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习惯成自然,变成了麻木

文摘   2024-08-02 10:36   湖南  


读书笔记:习惯成自然,变成了麻木


晚唐诗人许浑曾有一首《咸阳城东楼》,诗曰: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诗人在宣宗大中三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太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即兴写下了这首意蕴别致、格调俊丽的七律。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

读罢这首诗,感觉到诗人很睿智,观今鉴古,洞察未来。这样的作品很多,在古人看来,大事将至前,大都先有征兆作为预警。咸阳即古都长安,然自古并无长安之国,看似安逸,实藏祸根。这种表面的安逸,或许是大乱的前兆。


湘人曾国藩也写到,社会大乱之前,一定会有三个预兆,

曾国藩曾经的一个旧将因战败不得不投降,他内心无比烦恼,在咸丰十一年四月,给自己好友胡林翼中的信中分析认为,社会为什么大乱有一定的原因。第一个是人们开始颠倒黑白,第二个是君子和正义开始变得沉默,小人和邪恶开始变得活跃。第三个是如果一切不安都变成理所当然,那么真正的大乱就不会远了。

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可以说是社会大乱的第一步,所有的人全部都沆瀣一气,奸佞小人指鹿为马,对的得不到证实,错的反而被大肆推行。社会丧失了这基本的判断和净化功能,那么也就没有了正义和邪恶之分。上上下下没有不同的声音,社会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和净化能力,物价飞涨,导致两级分化加剧,社会矛盾的加深,最终必然开始走向衰亡。

君子愈让,小人愈妄。君子本为为正义而生,为邪恶而反抗。然而当社会已经出现了黑白颠倒之分,人人谨小慎微,但求自保,迫于压力不言语,正义根本无法得到伸张,很多君子只能为了生计而退缩。小人当道,各种肆意妄为,破坏社会制度,也就会出现曾国藩接来下说的第三句话。

麻木不堪,必将大乱。人开始面对某些不平之事会非常愤怒,可当愤怒久了后居然就会习惯成自然,变成了麻木。这种麻木就是各种大乱的最后导火索。纵观朝代的更替,对政事熟视无睹,百姓已经麻木不堪,对旧朝没有任何的表示。如庚子之变,八国联军都打到了北京,上头惊慌,可街上的百姓们却没有什么表示,其原因是他们觉得与己无关,那是朝廷的事。

曾文正公说的这段话,仅仅在40年之后得到应验,清王朝解体了。

历史告诉我们,老百姓变得麻木,一个国家就离大乱会不远啦。


作者为记者出身的作家,代表作:畅销长篇小说《风起》,散文集《寻觅天籁》《蓉园笔记》。


风起小说张效雄
关于风起小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