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饭碗被砸!一亿山东人坐不住了……

文摘   2024-08-05 14:56   北京  

危机正在蔓延到体制内。前几年体制外经历的一切,在体制内上演。

近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10部门印发《关于省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其中提出,按照产业相近、推动转制后企业做强做优的思路,优先支持转制单位向具有优势产业板块的省属企业靠拢聚集。对原由省属企业管理的转制单位,明确其转制后仍由目前省属企业作为出资人。其他转制单位,充分发挥山东国投、山东国惠等平台公司作用,将转制后资产整体划入,通过资源整合、产业优化、改革重组等方式,优化经营资产布局,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这份文件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平湖激起千层浪。简单来说,就是把铁饭碗换成了塑料饭碗。你可能会说,塑料饭碗也能装饭啊。没错,但问题是,塑料饭碗随时可能被扔掉。

此次改革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六点:

一、取消事业单位编制,工作人员转变为合同工。从体制内的自家人转变为体制外的合同工,许多事业单位的编制将成为历史,大家将以合同工的身份重新起航。“铁饭碗”不再“铁”了,而是要靠实力说话了。这对于那些混日子的人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二、原事业单位里面的合同工,可能面临被遣散的命运。转制为企业后,盈利是第一目标,无法供养太多人员,肯定存在部分人员的利益受损,效率低下、不思进取的人会被淘汰。

三、已经离退休的人员依旧是事业编身份。一直以来的标准就是: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在转制前已经退休的人员,是这波改革的受益方。年轻人准备好了吗?未来的道路可能会更加充满挑战。

四、给予转制单位编制内人员一次性养老补贴。这无疑是为了安抚人心。为了降低改革的阻力,给予一次性补偿未尝不是好办法。

五、允许符合工作年限的人员在转制前内退,其身份还是事业单位人员。最大程度降低改革的阻力,让快退休的人有选择的余地,这是政策的温度。

六、转制后的企业分为国企和私企。这说明本次改革会出现私人承包原先省属事业单位的情况。

早在2016年,山东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逐步取消行政级别。高校、公立医院全面取消了编制,全部实行备案制,执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即在不改变原有事业编人员身份的前提下,新考入人员全部实行备案制,但签订的聘用的合同依旧是省人社厅统一制式的聘用合同。

这次的改革,其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更胜从前。它不仅仅是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制的简单过渡,更是让“铁饭碗”的思想钢印出现了裂纹。长久以来,体制内的工作以其稳定、安逸著称,成为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职业归宿。然而,凛冬已至,一切都在悄然改变。

90后,乃至00后这一代人,几乎不可能再象父母那一代人一样,一个职业干到退休了。整个世界目前是新兴科技的角逐,权力结构的变化,由之而来的必然是整个社会管理结构与制度的更替,这是大势所趋。

归根到底,财政没钱了,精兵简政势在必行。改革后不用再给拨给这些事业单位一毛钱事业单位财政经费,省属国有企业还可以上缴利润给财政,一举两得,岂不美哉?

长久以来,财政压力、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等问题,早已成为制约事业单位发展的顽疾。通过转制为企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可以有效激发单位的活力,提高运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也为省属国有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整体发展。

当然,改革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阵痛。对于那些习惯了体制内安逸生活的员工来说,转制为企业后,他们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确定的未来。合同工的身份,意味着他们可能随时被裁员。而且因为这批人可以被清空工作年限,裁员成本几乎为0。就算有工作年限,在中国裁员也可以不花钱。很可能出现上午签合同入职,下午走流程办离职,就像大闸蟹去阳澄湖洗个澡一样。

尤其是对于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的员工来说,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将半辈子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了单位,却要在改革的浪潮中被迫离场。这群人能满足高度内卷的就业市场中资本家对廉价劳动力的要求吗?貌似不能。所以他们面对的不只是失去编制,而将是大下岗。

未来可能有百万人口加入失业大军,就业市场更加内卷和艰难,原本就竞争激烈的工作岗位将变得更加稀缺。对于那些本就处于就业边缘的群体来说,他们的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

改革过程中必然会有阵痛。怎样将这阵痛降到最小,是所有肉食者所应谋的问题。对普通人而言,与其焦虑“铁饭碗”的消失,不如及早调整心态,提升能力,为迎接更具挑战性和机遇的未来做好准备。

覆巢之下,无有完卵。今天是山东,明天会不会是你所在的省份?今天是事业单位,明天会不会轮到公务员?时代黑利来临,闷声发大财的时代是否一去不复返?

让我们拭目以待。

新新青年CLUB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