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南,穿越雷州半岛
四十年前,我和一批共青团的干部,从湛江出发,穿越雷州半岛和琼州海峡,在海的那一边栽了好多棵小叶桉树。此后我多次去过海南岛,每次飞来飞去,都有采访或者讲学的任务,也为的是寻觅当年自己栽种那些小树,那一片树木早已成林了。
湛江和雷州半岛却再也没有去过,那里迷人的景色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终于又有了一次机会,这个暑期,一家人从长沙直飞湛江,在那里停留两日之后,沿着四十年前的路线,再去琼州海峡。
中国的三大半岛,辽宁省的辽东半岛、大连和旅顺两座城市十分有名;山东省的山东半岛,有风景秀丽的青岛和崂山;再就是广东省的雷州半岛,在大陆的最南部,起始于湛江市。
在我的印象里,湛江分为霞山和赤坎两大区域,相距甚远。霞山静谧,赤坎热闹。湛江水果新鲜,蛋糕面包特别甜美,是我这个内地人以前没有感觉到过的。
雷州半岛地处北部湾和雷州湾之间,有独特的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是一个迷人的地方。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超过一千公里,周边有东海、南三和硇洲等岛屿,东海岛有海堤与大陆相连,。
雷州半岛因古时称为雷州得名,而雷州因多雷而得名,被称为“仅次爪哇的世界第二大雷区”。百度网有词条介绍:“即使冬季,这一带(海南岛、雷州半岛)也能听到阵阵雷声,雷州因此而得名”。
这个说法虽有点夸张,但一年四季均有电闪雷鸣属实。半岛的夏季为雷电多发季节,最多的月份达20 天以上,每年日均打雷20—30次,尤以半岛的南部居多,是我国著名的三大雷区之一。
在古代,雷州半岛属于南越的一部分,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历史文献记载,当时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包括壮族、彝族、苗族等。秦朝平定百越之后,半岛正式划入中国版图,置雷州衙署管理。唐宋时代,雷州港“ 30里皆可泊舟,东通闽浙,南出琼崖 ”,“ 衙署驿铺大备,桥梁津渡皆通 ”,可见历史上十分兴旺。
鸦片战争以后,湛江曾是法国租界。开埠之后,航运和市场繁荣,湛江所在的广州湾,曾是南中国最繁华的商埠之一。
法国人在湛江停留了四十多年,如今留下不少遗迹。我们在霞山海滨路一带,可以看到法国人留下的西式建筑,公署楼和领事馆、维尔多天主教堂、法国汇理银行等,保存完好,依然矗立在海边。
我们到达湛江时值盛夏,两天内却无缘雷暴,说是遗憾,也是幸运。
从这里南去琼州海峡,清晨出湛江市,乘车直奔徐闻港。四十年前那一次,我们去的是海安,坐一只机帆船过海峡,同行的好几人因晕船而吐了。如今人们大多经过徐闻新建的渡海码头,那里不但有大型轮渡,北京开来的火车也可以平稳地海渡南去。
汽车在无垠的平原上飞驰,两侧有不少的火山岩,那是火山爆发后留下的遗址。映入两眼更多的是一望无际的甘蔗林、菠萝树,和许多叫不出名字的热带植物。
大约在距今6550万年的地质年代,海南岛和广东的陆地是相连的。后来各种地质运动将欧亚大陆板块南端的陆地撕碎,在火山、地震与沉降的共同作用下,雷州半岛被折断,形成了琼州海峡,海南因此也成了岛屿。
汽车穿过南渡河,这是雷州半岛最大的河流,也是雷州半岛上唯一一条集水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最终注入南海水系雷州湾。
远远地可以看到海岸线上红树林,它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带海陆交错区生产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通往红树林景区的公路是新建的,笔直笔直。我们为了赶时间没有去那个景区,因为在深圳湾我看过成片的红树林。
半岛上十几万年前因火山爆发形成的玛珥湖,以前是有水的,而今沧海桑田,绝大部分玛珥湖逐渐干涸为湖盆,凝灰岩长期风化,与湖底沉淀的有机物质结合,形成了大片肥沃的土壤,正好被农业大开发所利用。徐闻县曲界镇的田洋干玛珥湖便是其中的典型,“菠萝的海”就是将这种火山湖盆开发为农田的结果,形成以菠萝种植、加工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往“菠萝的海”核心区的彩虹公路是广东十大最美旅游公路之一。每年的12月至次年6月,是收获菠萝的季节。有人估算过,全国每卖出的三只菠萝中,就有一只产于“菠萝的海”。这是雷州半岛对于国人最大的奉献。
当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并不太顺利,于是绕过匈奴的阻挠,掉过头来,从公元前111年起在徐闻开辟港口出海远航。,古人意外打开了海上贸易的通道,谓之海上西丝绸之路,世界知道了太平洋西岸有个地名叫“徐闻”。这段历史被记录进《汉书· 地理志》,让徐闻古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有官方史书记载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自日南(越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苏门答腊);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缅甸)。”“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厓(海南琼山)相类。”其中“黄支国”位于印度大陆最南端,也是有史记载的汉武帝时期从海路到达的最远端。
海安港的海渡不知道还在不在,估计那里还是以客商旅人为主。从徐闻去海口的小型车辆及游客通常会在徐闻港过渡,不远处可以欣赏到在粤海铁路北港码头将火车开上渡船的壮观场面。
徐闻码头大楼如同航站楼一般豪华气派,车辆和旅客需要在港口过一道安检才能登上客滚船,与火车并肩一起渡过琼州海峡。
坐在渡海轮船上,舒适安逸,即便风浪再大,也没有四十年前那种颠簸的感觉。抬眼望去,海面宽阔,琼州海峡的那一边,秀英港的摩天大楼闪闪烁烁,快速地扑进我的眼帘。
作者张效雄,记者出身的作家。湖南湘阴人,生长于国营汨罗江农场(现岳阳市屈原区)。湘潭大学1977级学生。湖南日报社高级编辑,集团原副总经理。湖南省第六届政协委员、新闻阅评专家。代表作:长篇小说《风起》,散文集《寻觅天籁》、随笔集《蓉园笔记》,论文集《新闻文化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