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华殿2024年度特展《千秋佳人》(一)神技

文化   2024-09-06 21:50   北京  
暑期终于过去了,孩子们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挑战,虽然完全不由他们做主,但家长们都更清楚了自己的责任。
炎热也终于过去了,不仅是气温,也是人潮,北京迎来了最美好的金秋。

与连续推出大展的去年不同,也与各地暴火的博物馆大展不同,2024年的故宫展览相对低调,大概忙于应对暑期的门票。

终于,在暑期的最后一天,故宫文华殿在低调中开启了年度大展,故宫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四期,千秋佳人。

于是,陪着孩子在暑期从青藏高原、西北大漠到东北海疆转了一圈后,终于能开始自己的享受。
而且在为了孩子的孟母三迁后,终于能在挨着厨房的新角落里重新支起XP的台式机,终于又能整理辛苦拍摄的照片库。
也终于,我的故宫年票能发挥仅需提前一天预约的功力了。

一位朋友早就说故宫文华殿的大展要开了,但没有任何时间和展品的消息,突然从另一位朋友传来文华殿大展已经开幕的消息,而且说展出了禁止出境的《挥扇仕女图》和宋摹《洛神赋图》。
上网查,没有任何官方消息,只是文博圈里发出了已经参观的照片,确定无误。

终于可以使用年票了,麻利的约了第二天的大门票和文华殿小门票。

第二天一大早,骑着共享单车到东华门进午门,人明显少多了,排队十分钟就进到太和门广场,文华殿那边人更少。
这个展览真低调,当天在文华殿门口还能现场预约,展厅里人也很少,也许后面人会多起来,不过这样观展体验很好。

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前三期是每年一次,时隔一年后才出了第四期。
第一期是明君贤臣,第二期是文人士大夫,第三期是市井众生,这一期也是最后一期聚焦的是女性形象。
也很可惜是最后一期了,因为通过这个特展可以拿出一些几年才展一次的名画,特别是禁止出境文物中的名画。
这一期的核心展品是第二批禁止出境文物的《挥扇仕女图》,上次展出是2016年。

《挥扇仕女图》卷描绘了十三位头挽高髻、细目圆面、长裙曳地的妃嫔和宫女形象。
画上无款,但在古籍中多有记载,过去认为是传承有续的唐代周昉之作,被列为中国十大名画之一。

但与故宫其他宋代之前书画一样,《挥扇仕女图》传承上最早只能追到宋代,因此现在故宫比较谨慎,只说相传是周昉或其传派所作。

不过,这幅画从艺术成就上确实代表了唐代仕女画风格水平,应该是宋代之前的作品,被定为顶级国宝名符其实。
此画在宋代后被多位大家收藏过,画卷上留下31方印章,最后在清代收入宫中,深受乾隆皇帝喜爱,他专门用写佛经的绢帛作引首,亲笔写下“唐人纨扇士女图”、“内府珍藏”和:猗兰清昼“。

注意,,不是

《挥扇仕女图》全幅以横向排列的形式展示了人物的各种活动,分为执扇慵坐、解囊抽琴、对镜理妆、绣案做工、挥扇闲憩。

这幅画保存状况很差,画面斑驳,有的地方已经缺失,大概因此这幅画的灯光也最暗,现场用眼睛很难看清,用手机能看清楚,但拍照效果一般,用单反拍只能凭着感觉,好在回家用电脑放大了看,拍的还行。

第一段为“挥扇”,共四人。

一位戴玉莲冠的妃子手执团扇慵懒地坐在靠背椅里

这位大女主应该是画卷中地位最高的,但也是最模糊的。

右边一个紫袍束带的女官双手执扇。

另一侧两位侍女手捧梳洗用具侍候。

第二段为“端琴”,共两人,一个较高的妇人抱着一张琴,另一个女子正在协同她解囊抽琴。

衣纹线条近铁线描,圆润秀劲,富有力度和柔韧性,较准确地勾画出了人物的种种体态。

画作虽年代久远,但仍表现出丰富的色彩,以红色为主,兼有青、灰、紫、绿,冷暖色调相互映衬,显现出人物肌肤的细嫩和衣料的华贵。

第三段为“临镜”,共两人,一身着红色官服的人持镜而立,镜前有一位穿着非常华丽的妇人正对镜梳妆。

第四段为“围绣”,共3人,其中两女隔绣床对绣。

另一妇女手持团扇,倚躺在绣床边,仿若有些倦态。

第五段为“闲憩”,共两人,一位化了妆的妇人背坐着,手挥小纨扇,引颈远眺。

另一妇人倚靠在树边,锁着一双愁眉伫立而凝视,茫然出神。

这位为画卷收尾的仕女与卷首的女宫左右呼应,构成完整的效果,而且笔触描绘深入心灵,堪称最无奈的倚靠和最忧郁的回眸。

整个特展的画作并不多,但有此一幅足矣。

伴着古风音乐,细细欣赏吧。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自唐至清以来数量众多的仕女画作品,此次展览共展出故宫博物院珍藏的83件人物仕女画,除了唐周昉《挥扇仕女图》,还有宋摹顾恺之《女史箴图》、宋摹《洛神赋图》、明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等绝世佳作

明文徵明的《湘君湘夫人图轴》,

文徵明(1470-1559),江苏苏州人,初名壁,后以字行,号衡山。

此画取自《楚辞九歌》之《湘君》《湘夫人》,描绘湘水之神湘君与湘夫人互相爱慕思念的情感,是文徵明人物画的代表作,是文徵明早期仅存的人物画名作,是吴门画派的典型人物画。

这幅画也是此次特展的LOGO。

文徵明自题云:

“偶见画娥皇、女英者,顾作唐妆,虽极精工,而古意略尽。因仿赵魏公(孟頫)为此,而设色则师钱舜举(选)”。

宋佚名绢本设色《洛神图卷》。

典出曹植所作《洛神赋》,画面描写曹植离开魏都洛阳后,在洛水之滨邂逅洛水之神宓妃,并与之思慕爱恋的故事。

《洛神图卷》绘人物、山水、龙鱼、车马、神物。
长卷式画面以山水、题字隔断故事的主要场景,一段图一段文,文字以小楷书就,工整朴茂,文与画相得益彰。

人物刻画生动细致,笔法秀劲,意致潇洒,充分体现了原作的思想与浪漫情怀。

此卷无款,笔墨、造型属南宋院体风格,空间比例合度,人物线描以中锋为主,简约劲健。
据说这是此画第一次公开展出。
特展完整呈现了中国仕女画的发展脉络和风格流变,六朝秀骨清像,盛唐秾丽丰肥,宋元端严秀丽,明清纤细娇柔,各具时代风情。
另两幅大作就是宋人摹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列女图卷》。
《女史箴图》相传为中国东晋顾恺之所作,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绢本设色摹本,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此次展出的是故宫博物院藏宋人摹本,白描人物,笔法流利,线条细劲连绵,比高古游丝描又多了几份挺健,更接近李公麟一派。

唐代摹本《女史箴图》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

故宫藏宋摹本保存了所有12幅场景,对了解《女史箴图》母本及其流传,以及早期人物画法的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画卷由左向右展出了樊姬感庄、卫女矫桓、冯婕妤挡熊、班婕妤辞辇、防微虑远、知饰其性、出其言善、灵监无象、欢不可以渎、静恭自思、女史司箴。

班婕妤辞辇,在著名的司马金龙漆木屏上也有漆画展现,那是明确北魏时期画作,可品出时代的艺术特点。

“知饰其性”在美术史上就是教科书封面的意义。

想当年高三中国古代史课本上就选这幅作插图。

好怀念那个文科班的夏天啊。

这位就是女史箴,也经常用作封面。

展出的另一幅长卷名作,是相传也缘自东晋顾恺之所作的宋摹绢本淡设色《列女图卷》。

西汉成帝时期,刘向取典籍所载历代著名女性事迹,编纂为《列女传》一书,以此警示汉成帝,相传东晋时顾恺之以图像化表现出来。

顾恺之的《列女图》原作早佚,现存为北宋时期摹本。

不过,此卷绘该书所载“仁智”部分,其中舆服器物保留了汉代形制,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卷中原共收集15个列女故事,此卷为残本,画面现存10段共28人。

其中,“楚武邓曼”“许穆夫人”“曹僖氏妻”“孙叔敖母”“晋伯宗妻”“灵公夫人”“晋羊叔姬”7个故事保存完整。

此画为宋摹本,但仍表现有汉代衣冠制度,可见来自古早的底本。

“齐灵仲子”“晋范氏母”“鲁漆室女”三个故事只存一半,又错将“鲁漆室女”之右半与“晋范氏母”之左半拼接在一起,使人误以为是一个故事。

列女传的其余五个故事则全丢失,殊为可惜。

这些都是能在中国美术史里占上几页的名画,特展中还有很多宋元明时期的仕女图画,还有不少清代宫廷生活图画,也是非常难得一见的,下一篇再细看吧。
 
关注我们

与照耀同行
与历史同行,与文化同行,与自然同行,与美好同行
 最新文章