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寶苏局苏炉铸“乾隆通宝”花钱赏析

文摘   2025-02-02 10:44   四川  

一,“乾隆通宝背福寿同天”寶苏局“苏炉”花钱,系清代铸钱。  

      《中国花钱彩页图集》P36页中载有标注为苏炉宋体花钱,价值3500-5500元。曾有拍卖品成交价达1.9万元。

     笔者藏有一品,系用铸钱胚材手雕而成的宫廷用钱成品。

   实测直径40.2mm厚2.9mm,穿7.8mm,廓1.0mm字高0.5mm外缘4.5mm,重25.99克。测算铸材比重达11g/cm³左右,铸材为银,表面鎏金。 

     

      币面镌刻着宋体“乾隆通宝”四字,币背镌刻着“福寿同天”四字,字面意思是对某人祝寿,祝其与“天同”寿之意。吉祥之意非凡,又采用银同合金“合银”材料铸造,对成品还做了表面鎏金处理。所以推测,此钱可能是宫廷内对皇室某好贵身份人的祝寿钱。用铜胚雕刻而成,数量一定寡少,能传世到当下十分不易。

   

     观币文立面深竣挺拔,笔画上刀刻痕明显。穿口当正,外缘廓圆形规整。穿内壁精修壁面光洁,无拔模斜度,进一步证明此钱只刻有此一枚,不需要翻沙多铸!

     钱币制作工艺精湛。地章平坦,微有隆起再次证明它是铜胚铲平而成,雕刻完成后有做鎏金处理,肉眼可见有鎏金处理颗粒;币文面及外缘廓上打磨锉痕明显外轮也被打磨成⌒形,轮边光滑细腻,手感圆润。比起《中国花钱彩页图集》P36页所载同款钱币来,此藏更显高贵,那枚拓图所示的同款花钱明显是熔铸之品。

     

    二,清代,寶苏局苏炉铸有钱文“乾隆通宝”背穿上三星,穿下上玄月花钱。

    此钱有两个版本,评级为三级,四级,存世较少见,此品同类花钱载于《中国花钱图典》P131中。

     查此币系乾隆通宝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铸造,这一时期是大清国力最强大的年代,社会安定繁荣,钱币铸造精良。    

     笔者藏有一品同款银质币。实测直径58.2mm厚6.0mm,币文高1.0mm,穿口12 mm,外缘5.2mm重达114.55g。

      铸材比重测算达到11g/cm³。推测铸材是银质,含银量高,币表有鎏金处理。

       此钱钱文书体楷带隶意,与钱谱正楷体拓图有异,说明并非同版所铸。

       

币面镌刻“乾隆通宝”是花钱分类中的钱文类花钱。

      背穿左右镌刻满文“寶苏”,穿上镌刻三“空星”相连为三角形(与上拓图相似),穿下为上玄月(与下拓图相似)。

       币文飘逸规整,立面深竣,挺拔。这种设计在“乾隆通宝”中较为少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查藏币外缘廓宽。穿口规整,内壁有修,与币背2/3处被修成鱼脊梁。估计是翻沙熔铸成型的产品。

      钱币通体被黑漆古包浆包裹,外缘角露底处显出金黄色。钱体厚重,用料精选,估计如钱谱所述系“开炉钱”(铸币局在开炉铸造新钱时首次铸出的钱币)亦或因选料为银又加鎏金,作为宫廷内皇家馈赠玩物也有可能。

       用敲击法验证,其声悦耳动听,有长颤音,具有银质钱的特征,因此推测为馈赠钱的可能性更大。

      “乾隆通宝背穿上空三星穿下上玄月”银质是一种具有特殊设计和历史价值的古钱币。通常用于特殊场合或作为贵重馈赠礼物,而非日常流通,通常数量极少,具有纪念意义,因此它比较起载于《中国花钱图典》P131中的同类花钱更为珍贵,在收藏市场上具有较高的价值。

       根据互联网查见的市场行情,这种钱币的价格可能会在几千到几万元人民币之间,具体价格取决于钱币的品相、保存状况以及市场供求关系。


               2025年2月1日撰稿于成都

西夏辽金明清民古钱研究交流
建此号仅为做图做文介绍本人藏品,与同好交流切磋。文中观点均系个见,不忽悠任何人!关注我者,可帮其对所藏作初鉴,但绝非定论,真伪尚需藏家自辩。再次声明本号不做交易!本号来去自由可关可取,但勿出言不逊,带酸带讽,无理判假,令人生厌,一律拉黑不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