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锋线阵
重庆三线小分队
重庆市江津三线建设篇第三期
7月18日下午三时
重庆三线小分队
前往国营晋江机械厂考察调研
01
晋江机械厂
厂区简介
国营晋江机械厂(代号5057厂)是西南最大的大型二类黑色金属铸造专业工厂,是重庆重型火炮生产基地厂之一。1966年8月由国营山西机床厂、重庆国营嘉陵机器厂共同在江津夏坝承建,2000年并入重庆大江工业集团,迁至重庆市巴南区鱼洞。
生产生活
晋江机械厂内生活区与生产区泾渭分明,设施完备。正对厂区大门的行政楼位于厂区高地,尽显中正气派之势。一座座生产车间坐落于道路两旁,尽管不少楼体风化残破,车间内的设备也早已搬离,但也不难想象出工厂当初的热闹辉煌的景象。生活区内主要分布着家属楼、职工食堂、篮球场、电影院、职工医院等场所,厂内俨然成为一个小社会。
通过这次对重庆市江津区晋江机械厂的实地考察,小分队成员了解到了厂区旧书店在三线建设时期的特殊意义,不仅促进了职工与家属的文化水平的提升,也丰富了业余生活。
02
特殊记忆——书店
厂区旧书店
晋江机械厂大门旁的一家小店里摆放着密密麻麻的书籍,虽然书籍褪色、边角卷起,但历史感迎面而来。据店主郭昭荣奶奶介绍,这是自己90年代在机械厂大门开设的借书店,当时业余活动少,读书成为厂区职工的一项重要活动。郭昭荣奶奶一直生活在晋江机械厂周边,亲眼见证了机械厂的兴衰变迁。
生活记忆
说起当时的生活,店主奶奶满是怀念,机械厂通往家属区的道路上是自发形成的菜市场,每天都有或近或远的村民特意来到厂区卖菜。住在厂区周边的村民还会向食堂直接供应蔬菜粮食增加收入。伴随着广播声,农户与厂区职工共同作息,通过广播的新闻播报了解外面的世界。每逢佳节,厂区都会组织文艺会演,不少农户还会特地赶过来一起热闹。
原晋江机械厂职工雷忠良在回忆工厂生活时提到,当时的工作相当辛苦和忙碌。厂区、职工与当地农户相互影响,形成了关于三线建设共同的历史记忆。
03
江津钢铁厂
下午18:00左右,小队成员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驱车前往原江津钢铁厂旧址,从温家大院到江钢社区,在原钢厂家属区翻新的楼房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山野沟壑间。
厂区简介
1966年5月,江津钢铁厂于五福公社余粮村大队建成投产,主要负责给军工厂提供生铁等原材料。2011年该厂搬迁至长寿区。
沿着乡道向前,成员们终于见到钢铁厂的面貌,砖红色的钢厂车间、高耸入云的烟囱紧密地排列在四面青山中,蓝天白云间,整个工厂遗址设施保存完好。
厂区遗存
站在高处俯瞰整个厂房,似乎还能听到当年江钢人响亮的号子声,看到车间内铁水奔腾、火花闪耀。绕着厂房外围,小分队再次回到了家属区,车窗外偶见三四个老人在树荫下乘凉喝茶,这座曾经热气腾腾的重钢城已回归静谧,文化广场上早已没有人群活跃,只有零星的健身器材散落在灰绿的篮球场上。
04
夏坝火车站
离开江钢厂,小队成员前往夏坝火车站,穿过略显狭窄的通道,眼前便是一辆老式内燃机车头,铁轨铺设在黄土绿山下。夏坝火车站位于川黔铁路上的四等火车站,曾是三线建设时期江津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如今仍在运行。
小队成员询问车站工作人员得知,火车站现在仍在运行,每天两班慢车,购票需要上车后购买。这个小小的火车站点,承载了几代人夏坝人的出行岁月,也见证了这个三线建设重镇—夏坝在20世纪的无限风光。
七点半左右,伴着落日余晖下,沿着蜿蜒的綦江支流,小分队来了一场环镇旅行,短短的二十分钟,从老夏坝到新夏坝,夏坝镇的发展历史已然清晰。远处,火车的鸣笛声在山谷间呼啸,属于夏坝镇的三线时代虽已落幕,但在新时代的潮流引领下,夏坝终将觅得属于自身的发展道路。
05
小结
小分队成员在一天之内顶着炎炎烈日考察奔波三处三线建设遗迹,并通过拍照、定点、与当地居民访谈等方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记录,成果颇丰。重庆三线小分队致力于一步步丈量、一条条记录当时的生产生活遗产与记忆,“重”锋“线”阵,我们在路上!
编辑制作|重庆三线小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