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醒目的,是占了一面墙的绢本设色《雍正帝妃行乐图轴》。
据清宫内务府档案记载,这十二轴曾装裱于圆明园深柳堂的围屏之上。
本次展出其中的四轴,为立持如意、倚榻观鹊、持表对菊、烘炉观雪,展现从春至冬景象。
古代宫廷女子长居禁庭,生活娱乐仰赖四季变换,随一年节令而宫中岁时行乐。
一生喜乐唯有自知。
飞针走线荷包绣,相思在心头。
一个小目标吧。
此画采用仕女画中常见表现女子梳妆的题材,绘乾隆帝弘历妃子对镜簪钗情景,女子妆容整齐、优美,背景荷花暗示正值夏季。
丁观鹏,活动于雍正、乾隆年间,北京人。雍正年间,供奉内廷,擅画人物、山水,画风工细。
丁观鹏曾向郎世宁等西洋画家学习油画,此图中器物以西洋法绘出,富有立体质感。
“我们去奥运会开幕式吧”。
陈清波,生卒不详,南宋画家,浙江杭州人。
画中承盘上的供品应为一组人物玩偶摩喉罗,乃七夕节妇女用于求子之祥物。
“品四时之景物,务要明乎物理,度乎人事”,春时郊游赏花、夏可倦绣采莲、秋能乞巧拜月、冬则围炉观雪。
陈枚(约1694一1745),字殿抡,号载东、枝窝头陀,上海人,擅画山水、人物、楼阁。
图册描绘仕女十二个月的生活,分别为探梅、秋千、弈棋、观花、梳妆、采莲、乞巧、赏月、观菊、刺绣、博古、踏雪。
乾隆帝对此图册非常赞赏,命工匠以此图册为稿,用象牙雕刻图景,并以玉石、玛瑙为饰,做象牙页十二。
闵贞(1730一?),字正斋,江西南昌人,擅画人物、山水画。
图绘女子采桑叶的情景,采桑为饲蚕的一道工序。
清佚名绢本设色《雍正帝耕织图册》。
男耕女织是中国传统生产方式,因此《耕织图》是古代重要绘画题材。此图册绘于康熙年间,其中耕夫与织妇绘成胤禛夫妇形象。
清佚名纸本设色《宫蚕图卷》。
古代仕女图经常将女子形象与琴、箫等乐器,芭蕉、梧桐等植物相结合,体现了古代对女性美的优雅追求。
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浙江诸暨人。
作者以略带变形的手法描绘人物形象,线条沉着劲练。
张路(1464一1538),字天驰,号平山,河南开封人,画风粗率纵逸,行笔迅捷遒劲。
张路笔下的仙女往往朴实无华,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宛如乡间女子,正是人间女性的写照。
吴湘,活动于明万历年间,字文南,号白洋,浙江宁波人。
作者在仕女形象上学习张路,女子均椭圆脸型,面容饱满,身形也较为丰腴。
禹之鼎(1647-1716),字尚吉,号慎斋,江苏兴化人,清初人物画大家。
中国画要没了写意就真完了。
婴戏是传统的中国绘画题材,表现了慈爱育子和生气勃勃的家庭氛围,以家寓国,家和万事兴。
陈卓,活动于康熙年间,字中立,北京人,工山水、人物。
画中榴花果实为石榴,有多子之意;蜀葵可治愈妇人疾病;青梅象征男女情爱,所以此图带有求子、多福等吉祥寓意。
任颐(1840-1895),字伯年,浙江绍兴人,寓居上海,是“海上四任”之一。
作者以细劲的线条描绘女子及孩童面部、身体,又以方劲有力的“钉头鼠尾描”勾画衣袍。
这就是希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