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三线建设|重庆三线小分队三下乡系列(完)

文摘   2024-08-13 19:09   四川  


重庆三线小分队

“重”锋“线”阵

重庆涪陵三线建设篇



川东造船厂(432厂)


川东造船厂大门旧址



川东造船厂(国营432厂)是上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西南地区建立的重点常规潜艇总装企业,于1966年11月开工建设,1976年10月基本建成投产,累计为我国海军建造交付“033”型常规柴电潜艇3艘,是全世界离海最远、战略纵深最大、唯一在深山中实现潜艇总装建设建造的军工企业,创造了我国三线建设的一大奇迹。为追寻川东厂红色记忆,赓续三线建设红色基因,重庆三线小分队于7月24日,来到涪陵区川东造船厂的旧址进行调研访谈实践活动。







实地访谈调研




中午时分,小分队成员达到川东造船厂的大门,正门些许模糊的“国营川东造船厂”字样刻画了岁月的痕迹与历史的沧桑。循着林间小路,小队成员来到川东厂生活区,与当地居民进行了简单的交流,了解到该生活区是由三峡移民时搬迁至此,随之而来的也有部分川东老职工。

下午14时,小队成员与涪陵区马鞍街道双河口社区干部取得联系,他们表示热烈欢迎,并邀请了曾在川东厂工作二十多年的一位退伍军人到马鞍街道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与小分队进行川东厂岁生活岁月的分享与沟通。








参观三线建设陈列室

川东造船厂三线建设陈列室


接着,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小队成员来到红色基地——川东造船厂三线建设陈列室进行参观。陈列室以“三线建设”为时代背景,以半个世纪船舶工业文化为核心,充分展现“三线建设、大国匠心、家国情怀、工业发展”的精神内涵,主要围绕“厂史介绍、年代记忆、潜艇发展、人物事迹”等内容,展陈船舶模型、造船零部件、年代老照片、生产图纸、生活物品等,充分展现和弘扬三线精神和船舶工业精神。




虽然天气炎热,但相关工作人员耐心地将整个红星厂的建设史、三线军工生产史、红星厂区的人文生活史、军转民的厂区转型创新史为我们一一做了串联和介绍。

小分队成员通过讲解员的生动讲解,重温了60、70、80年代川东人为国潜心造潜艇的艰苦岁月与川东厂在我国海军建设和国防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深入学习了造船厂的红色文化背景和中国船舶三大精神,深刻感悟了川东造船厂为党和国家初心不变,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及川东自立自强,自强不息的企业文化精神。在展览的尾声,工作人员也向我们介绍了川东厂文旅发展的整体规划:未来将围绕川东厂的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将其打造为“一面览三区”、“半岛并两带”,进一步推动当地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









了解厂区布局


参观结束后,小队成员又在社区干部的指引下分别参观了生产区、家属区、技校等地,现场观看了造船的生产工具,同时对川东厂的布局有更为清晰的轮廓。展览馆中上个世纪陈旧的图文与厂区新时代生产的画面交叉相应,成员们感受到传承的力量、实力的剧增与无比的自豪感。


编辑制作

重庆三线小分队




后记:

       本公众号自8月6日至今,已经连续转载重庆三线小分队7篇三下乡系列文章,今天是最后一次转载她们在这次三线建设遗址走访调研中的最后一篇文章。

       四位女同学头顶烈日,走在西南偏远山区,追寻前辈的建设足迹,记录前辈的平凡往事,感受着前辈的家国情怀。她们用脚丈量三线建设的艰辛历程,她们用心践行着三线精神,她们用文字传承着三线精神。她们的行动和事迹受到了广大三线人的认可和点赞。

       祝愿她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传播和践行三线精神,努力做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有用之材!


             本公众号编辑 龙山

2024年8月13日



三线记忆
回顾历史,传承精神——记住三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