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中国考古博物馆(十)西周云起,礼乐大成

文化   文化   2024-02-02 08:43   北京  

经历漫长孕育、起源、形成、发展和壮大,中华文明在殷商王朝之后,从公元前11世纪起,进入了新一个王朝。

新王朝终止了殷商血腥的鬼神文化与制度,升华了新石器时代以来的礼乐文化,并注入了“德”的人文色彩,更用精细的制度来保证这种新秩序的神圣。

新王朝还以血缘和利益纽带调动起空前的积极性,开拓了更大的疆域,客观上促进东亚大陆各地的政治、文化、经济进一步趋同,后世中国的版图轮廓更加清晰。

于是,随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教导,大一统和中国的观念印刻到东亚大陆各个人群的基因中,为政治上的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
这个新王朝就是在中国古代最被称颂的、持续了八百年的周王朝。

考古博物馆三层《宅兹中国》展览的第三部分 ,集中了碾子坡、丰镐、张家坡、前掌大、琉璃河、洛阳王城等遗址出土文物,展示了先周、西周和东周的文明发展。

西周的另一大贡献,是自公元前841年起有了明确的纪年。

现在可以说,中国有上百万年的人类活动,上万年的人类文化,五千年的文明发展,3300多年的信史和2864年的历史。

中华文明史是从良渚的那座水城开始的,信史是从殷墟的甲骨卜辞开始的,历史是从公元前841年的共和开始的。
- 18 -
从周原到丰镐
如同商人起源一样,伟大的《史记》也以超自然现象记载了周人的起源,并且说周人的先祖们经历从尧舜禹到商的漫长岁月。

《史记》还暗示周人先祖曾成为北方的游牧蛮族,更可靠的《诗经》与《史记》都提到了一个叫豳的地名,那可能是周部族壮大后的一个重要据点。

此后,文献和考古都证明,周人在大约公元前 12 世纪末或公元前11世纪初,来到了陕西的扶风与岐山地区。

碾子坡先周遗址出土文物

无论周人的祖先是否也是黄帝的后裔,他们在岐山最终成为了定居农业文明的一部分,通过学习东方先进的商文化,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文化和社会。
接触到周人的商人,可能以周人耕种农田的象形创造了“周”字,并被周人作为了自己的族名和国名,周人在岐山的这段时期被称为先周,他们生活的区域被称为周原。
碾子坡遗址位于陕西省长武县冉店乡碾子坡村,面积50万平方米,出土的遗迹和遗物反映了先周文化面貌,使人们对先周文化特征有了清晰的概念和认识。 
先周陶鬲、陶豆,陕西长武碾子坡遗址出土
周人从商人那里学到青铜技术和文字,进入了兴建都邑的国家阶段,然后就把商人从关中地区一点点地挤了出去。
这期间应该有很多惊心动魄的事件,甲骨卜辞中说某位商王在周人附近田猎时突然去逝,史书记载商人把周的首领文王扣押了很长时间。

最终,周人的势力扩展到了关中的沣河,文献记载文王迁都于丰,武王又将都城扩大到沣河以东的镐京。

丰镐遗址出土文物

考古也证实了文献的记载,在陕西西安西南郊沣河中游两岸发现了周文化的丰镐遗址。

丰镐遗址早在1933年就开始了考古发掘,可分为六期,从先周晚期至西周晚期。主要遗存有大型建筑基址、铸铜作坊遗址、制骨作坊遗址、陶窑址等,揭示了周文化的来源、基本面貌、社会结构等。

陶尊、陶簋,陕西西安丰镐遗址出土
文献和出土青铜器铭文都记载,武王领导了甲子日的灭商战争,建立了西周王朝。
考古证明,繁盛两百多年的殷墟被夷为平地,深埋地下的王陵被捣毁,废墟上出现了零散的周文化遗址。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这次改朝换代发生在公元前 1046 年。
陶鬲,陕西西安丰镐遗址出土
文献和出土青铜器铭文还记载,西周建立后有两座都城,一座是西方老家的宗周,另一座是洛阳地区的成周,周王定期在两座都城居住。
传统看法认为沣河两岸的丰镐就是西方的宗周都城。
丰镐遗址内发现了西周时期的张家坡大型墓地,是西周考古的重大发现,出土文物成为考古博物馆西周单元中的主要展品。

西周硬陶罍,陕西西安张家坡墓地出土
张家坡墓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张家坡村至大原村间的高地上,发现了近千座西周墓葬。
在张家坡村西还发现了西周时期井叔家族的墓地,有双墓道和单墓道的高规模大墓,出土了铜礼器、玉器、车马器及车等西周时期文物,墓旁还发现有马坑或车马坑。
以往的西周考古发现主要是西周王畿区以外的诸侯国,而张家坡墓地是在西周的核心区,比较全面地展示了西周社会面貌和高级贵族生活。
西周陶壶、鼎、簋、盘,陕西长安张家坡墓地出土
张家坡的高级墓中,出现了原始瓷器。

原始瓷器亦称原始青瓷、青釉器或釉陶器,是中国成熟的瓷器出现以前的产物,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是我国陶瓷手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西周原始瓷尊,陕西长安张家坡墓地出土
原始瓷器出现于商周时期,使用含铁量更低杂质更少的瓷土为原料,器表施釉,经1200℃左右的高温烧成,无吸水性或吸水性很弱,薄层不透光。
西周原始瓷豆,陕西长安张家坡墓地出土

张家坡墓地还出土了大量西周玉器,有表示礼仪等级的礼玉,也有用于装饰玩乐的佩玉和玉饰,反映了西周的玉器风格。

这只用深绿色透闪石软玉制作的小玉鹿非常精美,成为考古博物馆的一件网红文物,照片被扩放成大大的图板,吸引孩子们在展厅里寻找。
不过已经眼花缭乱的孩子们很难找到,因为这只玉鹿非常小,又藏在众多玉件中,一不留神就错过了。

虽然小,却丝毫不简略,回首伫立,耳朵长长伸着,头上的四叉鹿角衬出了灵气。

西周玉鹿,陕西长安张家坡墓地出土

这只小玉猪也非常精美,背上有一个对孔,应该是挂在贵族身上的佩件。

西周墓中经常出土商代玉件,但这件玉猪明显是西周风格,身上再没有双阴挤阳的刻纹,造型更加写实,一扫殷商玉器神秘诡异的氛围,更加生动可爱。

西周玉猪,陕西长安张家坡墓地出土

张家坡墓地中还出土了一件非常罕见的刻纹玉琮,由褐色透闪石软玉制成,琮身两端有射,四壁雕刻有相同的鸟纹,出土于墓的棺椁之间,应该是当时一位重要人物的随身之物。

西周玉琮,陕西长安张家坡墓地出土

陕西地区历代人类活动频繁,古墓多受盗扰,因此出土的青铜器以窖藏为主,而张家坡是保存较好的西周王室地区墓葬,出土的青铜器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

西周继承了殷商的青铜器技术,洛阳一带就发现了很多西周时期有浓重殷墟风格的墓葬,应该就是被带到周人城市的商人工匠。

但周人也根据自己的政治取向改变了青铜器的风格,后母戊鼎和司母辛鼎那样的大型方鼎消失了,大型圆鼎成为最重要的礼器,小型方鼎成为实用器。

青铜器的纹饰也不同于商代的繁缛风格,更加简约,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
西周孟狂父铜鼎,陕西长安张家坡墓地出土
簋也由圈足圆簋发展为方座簋,簋腹部和方座上流行装饰大兽面纹,两个兽形耳下带勾形珥。

西周铜簋,陕西长安张家坡墓地出土

西周早期延续了商代的车马型制,也增加了许多青铜饰件,出现了青铜的轴饰、辕颈饰、軏、轭等,中国的车马文化到此时才终于跟文献上的记载对上了。
西周铜軏,陕西长安张家坡墓地出土
龙身形钺是西周时期新出现的器型,尤其是镶嵌了绿松石装饰,存世量仅十余件,多出土于侯伯一级的高级墓葬。

这件青铜钺器身为宽扁的半环形,内侧为曲体龙形,用八条弯曲的凹槽表示龙身,龙身外侧有三个涡纹,涡纹镶嵌绿松石。

西周龙身形铜钺,陕西长安张家坡墓地出土
这件铜钺的身上盘卷着龙纹,两侧还有两只回首曲龙。
西周铜钺,陕西长安张家坡墓地出土
这些青铜器中,最明星的还是铜牺尊,这也是考古博物馆的LOGO,博物馆大楼门口的两件大型石雕护门兽就采用了它的造型。
西周铜牺尊,陕西长安张家坡墓地出土
这件文物自1984年出土后长期深藏在考古所里,好象没怎么展出过,只在刊物上看过照片,现在终于放到考古博物馆了,而且放在妥妥的C位展出。
曾经看过一位外国考古学家用中文说的讲座,讲到动情时用生硬的腔调说,“他们把出土的文物收起来不让大家看是不对的”。

动物造型的尊和觥是商周常见的盛酒器,背上开盖的为尊,整个背为盖和有流的为觥,张家坡牺尊就是典型的动物型尊。
器身为一站立状怪兽,兽首前瞻,头顶有柱状双角,角内侧有弯曲上翘的小叉。兽鼻隆起,耳细长而竖起。
脖子上背附着一只作行走状的卷尾虎,胸前附着一只回首卷尾的龙。

牺尊粗看上去像马,也有说是以鹿或羊为原型,但细看就都不像了,特别是有四只小短腿,四蹄侧面有爪形刻道,与马、鹿的大长腿和蹄子一点不像。

兽腹两侧各有一鸟形竖扉,鸟首向上,扉下有三角形小翼,宛如天马的两只翅膀。

不过还是叫牺兽最稳妥。

牺尊背部有盖,盖钮为一站立凤鸟,臀部附着另一只回首卷尾龙。

器的各部位先分铸制成,再完美地接铸成一体,装饰夔纹及兽面纹,纹饰富丽堂皇,是青铜礼器中难得的艺术珍品。

盖内底及器体腹内底各有两行六字铭文:“邓仲作宝尊彝”,说明这是一件来自邓国的嫁妆,也就是南方邓国国君的女儿嫁到了丰镐的井叔家族。

过去一般认为文王和武王从岐山迁到沣河后,特别是西周建立后,就以丰镐为京,也就是宗周,原来的岐山周原成为宗庙和贵族聚居区。

但多年对丰镐的考古,只能证明这里是西周时期的一处大型城邑,特别是没有在丰镐遗址周边找到西周王陵,而文献记载历代西周王都葬在离都城不远的地方。

相比之下,周原地区的考古却不断取得重大发现,先是有一大批重要青铜器窖藏出土,后来又发现了召陈和凤雏的宫殿遗址,近年又在周原发现了大型城址。
因此,现在也有观点认为周原一直是周人的都城,也就是宗周,丰镐只是周人为东进建立的一处军事基地。

- 19 -

莫非王土,周礼大成

周王朝建立后,因为武王很快去逝和商人势力仍存,出现了内部混乱和外部叛乱。
文献记载周公在此时挺身而出,安定了政权,又率军东征,彻底消灭了商人势力。近年来出土青铜器铭文记录了历代周人对周公的尊崇,洗刷了历史上对周公的怀疑。
周公平定四方后,为进一步巩固新王朝,推行以周礼、宗法和分封为核心的一系列社会、政治和文化制度。
西周玉面幕,陕西长安张家坡墓地出土

新石器时代到殷商的礼乐文化中,有很强烈的宗教色彩,以玄幻和恐怖的氛围让人们去服从等级。

周人在很长时期里对于文化程度更高的商人很自卑,对于大邑商自称小邦周,因此西周早期的礼乐制度几乎完全借用殷礼。

在通过东征完全稳定政局后,周人为了消除前朝文化影响力和更适应新型统治,开始了对传统礼乐文化的改造,也就是“制礼作乐”的周礼。

西周玛瑙串饰,陕西长安张家坡墓地出土

周人对与旧有礼乐文化的最大突破,在于继续强调天命的同时,更强调统治者的仁德和公正,统治者要有平易、恭敬、谦虚的品德,还要关心百姓的疾苦,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要将刑罚作为维护秩序的工具而不是目的。

总结起来就是,以德服人,不仅是最高的天子,各级统治者都要这样的。后世的伟大思想家将这种理念进一步发扬为了“仁者爱人”,还有“民为贵,君为轻”。
西周玉组佩,陕西长安张家坡墓地出土
由此,周人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伦理观形成,将一切听命于鬼神的天命保佑观,变成了以德显示天命的天人感应,促进中华文明彻底摆脱了宗教神权,牢固地走上以伦理和王权为根基的人道路线。
无疑,周人找到了最符合东亚大陆农业文明社会的发展道路,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就此固化,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古代社会,都是在礼制秩序与道德伦理的精神框架内发展。
西周龙凤人物玉饰,陕西长安张家坡墓地出土

周人还强调要用具体的形式来表达抽象的德,但与殷商用血腥的祭祀制度不同,周礼的最大特色是把礼乐制度生活化了,渗入到社会生活之中。

于是,周人的生活中处处都是礼,有规范日常生活的冠礼、丧礼、聘礼、酒礼,有规范饮食宴客的飨礼、燕礼,有规范君臣上下之制的觐礼、朝礼以及军队的出征礼仪等。
西周带流铜鼎、井叔铜鼎,陕西长安张家坡墓地出土

关于周公制礼作乐的记载最早见于《左传》,周礼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范主要记载于《周礼》、《仪礼》和《礼记》三部文献,

记载周礼的文献都很晚,而且过于繁复,因此是否为周公所创还不好说,但历代都出土了众多青铜器,上面的铭文证明周人确实有很多种礼仪,甚至周天子还要亲自为小马驹做仪式。

西周咸作丰大母铜鼎簋、孟狂父铜鼎簋,陕西张家坡出土

最有名和最有代表性的还是列鼎、列簋制度。

众所周知,周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大夫、士等递减,不过考古发现与周礼中严格记载经常有出入。

现在认为鼎簋制度在西周后期才完善,到春秋时就礼崩乐坏了,所以严格执行的时间并不长,而且以周原和丰镐地区最严格和最标准。
西周铜鼎(一号),陕西西安新旺村窖藏出土
1982年1月,在沣京遗址范围内的长安县新旺村,出土了两件铜鼎。
一号鼎通耳高74、口径55厘米,重54公斤,器体高大,敦厚壮实,其造型、纹饰、铭刻都具有西周前期的特色。

二号鼎较小,形制、纹饰均与毛公鼎、商攸从鼎、邓伯氏鼎相同的半球形,属西周晚期之器。

这个窖藏坑挖在一个西周晚期的灰坑中,可以确定这两件铜鼎是在西周晚期时埋入的。
西周铜鼎(二号),陕西西安新旺村窖藏出土

礼乐源自先民的祭祀活动,礼是祭神的供奉,乐是娱神的歌舞。

目前考古已知,至晚在陶寺时期已经出现了礼乐制度,在二里头文化和商代发展,至西周时成熟,成为古代社会的一种等级制度。

西周“井叔”铜钟,陕西长安张家坡墓地出土

《周礼》的规定,周天子在宴会或祭礼时使用三架编钟,诸侯只能用两架编钟,大夫仅可使用一架编钟。

春秋以后对编钟的使用就看使用者的心情了,西周时还比较老实,张家坡墓地M163中出土了两件铜钟,还有一件残钟甬,应为三件一组的编钟组合,是井叔彩为其祖父穆公所作。

西周在政治制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宗亲制和封建制。
宗亲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按血缘关系远近来确定亲疏尊卑,在维系宗族内部团结的同时,又保证了稳定的等级秩序,并由此强化了君臣的上下关系,王权的合法性进一步加强
张家坡墓地中的井叔家族,原是井氏小宗,在西周早中期之际崛起,西周中期后达到高峰,成为卿一级贵族,兴旺百年后在厉王后期中落,沦为武公的家臣。
西周“井叔”铜鼎,陕西长安张家坡墓地出土
目前认为井叔家族墓地中先后有M170-168-152-157四代井叔。
张家坡墓地还出土了一些有“孟狂父”铭文的青铜器,应是井叔氏的分支家族的宗子,随葬有鼎甗簋爵和车马器,也是宣赫一时。
西周“孟狂父”铜甗,陕西长安张家坡墓地出土
西周建立和东征后,周人仍面临着巨大挑战,商人残余仍是威胁,四方部族与周的关系时好时坏,王朝还需要维持铜盐等战略资源。

周朝在核心的宗周和成周建立了西六师与殷八师,作为周天子直接指挥的中央军,又开创了把荣誉和利益完美结合的封建制。

商末周初铜胄,山东滕州前掌大墓地出土

周的宗族和功臣,还有投靠过来的方国,都被赐予占有领地的名义和组织地方武装的权力,他们为自己抢地盘的同时也为周王朝把守交通要道和防御四方。

于是,一支支周人的队伍带着青铜器和文字典籍,带着沦为奴隶的商族,从中原地区出发,开始了向各方向的进发。
西周“史”铜鼎,山东滕州前掌大墓地出土
封邦建国的政策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先进的青铜武器让他们具有军事优势,先进的文化让他们更易于同化当地的方国或土著部族,周人的文化与政治扩展紧密地同步推进。

最初可能只是一个个周人的据点,但有的就成为了后世的天下霸主。

西周“史”铜觯,山东滕州前掌大墓地出土

前掌大墓地位于山东省滕州市的官桥镇前掌大村,发现了众多商代到西周早期的高规格墓地,被认为与古薛人和薛国相关。

墓地出土的商代器物具有强烈的殷墟文化风格,青铜器中又有明显的西周特征,反映了这个东方古老方国始终受到中原王朝影响,而且在商周变革之际发生了强烈变化。

西周“史”铜卣,山东滕州前掌大墓地出土

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是又一处重要的西周早期遗址,发现了城址和墓葬,出土青铜器铭文印证了文献记载召公家族分封到燕国的历史,并证明首任燕侯是召公的儿子克,也由此将北京的建城史提前到了西周早期。

从此,中原王朝以北京地区为基地,开始了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经略,其他各方向也蓬勃发展。

西周铜卣,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墓地出土

召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因此燕国在周初分封诸侯国中等级最高,相同地位的还有周公家族的鲁国和南公适家族的曾国。

燕国也是姬姓诸侯国中唯一延续到秦统一天下的,前后长达800余年。

西周铜鼎,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墓地出土

但燕国在史书的记载非常少,甚至前几位燕侯的名称都没有。

通过考古,大致知道了燕国的早期历史,而且通过青铜器上的铭文,知道燕国当时的国名是郾或匽,燕也许是秦国统一天下后起的蔑称。

西周铜胄,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墓地出土
就这样,经过多次分封后的诸侯国们遍布了半个东亚大陆,中原王朝由此直接和间接控制了更大范围,更多地区得到开发,诸夏和华夏的主体民族意识萌发,东亚大陆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强。
统一的中国雏形由此诞生。

西周铜人面饰,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墓地出土

 
关注我们

与照耀同行
与历史同行,与文化同行,与自然同行,与美好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