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奉先寺后,来到了另一个独具特色位于龙门西山南段中部的古阳洞,开凿于公元493年或此之前,据考为著名的北魏孝文帝为其汉人祖母冯太后营造的功德窟,属于北魏后期的洛阳时代。
支持孝文帝改革和迁都洛阳的一批王公贵族、高级官吏和僧侣,也多在古阳洞发愿造像,因此成为龙门石窟开凿最早、时代延续最长、内容最丰富的洞窟,洞内外大小龛内的造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代表作品。正壁为孝文帝所造的三尊像,佛祖释迦牟尼居中坐,通高7.82米。与后世富态的佛像不同,这里的佛祖体躯削瘦,佛像两侧侍立的二菩萨也面容清秀,呈现出北魏后期流行的瘦削形的秀骨清像。据考古学和石窟艺术大家考据,北魏佛像曾发生过两次大的造型变化,第一次就发生在孝文帝在平城推行汉化改制时期。北魏不仅在政治和社会风貌上全面汉化,文化艺术也转向南方的汉族风格,绘画和雕刻艺术都改为东晋刘宋时期顾恺之和陆探微的秀骨清像画风。因此大同云冈石窟的佛像造型从昙曜五窟深目高鼻、通肩右袒的西域造型,转变为摹仿南朝士大夫形体清瘦、褒衣博带的汉式服装造型。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这种风格佛像也在洛阳地区的龙门、巩县等石窟中流行,被认为是在北朝石窟佛像造型上的表现。古阳洞还以被称为“龙门二十品”的佛龛造像记碑而闻名宇内,主要是记录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和造像缘由等,书写和雕刻的文字便是著名的魏碑体。魏碑体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字体,字形端正大方刚健质朴,在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一页,“龙门二十品”被认为是魏碑体书法中艺术水平最高的。大概是为了保护龙门二十品,洞外有栅栏不能入内,只能在洞壁上看到的个大概,要想细致观赏习练就要去买拓片了。
1973年周恩来陪同外宾参观龙门石窟,他的书法有魏碑风格,因此看到“龙门二十品”拓片后就爱不释手意欲购买,但得知所带的钱与价格相差甚远后,不得不放回拓片,流露出非常遗憾的表情。
这应该是他的一次真情流动,刚刚应对了一次严峻危机,又要面对一场闹剧,脸庞更加消瘦,不知他进入古阳洞看到清瘦的佛祖时会有什么表情。在古阳洞旁还有一个小洞,看着也不大起眼,但在我国传统医学史上却有重要地位,这就是保存了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的龙门药方洞。
药方洞始凿于北魏晚期,经东魏、北齐、到唐初都有雕刻,距今约有1300年历史,壁内开凿有203个药方,具有重要的医药、金石、宗教价值。药方洞是难得经过修复的,复建有洞窟屋檐和门柱,悬挂着著名中医药学家耿鉴庭题写的“药方洞”匾额,一派寺院的样子,龙门中的大型石窟原来就应都是这样。
洞内不是很大,大概一间房子大小,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五尊佛像。主佛身躯硬直少曲线,脖子短粗,身体硕壮,菩萨身躯粗壮,衣服宽松,褶纹稀疏,都具有典型的北齐造像特征。
北魏时期的第二次佛像变化,发生在北魏末年和东魏时期,完成于北齐时期,大体相当于南朝的萧梁时期。此时南朝风尚流行张僧繇画派,推崇骨气奇伟,人物形象由以前的清瘦造型变为丰腴健壮,服饰也由繁复改为简洁。
大约在梁武帝中期,南朝风气影响到了洛阳,引发了北魏的又一轮南方热潮,带动了佛像造型的变化,向简洁丰壮发展。洞口壁上有称为“北齐都邑师道兴造释迦尊像记”的石刻文字,说此洞开凿于“大齐武平六年岁次乙未六月甲申朔”,即公元575年,正是南风北渐的时代。
药方洞楣顶呈弓背形,在洞窟门拱壁与窟外岩壁交接之棱角处,左右各雕一束腰八角莲柱,壁外门两旁岩壁各雕造一力士像,窟口两侧的拱壁上镌刻有药方洞的药方。
药方洞门南侧石壁的药方,上半截是二十四行,下半截是二十六行,洞门外力士像石座侧面上也有两处药方,不过都是隐隐约约的残缺文字了。我国目前有多处药方刻石,但大多是宋明时代的,洛阳龙门药方洞的石刻是历史最久、内容最宏大、流传最广和影响最大的。据统计药方洞石壁上共刻中药方203首,治疗中医内、外、妇、儿、五官等科72种病证,涉及动植物和矿物等150多种药物,其中生姜橘皮汤等药方仍为现在常用。石窟内没有关于药方刻制年代的文字,不过窟中很多药方在初唐和盛唐时的医书中都有收录,因此大致认为应是北齐到初唐时期,也有研究者根据药方字体特点,认为不晚于唐高宗时期。
龙门药方洞把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与佛教石窟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中华医学宝库里的一块瑰宝,在世界医学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历经1300多,虽然药方有的文字脱落残缺,有的字迹漫漶难识,但仍可见当年古人将袪除病痛之方流传于世的慈悲之心。
从西山上下来,龙门石窟的主要景观基本看完了,龙门在东山上还有一些石窟,其中有名的是千手观音,不过龙门的精华已经都在西山看到了。通过伊河上的一座不大不小的桥,就可以走到东岸的东山脚下,从另一个角度欣赏西山的那些石窟和巨大雕像。走在桥上来到河中心,眺望伊阙南北两段,北边水面宽阔,南面绿草萋萋,一桥分出了两种风景。几只水鸟在水中嬉戏觅食,时而展翅飞起。望着两岸的文化宝库和河中的自然精灵,凭栏尽享这中秋的微风。向阳眠处莎成毯,蹋水飞时浪作梯。
其实龙门石窟还有一项很辉煌的项目,就是夜间用各色彩灯把龙门两岸照亮,从水面到山壁到天空全部照亮,让各尊佛像恢复出当年的色彩,仿佛让人回到千年前的大唐,或是进入佛国天界。
当时问导游晚上能不能看到,他说已经取消了,原因并不是担心光照对石窟会有损害,因为所有的灯光都有严格的文物保护论证,主要是有人提出龙门石窟有宗教象征,不应做的太商业化了,所以就取消了。
不过好像后来又恢复了,还成为有的游学团的主打项目,只能期待了,期待站在奉先寺对岸的香山上,看到道道圣光中重现的卢舍那和盛唐。逛完龙门两岸,忽然想到还差了一件事,没看到龙门石窟的国保碑,再转回北大门,原来黑色的国保碑嵌在了阙型的门墙上,一同还有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牌。
龙门石窟的游览就到此了,卢舍那大佛下次再见不知又是何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