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吉林省博物院(三)白山松水的记忆 下

文化   2024-09-30 22:28   北京  
7

 海东盛国渤海国

渤海国是以靺鞨族为主体建立的唐代地方政权,疆城包括牡丹江、图们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江、鸭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

渤海国最初自称震国,公元698开国,926年被契丹攻灭,共传15王,历 229 年。

渤海绿釉套兽,和龙市西古城出土

靺鞨族是女真和满族的祖先,这个民族上千年间一直生活在白山黑水,游猎传统给了他们充沛的武力,农耕又教会他们文化,因此只要有机会就要崛起。

靺鞨罐是靺鞨族具有着鲜明时代和民族特色的陶器,主要特征是侈口短颈,重唇斜壁深腹,在罐颈、肩部饰以篦点纹、凸弦纹和水波纹,其造型端庄,纹饰精美。

渤海前期靺鞨罐,榆树县老河深墓葬出土

渤海国位于中原通往东北亚的必经之路,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到文化习俗,深受唐文化的影响。
1978年出土了贞孝公主墓壁画,首次看到渤海人物形象。

渤海壁画人物(临摹),贞孝公主墓出土地

1949年出土贞惠公主墓志碑,采用楷书真字,是首次发现的渤海文字资料。

近年考古中还在渤海建筑址出土有戳印文字的瓦片,称文字瓦,主要是汉字。

渤海文字瓦,珲春市八连城出土
灵光塔位于长白县城西北塔山的平坦台地上,高12.86米,仿唐塔建造,是目前保存下来唯一的渤海砖结构方形楼阁式建筑,也是中国最北端的唐代砖塔。

这些发现的渤海文字、人物服饰、建筑都是唐风东渐的历史见证,说明渤海官方或上层处于浓浓中原文化氛围之中。

灵光塔模型

渤海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南京南海府位于今鸭绿江以南,上京龙泉府位于黑龙江宁安,中京显德府、东京龙原府、西京鸭绿府都在吉林境内,因此在吉林省博物院可以看到不算丰富但比较系列的渤海国历史文物。

渤海金带銙,和龙县八家子头山古墓群出土

西古城是渤海国中京显德府所在地,在渤海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西城镇城南村。

全城分内城、外城,呈南北纵向长方形,处于同一中轴线上,布局吸收采纳了唐长安城的格局。

渤海绿釉鸱尾残件,和龙市西古城出土
八连城位于珲春市东6公里处,是渤海东京龙原府所在地,曾为渤海国都城。
城址平面基本呈方形,分为内、外两重,布局与渤海上京、中京相仿,均效仿唐长安城。
渤海绿釉套兽,珲春市八连城出土
与高句丽不同,渤海与唐朝基本保持了和睦关系,承认自己是唐王朝的地方政权地位,即使安史之乱中也与唐友好。

渤海国在全面学习唐文化的基础上空前强盛,被后世称为海东盛国。

渤海三彩女俑,龙头山古墓群出土
文献记载,在渤海15世王中,有10位受到唐朝的册封。

公元713年,唐玄宗首次册封大祚荣为忽汗州都督、渤海郡王。公元762年,唐代宗晋封大钦茂为渤海国王。

菱花形嵌银鎏金珍禽异兽铜镜,龙头山古墓群出土
渤海国后期进入混乱的五代时期,中原政府无睱再记述渤海,末期的战争又完全摧毁了各座城市,因此渤海国的很多历史和众多古城都随时间而湮没。

契丹攻灭渤海国后,大部分渤海人融入了女真,一部分融入了契丹和汉族,又经过长期民族融合,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折腹弧平底卷云纹钵,通化县三棚村东河边出土

8

 松漠大辽

吉林的辽阔松漠草原和湖泊山川,在宋辽金时期是汉、契丹,女真各族纵横驰骋的舞台,演绎了钩鱼捕鹅、举旗而起、创制文字、南征北战、开发建设等风云。

吉林在辽代属上京道、东京道,金代属上京路、咸平路和东京路,呈现人口稠密、城市涌现和民族交流融合。

契丹族属鲜卑宇文部的一支,是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一个少数民族。

公元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创建契丹国,947年改国号为辽,建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巴林左旗),1125年被金所灭。 

辽代侍者图壁画,哲里木盟库伦一号辽墓出土

辽朝汇集多民族,既有游牧经济,也有农耕区,还有开放性城市,因此实行“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建立了“南北面官”等完备的政治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境内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辽代契丹文铜印,浑江市三岔镇出土

辽代契丹人为记录契丹语而参照汉字创制的契丹文字,属于汉字的派生文字,作为辽国的官方文字。

铜镜上的契丹文铭文翻译为汉文:“时不再来,命数由天;逝矣年华,红颜白发,脱超网尘,天相吉人”。

辽代契丹文八角铜镜,大安县红岗村出土

不过契丹文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汉字使用更为普遍,除辽境内的汉族外,契丹上层统治者大都通晓汉文,并以汉文为尊。

大康是辽道宗耶律洪基的年号,公元1075年至1084年间使用,在铜钱上用汉字作年号纪年。

辽代“大康六年”铜钱,库伦旗一号辽墓出土

辽代还采取四时捺钵制度,是辽王朝“因俗而治”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吉林是春捺钵的区域。
“捺钵”为契丹语,意为辽帝的行营。作为“四季捺钵”的开篇,“春捺钵”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
辽代金器,库科佐后旗牙马吐大队征集
春捺钵活动范围在长春州和混同江一带,即今城四家子古城,塔虎城附近的第二松花江、月亮泡、查干湖区域。
主要活动是辽皇帝及随从官员进行捕鹅钩鱼,举办“头鱼宴”和“头鹅宴”,期间周边属部、属国首领要朝见辽帝,以示臣服。

辽代琥珀雕熊,库伦前勿力布格四号墓出土

辽代境内民族众多,文化面貌丰富多彩。契丹族经过对周边,特别是汉文化的不断吸收消化,融炼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辽瓷以浓艳的色彩,奇妙多变的造型在我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
辽代最初的制瓷艺人来自于中原,其制瓷工艺既有仿制,也有自制,风格以河北地区的定窑白瓷为主。
辽代定窑白釉瓜棱提梁壶,扎鲁特旗塔嘎他吐征集
目前已发现的辽瓷窑址主要分布在五京府治附近,如上京东沙布尔台窑,东京江官屯窑、西京界庄窑、南京龙泉务窑、中京缸瓦窑等。
辽代定窑刻花带盖钵,奈曼旗樟木沟出土

契丹族也根据自己的民族特点,创作出很多富有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瓷器品种。

辽代银釉鸡冠壶,奈曼旗沙力好来水泉征集
辽代绿釉鸡冠壶,库伦旗杏树洼一号墓出土
辽三彩出现于辽代晚期,是在唐三彩和渤海三彩的基础上烧制的,但与唐三彩的胎土不同,施釉不交融,釉面少流淌。

另外,辽三彩最大特点是无蓝色,多用黄、白、绿三色填于印花花纹中,釉色艳丽鲜明,具有浓郁的时代风格和民族特色。

辽代三彩盘,台力虎辽墓出土
辽代统治者早期信奉原始宗教,随着不断接受汉族文化,认识到佛教对促进民族融合和政治安定的积极作用,就采取了治国以儒、治民以佛的统治政策。

因此,得到上层推动的佛教在辽国十分盛行。

辽代铜佛,农安辽塔出土

辽代后期崇佛更甚,境内广建寺庙,今天吉林境内仍存在20余座辽塔,彰显辽代建筑构造和雕塑艺术的成就。

但过度崇佛导致经济财政失衡、社会矛盾加剧和政治混乱,女真人趁机崛起,乃至后世评价辽代因佞佛而亡。

农安辽塔模型

9

 铁血女真

金朝(公元1115~1234年)是由活动在白山黑水间的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并曾一度入主中原。

女真族源于肃慎族系,唐宋时期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东北边疆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金代马镫、渔叉、桦皮箭囊,镇赉县黄家围子等地出土

公元1114年,完颜阿骨打率女真族人于涞流水畔,今吉林省扶余县徐家店乡石碑崴子村拉林河畔,誓师反辽,拉开了女真人跃马征战,建立金王朝的序幕。

完颜阿骨打逝世后移葬至北京房山金皇陵,他的石棺在首都博物馆展出。

完颜阿骨打起兵场景

吉林是女真族兴兵崛起之地和前期统治中心,境内遗留下许多城址、墓葬、石刻和窖藏。大概因此,吉博展出的金代文物最为丰富。

这件金扣白玉腰带是吉博的又的一件镇馆之宝,由1个金扣、1个金环、1个玉铊尾、18块玉銙、69个金钉组成,还有2只黄金圆帽夹着一只海螺作为装饰。

金代金扣白玉腰带,扶余县西山屯出土

18件玉銙有扁长方形和扁平桃形两种,均为白玉制作而成,上有忍冬草花纹和卷云纹,下面衬有珍珠纹,造型精美,工艺考究,是研究金代官制、服饰和玉器制作的宝贵实物资料。

在吉林的塔虎城、完颜希尹家族墓地、完颜娄石墓地、农安窖藏等金代遗址出土了众多珍贵文物和遗存,在展厅中比较全面地展出

大金得胜陀颂碑是金代遗存中引人注目的一处重点文物。

金代大金得胜陀颂碑,原位于扶余市东北拉林河畔

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春,金世宗完颜雍深感先祖创业之艰,为缅怀祖先,纪念起兵胜利,下诏在誓师处“刻颂建宇,以彰圣迹。

1185年,大金得胜陀颂碑正式建成,通高3.2米,正阴面刻汉字和女真大字碑,相互大体对译。

金建国前,一般氏族部落首领称“孛堇”,行军打仗时则称“猛安谋克”。
建国后,完颜阿骨打将女真人按地域和人口比例组织起来,使“猛安谋克”具有了军政合一的性质。
金代熟吉泊猛安印,九台县朝阳乡出土
“猛安”相当于州,掌管军务、训练武艺、农业生产,“谋克”相当于县,掌管抚辑军户、训练武艺,其余均与县令职权范围相同。

猛安谋克也是后世满清八旗制度的前身。

金代撒土浑谋克印,九台县庆阳村出土
金代时期中国北方的陶瓷业得到继续发展,定窑继续发展,并作为窑系在北方大范围推广,钧窑也可能在此时趋向成熟。

定窑主要是民窑,立件和大器较少,国内博物馆里的立器全是一级文物,吉林省博物馆展出了一些金代大型定窑器。

1985年在农安县城发现一处金代瓷器窖藏,出土的众多金代珍贵瓷器是一次重大发现。

农安就是岳飞心心念念的黄龙府,金代前期国都,有一年高考历史题就出过黄龙府是现在的哪里。

金代鹧鹕斑青玉盏盘,农安县城窖藏出土
金代曾占据东亚大陆半壁江山长达百年,迁都到北京称金中都,对外称自己为中国。

金代后期政权腐朽,迫于蒙古进攻迁都到中原,最后在那里结束了金朝的历史。

金代定窑白釉双系罐,农安县城窖藏出土
最珍贵的是这件龙纹盘,不仅精美,而且标志了等级。

因此,这个窖藏里的瓷器大概是某家金代贵族的珍贵用器,在城破国灭之时埋入地下。

金代定窑白釉刻划龙纹盘,农安县城窖藏出土
上世纪80年代在吉林省舒兰市小城乡东北,进行了清理发掘了金代完颜希尹家族墓地。
完颜希尹随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南征北战,任左丞相、都统元帅等职,在统治集团内部斗争中被诬陷致死,被追封为豫王。
金代石象生,舒兰县完颜希尹家族墓区出土
完颜希尹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也是造诣深厚、博学多才的学者,受命创制了女真文字。

完颜希尹家族墓出土了一些墓碑,其中“昭勇大将军同知雄州节度使墓”碑,带有汉文和女真文两种文字尤为珍贵,对研究金代历史和女真文字具有重大价值。

金代“昭勇大将军同知雄州节度使墓”碑
舒兰县小城乡完颜希尹家族墓区出土
出自完颜希尹墓的三足铜蜡台,应该是他生前常用之物,

遥想千年前,多少战争与和平、阴谋与爱情、傲慢与偏见的故事就是在这蜡台的光影下谋划的。

金代三足铜蜡台,完颜希尹墓出土
吉林省境内发现了200多座金代古城,显示了吉林在金代的特殊地位。
这口大铁锅能供上百人饮食,应该是军队驻地或寺庙所用,难得的经历千年大铁锅还能保存得这么好。

金代六耳铁锅,公主岭市征集

塔虎城位于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嫩江南岸平原上,是金代雄踞北方的重镇,呈方形,有四门,各有一半圆形瓮城,城外有两道护城河。
城内出土了大量铜器、瓷器、铁器等珍贵文物,反映了金代丰富多彩的城市风貌。

来自定窑的酱釉鱼藻纹瓷匜,内施白釉,外施酱釉,内底刻划一尾漫游的鲤鱼,刻纹精细,鱼鳍、鱼鳞俱全。鱼上侧配一束水藻,鱼下边有起伏的水波纹,构成一幅生动的鱼藻图。

金代酱釉鱼藻纹瓷匜,前郭县塔虎城出土

铜镜是全国各大博物馆里的常见文物,因为历史上的数量太多了,据说某年某钢厂就回炉了几吨古代铜镜。

金代铜镜在中国铜镜史上以浓郁生活气息著称,一般由官府铸造,并在镜的边缘刻记铸造地点和衙署名称等。

这件铜镜上以大定通宝装饰,在数不清的中国古代铜镜里非常独特。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大定年号,金代时是金世宗完颜雍于1161年至1189年所用。

金代大定通宝镜,吉林市郊官地古城出土

金代历史基本看完了,但还有一个小插曲,这就是盗墓笔记里提到过的东夏国和万奴王。

这个小小的地方政权太不为人所知了,不知道吉博是不是国内仅有展出东夏文物的一级馆了。

金朝后期内忧外患不断,地方武装纷纷拥兵自立。
公元1215年春,蒲鲜万奴叛金,自称天王,国号大真,1217年,改国号为东夏,在今图们市磨盘村山城建都,称南京。

1233年,东夏被蒙古军队灭亡,东夏余部以元朝内属藩国的地位继续存,最后成为元朝辽东行省的一部分。

金代南京路勾当公事之印,延吉县城子山山城出土

则是古代王朝的标准计量器具。
这件铜则正面阴刻“大同六年三月口日,少府监监造官王守道,作头罗力,田钗牛,雨字号”26字。背面刻“铜埚,大小壹拾柒件,重贰斤”11字。

“大同”是东夏国中后期所用年号。

金代铜则,珲春市哈达门乡出土
10 

 明清华章

明朝统一全国后,进一步加强了对东北边疆地区的管辖,实行军政合一的都司卫所,将居住在长城内外的汉、蒙、女真各族置于统一的国家管辖之下。

明朝在东北先后建立了辽东都司、大宁都司、奴儿干都司,还建立384个卫所,其中70多个在吉林省境内,加强了中央政府对东北边疆的统治。

明代禾吉卫指挥使司铜印,洮南市向阳乡明代遗址出土

阿什哈达摩崖石刻位于吉林市江南乡阿什哈达村吉丰铁路隧道南侧临江绝壁上,是研究明朝经略东北的重要历史遗迹。
石刻碑文记述了明代辽东都司都指挥使刘清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洪熙元年(1425年)、宣德七年(1432年)三次率军至此,造船航运加强同奴儿干都司联系的历史事实。
代阿什哈达摩崖石刻复制品
但明代的东北一直危机四伏,前期主要受蒙古侵扰,中期起女真再次兴起,主要有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

海西女真原活动于今黑龙江省呼兰河为中心的松花江中下游地区,15世纪末南迁至开原到吉林松花江一带。

代铜火铳,永吉县乌拉街古城出土

海西女真逐渐形成哈达、叶赫、辉发、乌拉四个强大集团,史称扈伦四部,其中叶赫、辉发、乌拉三部均在吉林省境内。

努尔哈赤领导的建州女真崛起后,兼并征服了扈伦四部,融入到满清八旗之中。

代鎏金帽顶,辉南县辉发城出土

辉发城出土了大量明代瓷器,表明与中原内地的密切联系。

代瓷器,辉南县辉发城出土

展柜还展出了一对从辉发城出土明代五彩碗,有“大明万历年制”的底款,说明是出自景德镇御窑场的官窑器。

代五彩碗,辉南县辉发城出土

明朝中后期,建州女真以弓弩骑射强势崛起。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1636 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兵人关,统一全国,建立了清王朝。

清顺治时期封禁吉林境内打牲乌拉方圆五百里,尊为“本朝发祥之圣地”。
清天命努尔哈赤蒙文信牌

清崇德皇太极“皇帝之宝”信牌

原东北博物馆拨
满族是白山黑水间成长起的精骑善射、骁勇尚武的民族,努尔哈赤又逐步完备了八旗制度,使得明末清初的满清军队具有城战则取、野战能胜的强大战力。

北京故宫、军博、辽博和吉博都有成套的八旗甲胄展出。

清代盔甲,关尔超赠

八旗甲胄属阅兵礼服,甲以棉布为里,以绸为面,饰以铜钉。胃为牛皮制成,髹以黑漆,其顶部竖有雕翎。
北京故宫留存大量清代八旗甲胄一些划拨给其他博物馆,还有的作为福利发给职工,回家拆洗后做棉衣。
清代八旗甲胄,故宫博物馆拨
正如多尔衮率清军入关为中国电视剧事业做出不朽贡献一样,宁古塔这个清代地名也因宫斗小说和电视剧而被当代熟知。
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建吉林,命名“吉林乌拉”,吉林由此得名,随后宁古塔将军驻地迁移至吉林市。
清代“宁古塔正黄旗满洲第二佐领图记”铜印
吉林市出土
康雍乾时期清朝进入全盛,康熙、乾隆七次巡阅东北,三次远达吉林,行围习武、考察吏治、关心农牧、提倡文化,显示了清朝中央政府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强决心。
清代乾隆御用马鞍,故宫博物馆拨

乌拉鸡陵(今吉林市是当时的军事重镇,又是船厂和水师训练基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682年和1698年,康熙皇帝两次抵达吉林,在吉林城和大乌喇虞村检阅吉林水师营。

1754年,乾隆皇帝东巡吉林,亲至温德亨山,即吉林小白山,祭长白山神。

清代御用大礼箭、鈚箭,故宫博物馆拨
从顺治时起,在大乌拉虞村(今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设置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直属清内务府统辖,负责搜集东珠、鲟鳇等东北土特产,用于祭祀及皇室享用。

捕到的鲟鳇鱼要送到特设的鳇鱼圈里饲养到冬天,再将其冰冻存放,送贡时派专人用桃木驿车护送到京城,场面十分壮观。

清代打牲乌拉贡送鳇鱼场景

清代统治者出于政治考虑,竭力保持民族特性,但还是被汉文化无声地融和了,满族也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

不过,满族文化和习俗仍然留下很多印记,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东北文化的一部分。

满族民居复原

关于吉林的古代文明就介绍这么多了。
后台有问仔细看吉林省博物院需要多长时间,我拍照比较多,如果不拍照半天就够了。

还再说说听老先生讲的博物院的由来。

清代鸭青罗女长袍、绿绸女绵袍,吉林市苏家捐赠

院是民国时期的中央级行政单位,比如行政院、监察院、考试院。当时把故宫作为国家级的文物收藏单位,所以称为博物院。

南京故宫是北京故宫的分院,所以也用博物院,此外就都是博物馆。

清代打牲乌拉送贡场景

目前国内最大的国家博物馆、新中国第一个建成的辽宁省博物馆、以古代文明荟萃闻名的上海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都还叫博物馆。

近些年,大概各地博物馆规模和职能扩大,很多也改叫博物院了。

满族民居复原

看吉林的万年历史,还有一个馆。

近代以来,吉林人民为抗击沙俄和日本的侵略,与全国人民一起进行了英勇抗战。

下面就去看“破晓,吉林人民革命斗争陈列”。

 
关注我们

与照耀同行
与历史同行,与文化同行,与自然同行,与美好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