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湘菜150 湘东攸县菜,原味之上创新

文摘   2024-09-01 16:05   湖南  



闲说湘菜150 湘东攸县菜,原味之上创新






我刚做记者的那一年,第一次出外采访的地方是攸县。那个时候不时兴公务接待,吃饭自己掏钱,寻找既便宜又有特色美食。我觉得皇图岭和网岭的饭菜很好吃,与我的老家湘阴完全是另外在一种风格。以至于多年以后,我和太太特地绕了一个大弯,专门去回味过一次皇图岭集市上的小炒。

当地人介绍说,攸县菜属于湘东菜,是湘菜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早在民国时期,攸县城乡广为流传着一首顺口溜:“皇图岭的豆腐,东乡的原坛酒,新市的血鸭,网岭的麻饼糖,尝过之后永不忘。”后来我也被告知,攸县民间有“十大名菜”,是攸县人办大事时精心烹饪调理的“饕鬄盛宴”。

攸县的豆腐名气远扬,有县城的香干子、桃水的百叶豆腐、皇图岭的水豆腐和丫江桥的油豆腐。这里可以称得上是豆制品最有特色的地方,还有攸县血鸭、攸县豆腐、攸县晒肉等。攸县的米粉也好吃,名气大得很。

攸县豆腐生产历史悠久。据《攸县志》记载,明清时期,攸县豆腐就作为一个行业很是繁盛。攸县许多豆腐师傅都是祖传父教,世代为之,制作的豆腐工艺独特,做工精细。从用水、选豆、磨豆、蒸煮、点膏等方面严格把关,保证了质量,以其新鲜滑嫩、色泽温润、清香美味而颇受欢迎。

这么多年来,我对攸县菜情有独钟。我住地附近的燕山街,有一家小小脸面的攸县菜馆,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






但要吃正宗的攸县菜,我便去开福寺附近的“攸优品膳”。

“攸优品膳”是攸县人在长沙开的连锁餐饮店。老板是两个出生于攸县的美女,为传承家乡文化在长沙开店,以攸县湘东风味菜为特色。用他们的宣传语,就是“致力于提供给食客最优质的饮食体验,选用高品质的原材料,突出湘南攸县菜清鲜平和的特点,用精湛的烹饪技艺并融合了多元化的烹饪方式制作每道菜肴,能够满足不同客人的味蕾需求”。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既注重保留家乡的传统特色,更着力创新,原汁原味不改,争取别具一格。

在这里,除了传统得攸县美食以外,曾推出过一席鱼宴。攸县人喜好吃草鱼,有一套做鱼的技法。为时尚需求,他们以鸭嘴鱼为食材,厨师别出心裁,依照攸县传统技法,做出了一鸭三吃的鱼宴。先是将鲜嫩的鱼肉切片做成刺身,装饰在一个大盘里,很有新鲜感。那味道比起三文鱼更鲜且有嚼头。另一道是鸭嘴鱼身切成小段,前后摆上鱼头鱼尾清蒸,摆在长长的鱼盘里,肉质肥而不腻。再一款就是鱼剩余部分煲汤,汤白味浓,香气扑鼻。与在北京全聚德吃过“一鸭三吃”一样,异曲同工。但烤鸭太肥,肉腻汤浓;而鲜鱼则清淡得多,别有一番情趣。

前天与朋友再去“攸优品膳”。他们推出新的一款“尼好香猪”菜肴,同样是一猪多吃。一桌菜,除了一款攸县生姜煨老母鸡外,其余十道菜,几乎全是猪肉做出来的。用攸县的技法烹制,独具风味。

这个“尼好香猪”,是从尼泊尔引进的,在乡下的基地按照自然方式放养,八十市斤不到即出栏,现宰先做,鲜嫩清香。

十道菜我没有全部记下来,但有几道是前所未有的。第一道,香猪肉切成薄片,肥廋分开,置于冰盘,待猪肉的鲜汤开锅后加入,涮片刻后食用,肉片有淡淡的甜味,回味无穷。再一道蒸猪脸,色香味俱佳,入口即化,尤其是垫底的干豆角,很是受人喜爱。香猪肉炒青椒,按照湘东小炒肉的方法做出,原汁原味。香猪的排骨,用红曲腌过后蒸出,色泽香艳,浓香扑鼻。还有一道豆腐蒸猪血,既保留了攸县豆制品的原味,更有香猪血的清爽,红白相间,入口留香。

用昂贵的翘嘴鱼和引进的香猪座食材,按照攸县湘东菜的技法呈现,是一种创新。十几个碗,清清爽爽,咸甜适中,有辣味,但不为辣而辣,既保留了攸县菜的本色,又炒出了新意。策划和制作用心,真是不简单不容易。

地方菜要保留本地的传统,但不为传统而传统,在保留原为之上创新,是一种文化的追求,必然把湘东菜推上一个更新的高度,好。


作者张效雄,记者出身的作家。湖南湘阴人,生长于国营汨罗江农场(现岳阳市屈原区)。湘潭大学1977级学生。湖南日报社高级编辑,集团原副总经理。湖南省第六届政协委员、新闻阅评专家。代表作:长篇小说《风起》,散文集《寻觅天籁》、随笔集《蓉园笔记》,论文集《新闻文化随想》。



风起小说张效雄
关于风起小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