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通宝,大清一统,国强民富”花钱是清代钱币的一个品种风格,时代特征比较显著。
“咸丰通宝背大清一统,国强民富”连体花钱是一种清代的上樑花钱,曾由“汇泉”评级为少见的连体花钱。
“咸丰通宝”据传系清文宗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铸造。
这种钱币在当时由于政治腐败和经济危困,铸行不久就受到了各种重宝、元宝大钱的冲击,导致通宝钱严重贬值,制作简陋,形制混杂。
“咸丰通宝”的直径一般在2.2~2.6厘米,重量在2.4~4.2克之间,其中大样钱较为少见,而更多的是私铸的劣质薄小钱,鹅眼钱的重量甚至不足1.3克。钱币的背文是满文的各宝局名称,常见的约有20局,其中“宝台”局、“阿克苏”局和“宝通”局所铸的钱币较为稀少,传世的“咸丰通宝”雕母也有数种,非常珍贵。
而 “咸丰通宝背大清一统国富民强”花钱是咸丰年间铸造的“咸丰通宝”小钱的一种拓展。属花钱中的“钱文类花钱”中的一种。
咸丰通宝背“大清一统”“国强民富”反映出咸丰皇帝统一大中华江山,让国家强大,人民富裕的治国理念,是一个大国强国的君主的明智主张,赋有相当的内涵。
笔者有幸藏有一品。实测直径是(上小钱)31.3mm,外缘宽最大5.2mm;(下大钱)直径35.4mm,外缘宽4.8mm。钱最长处84mm,厚2.7-3.0mm,穿口5.8mm,重34.78g。
钱币材质系精黄铜,表面鎏金。其包浆真实熟旧,地章上是黑褐色,外缘和币文内穿廓因表面裸露部分有鎏金,包浆呈油潤的是金黄古铜色,仅有少部分被锈蚀呈过渡自然的黑褐色。敲击声浑厚,无破音。
此钱是咸丰钱币中的稀有品种,由于其铸造背景特殊,存世量稀少,被视为清钱之王,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和历史价值。
此钱存世稀少,目前我仅发现有与所藏相似者一枚。
由于真品的收藏价值较高,币品又结构简单,又被作假者盯上。互联网和电商平台均已有某南某阳铸造的一眼假的现代仿品。无须借用任何器具,仅目测均可辩识其新老,真伪。下图为作伪地上传的售卖图。
尽管有所谓的“黑漆包浆”,但与前图真品比较,即可显出假李逵之真面。爱好者要擦亮双眼,仔细对比,切莫贪便宜而上当。最简单的避险方法就是凡遇“某南某阳”的古钱不买!
2024年12月29日撰稿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