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河边继续向前走,路旁山崖上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洞窟和佛龛,但大多是空的。
1923年,古董贩子盗走古阳洞北魏弥勒佛造像。1934年,宾阳中洞“帝后礼佛图”、古阳洞飞天、龛楣、宾阳南洞石狮、莲花洞北壁交脚弥勒佛、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右手掌、古阳洞北魏释迦思维像等,接连被盗凿下来运往海外。
摩崖三佛龛是龙门石窟最著名的景点之一,雕凿有三坐佛,四立佛,共七尊造像,石窟因临山摩崖造像且题材为三佛,所以称为摩崖三佛龛。
在摩崖三佛龛中,弥勒居中,似乎是在表示他已修业期满,取代了释迦牟尼的位置,成为主宰当今世界的佛了。
因为摩崖三佛龛并没有题记,后人结合文献研究,认为这与唐代武则天相关,此窟应该是为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制造佛教神学舆论所开凿的。
现在寺庙中常见的大肚弥勒佛形象是宋代以后才出现的,唐代初期和前期是弥勒信仰最盛时代,弥勒佛造像有专有姿态。
唐代的弥勒信仰兴盛在很大程度上与武则天相关。
武则天早年入宫,后曾出家,参透了政治与宗教的微妙关系,当上皇后后,又进一步利用佛教为自己叩启通往最高权力的大门。
她利用佛教中弥勒未来佛的故事,宣称自己是弥勒化生,为登上皇帝宝座制造舆论。身边的一群人也专门编了宣扬弥勒降世的佛经,而且说弥勒佛也可以是女性,这在女性地位较高的唐代也受到欢迎。
摩崖三佛龛的开凿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除了摩崖三佛龛外,在龙门石窟中还有众多以弥勒佛为主佛的佛龛、石窟,它们成了武则天时期石窟造像的一个典型特征。
如同宾阳三洞里的南洞,这里其实也是一座烂尾工程,窟中造像仅为毛坯,比较粗糙,除了中间的大佛算是做的比较完备外,其他几尊佛都没彻底完工,甚至那几个侍者要么身子没雕完,要么是只雕了个轮廓,或是光打上雕刻线,都半半拉拉的样子。
关于这个烂尾工程大概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摩崖三佛龛是由白马寺主持冯小宝修造,但他突然被武则天处死,所以工程就停了。另一种可能这项工程是在武则天晚年搞的,工程进行中发生了李唐老臣们逼武则天退位的政变,于是在龙门摩崖上工作的人们就一轰而散,留下了一半的工程。
在山崖下的路旁立着一块很大的牡丹石,黑石生白花,白花映黑石,黑白相间,妙趣横生。这是一种带有五瓣花状花纹的花岗岩,形成于15亿年前,发现于河南洛阳和平顶山,因石身具有天然形成的牡丹花图案而得名。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