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秋天, 物换星移秋必至,何惧三伏热破天

文摘   2024-07-15 21:11   湖南  


等待秋天,换星移秋必至,何惧三伏热破天


今天起伏,正式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段了。

前天给孙子解释谚语“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三伏和三九,是我国中原地区特有的叫法,说的是气象规律。

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按农历计算,从夏至日开始,十天为一个“伏”。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则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今年中伏20天,未来最热、最潮湿的日子不少于四十天。古时候人们认为:三伏天之所以这么炎热,是因为有“鬼怪”在捣鬼,便想出了一个奇怪招数:杀一条狗,将狗肉分给众人,大家一起吃,这样才能在三伏天中安然度过。所以民间有伏天吃狗的习俗,谓之伏狗。北方很多地方吃伏羊,大抵同理。而长沙人则要吃伏鸡。长沙人起伏吃鸡挺有讲究,一是要吃叫鸡;二是要用路边荆熬水,炒鸡时与酒同时下锅,再加生姜、紫苏。常常是一只鸡加半斤姜,故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谚语。

三九与之相对应,历来有数九寒天的说法。同样是按照农历计算,冬至后逢第一个壬日开始,每九天为一个“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民谚说“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讲的这个算法。三九最冷,在数九中间,是为隆冬。广为人知的“九九歌”,南北说法虽有差异,但基本意思相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其中的“三九四九冰上走”说的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河里有厚厚坚固的冰,行人可以在河上行走。南方说的最后一九,是“九九八十一,脱掉蓑衣换斗笠”。春天来了,太阳天躲起来,要带斗笠哦。

我这个人,历来怕热不怕冷。冬天可以练,夏天只能躲。

洞庭湖区的冬天,我似乎没有穿过棉裤、也不用手套,也很少烤炉火。寒风刺骨,宿舍门窗透风,室内室外一样冰冷的,我全然不在乎,照样穿着背心睡觉。


但夏天一来,我不得不叫苦。那时候没有空调,太阳出来,四周热气蒸腾,连个躲的地方都没有。树荫下,屋檐下吹过的风都是滚烫烫的。拿起扇子扇风,扇过来的还是热风。这样的天气还要下田干农活,苦不堪言。尤其是“双抢”,正是伏天这个把月,躲又躲不过,只好每天骂天上的太阳,时时刻刻盼着他落下去。

骂是不管用的,慢慢等待“七月流火”吧。《诗经》句“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这个流火,是火星西下,天要凉快啦。七月下旬,秋天的脚步一步步迈过来啦。 

秋天,是个灿烂的季节。但在我看来,最美丽的不是五彩斑斓的秋色,最开心的不是丰收的喜悦,最浪漫的不是赏月观星情景,而是太阳不再狠毒,秋风送爽,秋雨沁人。那是多么惬意的感受。经历了夏天的煎熬以后,在树荫下或是屋檐下找把躺椅睡下,秋风凉凉地吹过来,感觉是神仙一般的日子。如果下点小雨,在雨中慢悠悠地行走,凉意从发梢流到胸脯上,甜到了心里头。若是猛一阵秋风吹来,刮得地上的树叶残枝满地飞舞,那才叫一个带劲,忍不住手舞足蹈,大呼“秋风扫落叶”,高兴劲儿早把前些日子的酷暑忘却掉了。

面对即将到来的四十天伏热,如何躲避?无奈,只有等待。等待,就有希望;等待,就有梦想;等待,就会感觉到凉意;等待,总会有美在咱们的前面展现。

回顾历史,秋天是很美丽的,很多大的事件常常发生在秋天。经过酷暑以后,总会蒸发和荡涤残渣,开辟一片清凉的天地。


记得辛亥年的秋天,赶走了皇帝,挂出了五色旗;还记得己丑牛年,共和国成立,升起了五星红旗;再记得丙申年中秋之后不久,粉粹四人帮,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那是多么振奋人心的时刻!

秋天是美丽的,这些好事儿都发生在秋天。秋天是令人充满着遐想和期待的。

想想这些,也许会觉得不热了,因为秋天会在三伏天后再现。谚语说“三伏在秋”,伏天结束在秋天哦。

物换星移秋必至,何惧三伏热破天。

我们躲不过酷暑,总不能三百六十五日都这么热吧。等待秋天,总会有好日子的。秋风扫落叶的时候,总会到来的。

想起了洋人雪莱的那首名诗,改一下:伏天来了,秋天还会远吗?

或许,咱就不觉得热了。

无可奈何的招数,自我安慰一下吧。



作者张效雄,记者出身的作家。湖南湘阴人,生长于国营汨罗江农场(现岳阳市屈原区)。湘潭大学1977级学生。湖南日报社高级编辑,集团原副总经理。湖南省第六届政协委员、新闻阅评专家。代表作:长篇小说《风起》,散文集《寻觅天籁》、随笔集《蓉园笔记》,论文集《新闻文化随想》。


风起小说张效雄
关于风起小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