这种情况下铸造“当五百”“当千”大钱,称作“通宝”之古钱币的可信度如何?



    关于咸丰时期各地方铸币局对当五百、当千大钱称谓混乱的现象,尤其是将高面值大钱称为“通宝”而非“元宝”的问题,需结合历史背景、铸币制度及实物证据综合分析。以下为系统考证:


一、清代铸币称谓的规范与混乱


1. 制度规定

      清代铸币按面值等级有明确称谓:小平钱(当一)称“通宝”,当十至当五十称“重宝”,当百及以上称“元宝”。这一制度在咸丰初期仍被遵循,但后期因财政危机和铸币权下放,地方钱局逐渐打破惯例,出现称谓混乱。


2. 称谓混乱的动因

   咸丰年间(1851-1861),清廷为应对太平天国运动及财政危机,允许地方钱局自行铸大钱。由于缺乏统一监管,各地为快速筹措资金,常无视部颁标准,自行设计钱文和称谓,导致“通宝”用于高面值大钱的现象频发。


二、宝福局的特殊性与“通宝”称谓


1. 宝福局的独特性 

     福建宝福局是咸丰大钱铸造的先行者,其设计不受部颁样钱限制,铸币种类丰富且形制独特。据史料记载,宝福局仅使用“通宝”和“重宝”称谓,最高面值为当百,未铸造“元宝”。例如:

     -咸丰通宝·大清壹百:面值当百,却以“通宝”命名,背文结合“大清”国号与纪值,成为公认的“清钱之王”。

     - 试铸样钱:宝福局曾试铸当五百、当千大钱,但因重量远超市场承受力(如当千钱需重达1865克)而被废止,其称谓可能仍沿用“通宝”。


2. 实物证据与争议

      存世宝福局当五百、当千大钱极少,且多被质疑为后世臆造。例如,某些“咸丰重宝当千”钱因形制与宝福局惯例不符(如含“元宝”字样),被判定为伪作。但部分学者认为,宝福局可能以“通宝”名义试铸过高面值大钱,仅存雕母或样钱。

     作者手中有多枚不同规格的寶福局铸当五百当千实物证据。


三、其他地方局的称谓混乱现象


1. 宝巩局

     甘肃宝巩局在咸丰年间铸造了“咸丰通宝当千”大钱,材质红铜鎏金。钱文明确使用“通宝”而非“元宝”。

     其雕母(直径70mm,厚8.5mm,穿口13.7mm,穿廓2.8mm,外缘5.5mm,字高3.0 mm,重189.76克)特征显著。

     如币文山谷体,立面挺拔,上窄下宽,笔画深峻,根部与地章结合部有清根挖槽,台阶,刀刻痕明显、穿口精修、地章光洁平整,无翻砂颗粒,边轮精修等,证实为手雕样钱。此类钱虽未载于早期钱谱,但出土实物与工艺特征支持其真实性。


2. 宝伊局

      新疆宝伊局曾铸造“咸丰元宝当千”大钱,但近年亦有“通宝”称谓的“当五百”、“当千钱”被发现。.

      例如,红铜鎏金“咸丰通宝”背穿上缘廓有“官”戳(标识是官炉铸造),穿上“当”,穿下“五百”(不吝铸材,超厚重。

直径70 mm厚8.5mm,穿口12.2mm,穿廓3.4mm,外缘8.5mm,字高3.0 mm,重213g);另有“当千”普品钱(直径63毫米,重61克,就小许多)。钱币出土于新疆,钱文山谷体(与“寶巩局咸丰通宝当千”书体和用料材质相同)。

      从这一特征再加上寶伊局地处边疆,铸钱能力有限,推测此钱可能是由临近的“寶巩局”代刻,代铸后书“寶伊局”名而成呈样“试铸品”)。币文立面挺拔,上窄下宽,笔画深峻,根部与地章结合部有清根槽口和台阶,刀刻痕明显、风格粗犷,具有边疆铸币特色。穿口,穿廓精修,边轮精修。所有特征与雕母特征相似。


3. 宝河局与宝陕局 

      河南宝河局、陕西宝陕局也存在类似现象。例如,宝河局当五百钱曾以“通宝”命名,但因存世稀少且缺乏文献佐证,其真伪仍有争议。


四、称谓混乱的可信度分析


1. 历史背景的合理性

   咸丰时期财政崩溃与铸币权下放,地方局为快速筹资,突破制度限制具有现实需求。例如,宝福局未遵循“元宝”称谓,直接以“通宝”命名当百大钱,既符合其创新传统,也反映地方自主性。


2. 实物与文献的印证

   - 宝福局:当百“通宝”实物(如“大清壹百”)已被权威认证,证明其称谓突破的可行性。

   - 宝巩局:当千“通宝”雕母的工艺特征(如刀刻痕、鎏金处理)与历史记载相符,支持其真实性。

   - 宝伊局:《咸丰泉汇》中载有以“元宝”命名的红铜当五百大钱,无当千钱。但边疆铸币的特殊性可能衍生非标称谓的试铸钱币,“通宝当五百”也有可能铸造。


3. 学术争议与存疑 

      部分高面值“通宝”钱因缺乏文献记载或批量出土,仍被人质疑为臆造。例如,宝福局“当千通宝”有重量不符法定标准(远低于“平库五十两”)的情况而被视为伪作。


五、综合结论

1. 可信度评估

   - 宝福局:所铸当百“通宝”可信,当五百、当千“通宝”经考证可能系试铸未发行品。

   - 宝巩局、宝伊局“当千”,“当伍百”“通宝”存在实物支持,但仍需结合出土背景与工艺细节进一步验证。因未经科检,对存世钱币的断代也需进一步考证。不排除清末,民国时期后铸的可能。但何以要不惜成本,铸这种超大,超重的钱币,做亏本买卖,值得深究。

   - 其他局:称谓混乱现象普遍,但具体钱币需个案分析。


2. 收藏建议

   此类钱币鉴定应重点关注:

   - 工艺特征:雕母需有深峻刀痕,地章无翻砂颗粒;穿口穿廓规整,穿内壁精修。

   - 材质与重量:符合咸丰大钱的法定标准(如“当千”重超二两)。

   - 文献佐证:比对《咸丰泉汇》等权威谱录,参考近年考古发现。


3. 学术意义 

      若确认真品,此类钱币将揭示咸丰时期地方铸币的灵活性与财政策略的多样性,为清钱研究提供新视角。


   参考资料

-《咸丰泉汇》(马定祥)

- 孙仲汇《珍泉集萃》

- 宝福局“大清壹百”拍卖记录(中国嘉德)

- 宝巩局当千雕母研究(天府源泉博客)



              2025年2月5日撰稿于成都

西夏辽金明清民古钱研究交流
建此号仅为做图做文介绍本人藏品,与同好交流切磋。文中观点均系个见,不忽悠任何人!关注我者,可帮其对所藏作初鉴,但绝非定论,真伪尚需藏家自辩。再次声明本号不做交易!本号来去自由可关可取,但勿出言不逊,带酸带讽,无理判假,令人生厌,一律拉黑不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