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事儿是真的,我再也不买伊利牛奶
网络消息:土耳其的一位老哥,临时替代朋友参加奥运会射击比赛,居然得了一块银牌。要不是老哥的朋友突然生病不能参赛,要不是要不是他正在巴黎出差,就不会演出这个离奇的故事。因缘际会,老哥只用两个小时准备,获得了如此优秀的成绩。
由此可见,奥运会就那么一回事,资格审查也太那个了,比赛还可以临时替代。一个不是代表团编制内的运动员,只要技压群雄,照样成就辉煌。
相比那些由用纳税人的钱堆起来的代表团运动员,这可是奇迹加奇迹。
更奇葩的是,网络爆出伊利出资赞助某个球队,指定要某某某赢球得冠,赞助协议才能兑现。据说比赛现场还有他们的拉拉队,一边倒支持某某某,招来网民厉声谴责。比赛结果不如人愿,他们指定的某人没有得冠。这赞助是否泡汤了?
如果这个事儿不是编出来的,这企业实在太无耻了。你居然左右奥运这样的大赛!这资本似乎也是带着鲜血的。
如果这是事儿真的,我再也不买伊利牛奶了。
奥运精神的核心是,重在参与,赢输不是第一位的。如果只是抢金牌,犯不着这么兴师动众弄那么多国家的运动员来,搞个精英赛。几个国家分金牌不就完了?毕竟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不得奖的是大多数。
奥运会就是一种群众性的活动,参与的人越多越好。获得金牌不是最重要的。过去有个口号叫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很符合奥运精神。能得奖最好,得了第六名第八名也是光荣的。人家外国的运动员,很多是非职业化的,不是用纳税人的钱堆起来的。一个获奖者背后有多少牺牲?这个账是不会有人去算的。
金牌毕竟只有那么多,得了金牌就欢呼,得个银牌还不满足,这叫什么心态?包揽了金牌才叫国家强盛?这是很不成熟的心理。要赢得起,也输得起,那才是正常的。
把宝押在某个人的得冠与否,太过幼稚,因为奥运会不是你一家人开的。想用资本来操控比赛胜负,那更无耻!
作者张效雄,湖南湘阴人,湘潭大学毕业,记者出身的作家,高级编辑,代表作:长篇小说《风起》,散文集《寻觅天籁》、随笔集《蓉园笔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