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龙盘非常著名,在中国龙形象的演化中地位重要,象征了中国礼乐文化的形成,在各种场合被用作陶寺文化的标志,在2013年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录。
2023年10月,中国考古博物馆终于对外开放,这件龙盘作为新石器时代展厅的核心文物,也在陶寺遗址单元中展出了。
龙盘的线图放大成背景墙,下方陶寺的代表性礼器并排陈列,龙盘居于正中C位,非常显眼。
龙是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文明凝聚的最强符号,龙与龙的文化渗透于每个中国人心中。
这些不同地区史前文化的龙还保留有各种动物的特征,代表了原始神灵崇拜,此后随着文化交流融合,这种被广泛认可的神兽的样貌开始趋向一致,成为跨地区和血缘人群的共同信仰象征。
陶寺龙盘上的龙,正是形象初步统一的龙,这也与陶寺所处的时代和地位相吻合。
距今5300年前,环太湖的良渚文化率先进入文明阶段,以玉帛古国模式成为东亚大陆最早的国家。
良渚古国存在一千年后终结,长江下游文明发展进入低潮,而黄河中游的中原再次成为文明潮高峰。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襄汾汾河东岸,面积约300万平方米,主体年代距今约4300至3900年,1978年开始正式发掘,发现了王族墓地、王宫、郭城、观象台、居住区、手工业区。
陶寺出土了以龙盘为代表的陶礼器群,以石磬、土鼓等组成的礼乐器,还出土了已知最早的复合范铜器,更发现了有朱书文字的陶扁壶,证明陶寺已经达到了国家程度,而且被认为可能是传说中的尧的都城。
1980年的秋天,考古人员在清理陶寺墓地的M3016大墓时,出土一件非常大的陶盘,上面有彩绘龙形图案,一看就是王者之器,这是陶寺发现的第一个龙盘,编号M3016:9。
此后,又相继在大型墓M3072、M3073和M2001中出土3件龙盘,这4件龙盘大小基本相同,盘口一般直径35到40厘米,盘底直径12至15厘米,高在7至12厘米之间。
M3016龙盘盘口直径36.6厘米、底径15厘米、腹部深6.2厘米、盘体整体高6.8厘米。
曾经2次在山西博物院看过它,还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山西古代文明精粹展上看过,保存较好,纹饰图案也比较清晰,就是色彩发暗。
考古人员对出土龙盘的4座墓进行了分期,认为都属于陶寺文化早期,埋葬年代最早的是M3072,然后是M3073,再是M2001,最后是M3016。
M3073龙盘是4件陶寺龙盘中唯一用红白两色彩绘的,但是保存最不好的,红彩脱落严重,原来以红白两色绘的蟠龙纹变成黑白纹了,好在龙头及躯干轮廓还能看到。
M3072与M3073龙盘年代较早,盘的口沿无装饰,而M2001与M3016的盘口有黑、白、红条纹形成的彩色装饰。
因为真品保存得相当好,颜色真是红得发艳,要不是仔细看几道修复接缝和片片土沁,真难相信这是4000年前的陶盘。
现在研究认为,陶寺是在本地庙底沟二期文化基础上,融入北方外来文化发展形成的,出土文物也有各地文化的强烈融合色彩,达到很高文明程度。
当然,前提是如果。
首先远远地一眼就能看到,龙身上有大块的鳞状斑纹,有人认为这像鳄鱼的鳞甲。
通过龙首就能看出陶寺龙是真正意义上的龙的雏形,是与后世龙最有直接渊源关系的龙形象。
龙嘴里衔着枝状物,十分罕见,有说是龙的长舌,有说是稷黍禾苗,象征神龙带来谷种和大丰收的福气。
拥有龙盘的人,一定是掌握了当时的最高话语权,居于陶寺社会顶层的人。
大墓中还出土了鼍鼓、石磬、厨刀、大口罐等同样不见于其他墓的文化,摆好位置和数量也是固定的,说明墓中龙盘等器物是专用于某种仪式与场合的,也就是礼器。
龙也应该在当时已经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而且历代陶寺王都有龙盘,陶寺的龙纹也许就可称为当时的国徽。
那么,陶寺龙就是最早的中国龙!
万事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