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线小分队三下乡系列|长寿三线建设(一)

文摘   2024-08-09 18:18   四川  

“重”锋“线”阵

重庆长寿三线建设篇|第一期


长寿博物馆

长寿博物馆是一座以长寿历史文化和特色文化为主要展示内容的综合性博物馆。该馆总建筑面积约16700平方米,由三个特展厅、三个常设展厅、文创展示区、科普社教区等组成。三个常设展厅分别是长寿历史文化展厅,重点展示长寿地区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历史;长寿工业水电文化展厅展示长寿区工业水电事业发展的历史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华长寿文化展厅借助长寿独有的地区之名,结合历史上各时期与“长寿”相关的实物,展示世代人民追求“健康长寿”而创造出的特色文化。



01

参观长寿博物馆

7月21日下午15:00左右,小队前往长寿区博物馆进行参观并收集三线建设有关资料,小队先后参观了博物馆长寿历史文化展厅、中华长寿文化展厅、长寿工业水电展厅以及长寿城市规划展厅,较为全面的了解长寿发展的整体脉络以及特色文化,在其中小队重点参观了长寿工业水电展厅三线建设板块。

长寿区共有5个三线建设工业企业以及科研单位,较为分散地分布在长寿各个地区,了解了三线建设工厂企业分布情况后,小队来到一面彩色的墙前,那是计划经济时代工厂分发给工人们的粮票、饭票以及布票。最后,小队参观了展厅纪念墙,三线建设时期各工厂企业厂名厂徽刻在灰色的水泥墙上,墙体崭新但却诉说着长寿区工业发展的辉煌历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2

参观四川染料厂

四川染料厂是长寿最早建立的三线企业是化工部在西南地区布点生产染料、中间体、化学助剂的大型精细化工企业;其厂址在长寿县的古佛乡三坪村。该厂1965年筹备,1966年2月动工、分二期建设。第一期41个单项工程,于1979年2月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第二期是与合成纤维配套的39个单项工程,1984年12月全部竣工投产。川染厂二期工程下来共建成化工车间16个,辅助车间8个,总投资为13,859万元。



傍晚,小队乘车前往四川染料厂旧址,在当地居民的指引下,小队穿过大桥,进入厂区可以看到该厂大部分建筑已被拆除,只余下部分老旧车间,厂区食堂、篮球场等配套措施以及残破的厂墙。




围绕厂区进行参观调研后,小队前往厂区对面的川染家属区,与残缺的工厂相比较,家属区建造显得尤为的完善规整,数十栋大楼参差排列,列列楼栋之间用以窄小曲折的楼梯连接,沿着主路行走抬头还可以望见当年用以储存水资源的水塔矗立在楼栋之间。





夜晚,家属区的路灯亮起,但整个小区还是显得尤为昏暗。通过询问当地住户了解到,现在小区入住率较低,且多为租户,大部分原住民早已离去。顺着小区其中一条道路向下,有一家略显老旧的商铺引起了小队的注意。商铺不大,但是店里商品齐全,基本囊括了所有的生活物品,并且开这家店铺的主人也正是我们寻找的染料厂退休职工。






03

访谈调研

访谈中,两位老人向我们讲述了上个世纪染料厂的辉煌岁月,上班时家属区主路上乌压压的人群,广播台里播放着的职工投稿,电影院里的热闹时刻,这是独属于川染人的瞬间。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回忆都是美好的,还有奶奶从随家人调动初入四川的陌生,语言饮食习惯的不同;从话务员转变为车间工人的不适,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转变工作方式以及适应工作环境;这也是独属于那一代人的时代精神—艰苦创业与无私奉献。


三十多年来,爷爷奶奶一直守在这一家小小店铺中,为周围住户提供着最便捷的服务,就像奶奶所说的那样:不为赚钱,只为方便大家。小队离开时,看着这一家小小的店铺却在昏暗的小区里显得格外的明亮,就像是火红的年代里抛洒汗水三线建设者们一样,以己点燃中国工业发展之火,守卫祖国边防。




【END】

编辑制作|重庆三线小分队



三线记忆
回顾历史,传承精神——记住三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