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福局铸“咸丰重宝”内“计重一百五两”古币,目前发现有四个版本:
1、象牙雕刻版:此版金口未开,为保护野生动物,现在已不能公开交易,只能捐献或私藏,供学术研究使用。笔者无藏品无法展示。
2、黄铜版:色泽黄亮,工艺讲究。尺寸直径65.3mm,厚3.5mm,币文高1.2mm,重70.91克。
仔细观此币字根有沟槽,币文笔画立面深竣,边沿系刀刻形成,愣角分明,笔画边沿挺拔,系刀刻而成。钱币地章平整,微有未铲平的隆起。穿口内壁系刀削,戳砍而成,非熔铸之孔。
估计此钱系在圆铜胚(背外缘廓有自然凹陷)上直接手雕,后经对币面精心打磨(磨痕肉眼可见),使币文字面,内穿廓,外缘廓肉均有微微隆起的弧面感,令手感温润如玉。估计是一枚呈样的“试样钱”。
敲击声浑厚,悦耳,有长颤音。用金属圆柱体与铸材比重毛算,铸材比重竟达14g/cm³。加之表面油浸状黄亮包浆,无严重锈蚀痕迹,传世百多年而能保持金黄经久不衰,估计在铸材中含有重金属之故。以提高“呈样试样钱”的份量!
3、紫铜版:颜色接近红铜版,但铸造工艺更为细腻,有似玉非玉之触感。笔者无自藏品无法展示。
4、红铜版:如下图。
实测直径70.05mm,厚9.2mm,币文高1.8mm,穿口10.05mm,穿廓3.5mm外廓8.2mm,重重269.3克,足半斤多重。
钱币表面似有鎏金(外轮边裸露处有金色底层),古铜色包浆成熟浓郁,味道老辣,系饱经风霜的历史见证。
其地章平整,但熔铸痕和铲痕明显。外廓及内穿廓肉厚,方正规矩。穿内壁精修成鱼脊樑,华光普先生编著《中国古钱大集》有拓片记录,评级为“一级币”。
由此可见,“咸丰重宝宝福内计重一百五两”红铜版,无愧为又厚又重的咸丰大钱,并且是宝福局首开铸造咸丰大钱之先河时的初期铸品,有试铸性质,存世罕见,是“无价之寶”!
但一帮无知之徒或四川人心中的“瓜娃子”,可怜一辈子见也未见,闻也未闻过。不好好长长见识,趁其时机饱其眼福,却只会出于邪恶之心,口吐“莲花”,将什么古钱藏家都贬之为“国宝帮”,把什么珍稀古钱都评论为“上周的”,不遗余力地发泄贬低,嫉妒之能事。
作者除对其厌恶之余,只好一声长叹:
可悲!
2025年元月28日金蛇除夕日撰稿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