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黄葛树的守望
撰文|龙山
行走在巴山蜀水间,在山崖,在村口,在古城墙,在陡坎上,时常会遇见树形高大,树冠如伞的奇树,将发达的根系深深扎进石缝,屹然而立,生生不息。
这树便是巴蜀地区特有的树种,书面语叫做黄葛树,四川方言叫黄桷树,其实四川人更喜欢后者,因为它承载了巴蜀文化的基因。
老树的见证
川中射洪有一个叫三皇寺的山沟里,就有这么一棵黄葛树,它生长的地方很刁钻,长在一堵笔直的石坎中间;条件也很艰苦,几乎看不到土壤,也见不到水源;阳光也不充足,周围被大树遮挡,然而,它却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见不到半点的萎靡和羸弱。
远看树形郁郁葱葱,古态盎然,近观树根盘根错节,宛如游龙,自成一树古朴的风景,令人叹为观止。
这棵黄葛树的树龄不算长,至今有五十多年的光景,但它却见证了射洪三线建设的那段火红年华,也见证了时代巨变的沧桑风景。
1966年初冬,一支神秘的队伍,悄然开进了射洪县(市)三皇寺,他们要在这个既不通电,也不通路的荒山沟里,筹建一家代号为“3536”的三线军工厂。三皇寺是一座道观,有七八间平房,这些人就挤在破旧的平房里,既当办公室,又当宿舍,实在挤不下了,就在道观旁边的一棵百年黄葛树下,搭芦席棚,垒石为灶,石板砌桌,拉开了建设的帷幕。
这棵古朴的黄葛树,伸出如幌如伞的树冠,晴天为他们遮太阳,雨天为他们挡风雨,树上的枯枝拾来还能煮饭。树与人朝夕相处,古老的黄葛树每天迎来送往那些忙碌的身影,晨钟暮鼓中,不知不觉已匆匆数年。
路通了,电通了,厂房以惊人的速度建起来了,实现了当年施工,当年建设,当年出产品的佳绩,刷新了全军三线单位建厂速度的纪录。
小树初长成
1968年初春,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按照“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工厂在生产步入正规后,开始着手建设后勤生活保障设施。当时全厂有职工家属上千人,单身职工就有600多人,大部分职工一日三餐要吃食堂,修建食堂成为当务之急。因此首先开建的就是大食堂。
食堂建在半坡上,劈山而建,就地取石,垒石为坎。在民工连修建石坎时,有好事者从老黄葛树上折下鲜活的树枝,插在堡坎的石缝里,葱绿的枝叶在山风中摇曳,给乍暖还寒的初春,抹上一片春意。由此,一棵幼小的黄葛树,便在这个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石坎上诞生了。起初并无人看好它,无根之木,岂能成活?后来小树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它依旧风轻云淡地活着。每天它站在石坎上,俯瞰着工厂的变化。
食堂建起来了,“三堂”(食堂、礼堂、电影院)合用,高大气派,这在当年射洪县也是数得上的,即便放在今天来说,那也是不落伍的建筑。随后工厂又陆续修建了办公楼、幼儿园、子弟学校、科技楼、公共澡堂、职工医院和电影院等服务设施。以后还建了冰糕房、职工俱乐部、游泳池,自建了电视差转台,后勤服务系统日臻完善,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自我管理的小社会。八十年代曾经是工厂全盛时期,职工家属多达六千人,每天嘹亮的军号响起,马路上流淌着一道自行车的洪流,这丝毫不是夸张。
在军歌嘹亮声中,小黄葛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成长。树干从碗口粗细长到脸盆大小,树冠伸出一把巨伞,树根蜿蜒盘旋,硬生生长出一幅浮雕来。夏天的周末,人们渐渐聚拢树下,乘凉、下棋、打牌,摆龙门阵的,好不热闹。有顽皮的厂子弟爬上大树,在树干上刻下一行“我爱XXX”的字迹,还有的刻下一双眼睛,稚嫩地眺望远方。
黄葛树的守望
时间转瞬间来到1993年的初春,根据总后勤部“战略转移”的要求,3536厂开始搬离射洪,外迁绵阳。搬迁的那些日子里,一些老人和孩子,三五成群,来到黄葛树下,拉着树根,依依不舍,似乎是在与一位老邻居深情惜别。搬迁的车队缓缓地经过黄葛树下,一路鸣笛而去!
调皮的子弟们走了,退休的老人们走了,往日上下班的“车流”也消失了,偌大的厂区,除了寂寞的树木和偶尔飞过的鸟雀,已经空无一人。
这年的春天,黄葛树的叶子落光了,只剩下空空的枝干,伸向那条通往山外的公路。
若干年后,一部《芳华》电影的热映,让这里忽然热闹起来。黄葛树下,走来了一群人,仿佛是来串亲戚的。他们亲昵地抚摸树根,仰望浓郁的树冠,左看右瞧,拍照留念。他们看过树又看房,红砖楼、青砖楼,筒子楼、单元楼,仿佛炒房客,遇到了好楼盘。其实这些人既不是游客,又不是炒房客,他们在认真地寻找着一壶老酒,一曲乡愁。
分别二十多年了,当年的小树活成了大树,当年的孩童长成了大人。黄葛树不离不弃,日夜守望,终于迎来了故人的回眸。他们正是当年从这里走出去的厂子弟,他们是来找寻童年的记忆,青春的痕迹。
两年后的一个早春,飞来两只喜鹊,围着黄葛树喳喳叫:好消息!好消息!黄葛树起初是一脸的不信,在风中摇晃着脑袋。喜鹊扇着翅膀:真没骗你!叫喳喳地飞走了。
那年的春天,显得格外的漫长,和风细雨中,黄葛树日夜眺望着那条通向山外的公路。
黄葛树终于等来了好消息,这场面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建厂时期。汽车一辆辆地驶进厂区,人群一拨拨来去,荒草连天的厂区旧貌换新颜:路灯亮了,马路干净了,楼房整洁了,文化场馆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就连黄葛树周边的环境也焕然一新。
原来这里正在恢复老厂的时代记忆,打造射洪“三线记忆、菊香梦园”,建设山沟里的美丽家园。
黄葛树赶上了跨越一个世纪的持续奋斗。
一棵古老的黄葛树,见证了射洪三线建设的艰辛历程与时代沧桑;一棵守望中的黄葛树,见证了三线建设者扎根深山、奉献国防的火红年代,同时也寄予了射洪人民生生不息,积极向上的昂扬斗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