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中国不同的医疗现象
曾被网络披露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副主任医师刘翔峰,因为“医德败坏”,法院认定他犯有多种罪行,最终获刑17年。刘翔峰在执业过程中劣迹斑斑:“不管是不是肿瘤,一律按肿瘤处理”,“找不到梗阻段,把正常肠管切下”,“私设急诊室病房,进行非法手术”,“频繁对已无手术指证的病人施以高额治疗”,“威胁诱导病人购买高额蛋白粉”等等。由此可见,所谓名牌大医院,所谓专家教授,并不完全是讲科学的,未必是靠得住的。
刘翔峰不过冰山一角。中国这样的医院,这样的医生,绝不止一个两个。
我曾经在一家卫生科普专业报纸做过社长兼总编辑,对于医疗卫生系统内部的状况有一些深入地了解。分析刘某犯案的原因,不能简单用“医德”二字来解说。这是一个涉及到每个人利益的社会问题。
有一位名人说过,如果一个地方,最好的建筑是学校,那就是高度文明的标志。而走在中国大城市里,建设的最气派的的大楼就是医院,这与上述说法不同。以长沙为例,倒退过去二十年,除了湘雅几个医院面临大街外,大都在民房包围之中,或是在小街巷里。现在看看,湘雅医院原有一个洋气的楼群不够,新建了一个红艳艳的大楼群。湘雅二医院新建了外科大楼不够,又盖起了内科大楼。省人民医院原来在东茅街的巷子里,道路拓宽,被搬到了大街上,接二连三盖新大楼。省妇幼保健院,市立一医院、三医院等,把街边的民房全部征收,都盖起了新大楼。市中心医院原是林荫深处的结核病医院,多年前大肆征收,建了面临街市的大楼。一句话,只要是挂了省级、市级医院牌子的医院,都扩建了。湘雅三个医院更不必说,堪称长沙建筑群中最气势雄伟的标杆。
不是说建设好医院不应该,有人说这是急群众之所需,适应市场需求而建设起来的。而我看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
这就是说,医院有钱赚。要赚更多的钱,得把设施弄得更好,更能吸引人。
有人算过没有,盖这些医院的钱是哪里来的?医院以前有积累的很少,我们那个时候参加人大政协会,呼吁要增加医疗与教育的投入。投入的钱一部分是政府拨给的,由纳税人上缴的钱,还有一部分是病人们捐建的。医院的大楼是不是银行贷款修的?我没有研究过。医院不是房地产商,银行贷款要有抵押。用什么抵押?还不是病人贡献进去的现金流。
人们还会发现,城市街道两旁的药店,比比皆是,摩肩接踵。药店的门前大多有一个牌牌,申明是医保挂钩单位。也就是说,从这里买药,可以从医保项目报销。这大概是最中国特色的。更奇芭的是,一个零售卖药的“老百姓”大药房,居然成了上市公司,圈钱过亿元。前一段他们的董事长被喊去喝茶了,据说与某个腐败分子有关联,至今没有个说法。一家药房可以上市,也应该是最中国特色。
是什么支撑起医药行业?一是体制,二是病人。
老人家在世时,强调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他的本意是放到基层去。他多次批评卫生部是城市老爷卫生部。弄了这么多年,重点老不在基层,极大部分医疗卫生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地县以下的医院门可罗雀。这就形成了马太效应,大病小病都往大城市大医院跑。
中国人口基数大,生病的人多。但普遍的状况是,病人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往大医院挤。生活好了,想长寿,不是坏现象。但患个感冒,也要去大医院,要做一次全面检查,不但浪费了医疗资源,也浪费了物资资源。医院像刘翔峰这样的医生,不管有病没病,大病小病,开一大叠检验单再说,不用做手术的也鼓动你开一刀。
谁赚了?医院赚了。医生赚了。而且赚得你心甘情愿。你愿意做冤大头,医院何乐而不为?
以前公费医疗形成惯性的公职人员,现在医保也报销了大头。反正他们也不缺这几个钱,命总比钱大。
所以我说,要批评体制不完善,更要病人自己反省,是你们把医院的利润指数抬起来了。
因为常来美国,看到一些与中国不同的医疗现象。相比之下,人家还是完善得多。
美国的医院分为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公立医院规模大,不以盈利为目的,费用收入用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还需要政府拨款支持,经营是免税的。私立医院分为两种:一种是慈善类机构组织成立的非营利性医院,他们作为对公立医院的补充,是单纯的公益目的。另一种就是收费高昂的盈利性私立医院。这类医院医生水平高,设备先进,以专科医院为主,数量相对较少。公立医院能够基本满足公民最低的医疗保障,私立医院主要提供比较高端的医疗服务,二者结合形成了美国特色的医疗制度。
根据美国医院协会(American Hospital Association)的统计,全美大约有5564家注册医院,其中4530家医院属于公立或非赢利性的私立医院,占81%以上。有1034家私立医院属于以赢利为目的的医院,不到医院总数的五分之一。公立医院以州以及地方公立医院为主。私立医院四分之三为非赢利性医院。在这些医院中,62%位于城市,38%位于农村,平均5.8万人有一家医院,平均每357人有一张病床。
1986年国会通过的急救医疗法案(EMTAL)的规定,医院急诊室必须接受前来急救的病人,不得因为病人没有保险或无钱支付医疗费而拒绝治疗,也不得因为病人的年龄、种族、宗教、国籍或性别而加以拒绝。这项法案的通过,使得许多没有医疗保险或低收入者可以得到急症救治。无条件给与每一个急症病人治疗是医院的义务,受到联邦法律的监管。
美国医疗体制不同于中国的,还有一点很明显,公立医院才有药房,而且要给就医的人提供简单的饮食服务。我女儿生孩子的那个市立医院,公办与慈善相结合,免费提供咖啡饮料和饼干点心等,服务周到,设备也很先进。
美国人看病,一般去会的诊所。诊所分散在大街小巷,规模不大,一两个医生,一两个护士。看病需要提前预约,诊所和药房是分开的。病人看过医生后,凭处方取药,药房收入与医生无关,与我们国内那种前厅看中医,后面取药的模式完全不同。
我没有去美国的大医院看过病,但看见过休斯顿一所癌症治疗中心,据说是全美最高级的癌症研究机构,医院规模与我们一个县级医院差不多。我女儿生孩子的市立医院,规模也不大,与我们国内大厂矿的职工医院差不多。
诊所分散,方便居民;医院不大,就近治疗;医保简单,监管严格,这是美国医疗体制的基本特点。
美国最大医院是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建立于1811年,是坐落于波士顿的一家综合型医院,是美国排名第一的研究型医院 ,也是哈佛大学医学院下属的教学医院 。
不是说美国的医疗体制好上了天。最大的不方便是看病需要预约。找一个专科医生诊疗,如牙科、眼科之类的,往往要提前一周左右挂号。再就是不买保险看不起病,太贵。还有一点,美国的护士虽然服务态度很好,但打针的技术,实在不敢恭维。我常常说,中国的护士,随便挑一个去美国工作,技术绝对是一流的。
人家的病人不像咱们那么多,锻炼的机会也不多吧。还是那句话,中国医院的那些毛病,许多是病人们宠出来的。
作者张效雄,记者出身的作家。湖南湘阴人,生长于国营汨罗江农场(现岳阳市屈原区)。湘潭大学1977级学生。湖南日报社高级编辑,集团原副总经理。湖南省第六届政协委员、新闻阅评专家。代表作:长篇小说《风起》,散文集《寻觅天籁》、随笔集《蓉园笔记》,论文集《新闻文化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